愛的力量(下)
各位一定要給自己個時間練習,怎麼練?譬如說現在這個房間,怎麼進來,怎麼出去,你要用想的,這個房間怎麼加一些布置裝潢會更好,要開始練習,就是定一個主題。像一尊阿彌陀佛,祂的蓮花幾瓣?什麼顔色的?從腳一直到頭頂,什麼樣的外表?這一尊佛幫助衆生的方法,過去是怎麼修行的?把這些平面的文字變成立體的,3D的,成爲真實的形象。我的師父常常告訴我,你不要肉眼看佛像,眼睛閉起來,想一尊佛在你的面前,變成一尺二,很習慣的每天看著祂,最莊嚴的樣子是什麼,最好的心態是什麼,用你的直覺。或從你所看到的經文想象佛應該如何,你去塑造祂。師父跟我說,你將來成佛就是那個樣子。因爲那是你的信仰,外在的佛只用于勾出你自性的佛陀。一個人要有一個方向,你自性的佛陀是怎麼樣的?是慈悲的、平等的、高忍辱的、是包容別人的,那你已經找到真正的皈依了。因爲所謂嫉妒、瞋恨、好名好利、重外表,這些是虛僞的,是痛苦的,是假的,我不要這一些,這一些對我來講是魔、是煩惱、是痛苦,我要把負面的這種心念一直消除掉,使正面的,好的心念不斷的越來越有力量。所以當你的內心正面的力量越多的時候,善的力量越多的時候,那代表快樂的降臨。
再講到心靈的修行者,我們如何真正的去建立自己的心靈道場?幹幹淨淨的,這個幹淨你必須有一個洞察力,從對外的恭敬心,從對你的信仰老師的恭敬心表現出來,這代表你內心的層次,慢慢就能找到一個真實的生命。所以現在對我個人來講,這個身體就像一部腳踏車,我現在在用它,這樣而已,有時候可能輪子壞了,可能車燈快掉了,可能也脫鏈,這都正常。如果哪一天壞掉了,我就丟在路邊,然後激活真正的生命,所以要塑造未來的生命,你現在就要開始。所謂未來,是你今天用什麼心,明天的相貌就是那個樣子。什麼樣的心態就是什麼樣的相。在這種情況之下,要經常去塑造自己,藉事練心。要看著自己的心是不是因爲這變動的世間而産生一個永遠不變的心性,有把握不受這些變動的影響,而且希望對方離苦得樂。這種不變動,不爲所動,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我們以前都背過。今天你是個醫生,別人拿了十億,乃至這邊是一個可憐的小孩需要被幫助,只有一張病床,不能說因爲你拿了十億給我,我就特別對你好一點,這個叫出賣自己。
師父也常跟我講,一個人要出家,最怕什麼?他沒有帶著圓滿的心來。他出家的目的是因爲社會不好,或誰對我不好,有個失落感,所以他躲到佛門裏來,但也因爲有這種破碎的心而傷害佛教。如果你要去做這個事情是帶著圓滿的心,我對爸爸媽媽很感恩,我對太太、先生、小孩都很感恩,我對整個國家都很感恩,雖然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這個家庭還不是很圓滿的,但是因爲他們我才能認識自己;因爲他們我才能實踐愛的力量。因爲一旦離開這個世界,離開一切生命,就像離開爸爸媽媽一樣,「我」根本不能存在。因爲懷著感恩的心,我要好好修行自己,也開始幫助對方,所以我開始吸收經典,吸收利益衆生的方法。不然的話,若一個人不懷著圓滿的心,他今天讀書的目的只是想要有所得,增加自己的名望與收入。我想我們同學學習的目的,是完成-一個學程以後,可以對整個社會産生正面的力量,知道自己是爲什麼而學。
所以,修行者是一個修心者,只是隨時保持內心一個不讓自己痛苦的狀態,就是不執著的出離心,不但如此,我們也希望每一個生命都快樂,那也從世間的快樂開始做起,先讓他有飯吃,先讓他有房子住,先讓他身體安適。我有很多醫生的同學,我跟他講,你做醫生的不要只醫病人的身體,拿了他的錢,消不了他的災。你要知道他身體這些病,很多都是來自于冤親債主的這些業障,你光收他的錢,然後只是給他打個麻醉劑止痛,這是不夠的,還要視病如親,對病人多開導,使病人精神愉快,那病情自然有所改善。好,各位有沒有問題?
請問:佛教講說有上一世,下一世,要是死了什麼都沒有了,那我們修行不都白做了嗎?【師父回答】:好,謝謝,請坐,生命真的有輪回。所以你上一世所做的就影響你現在,你現在所做的保證影響未來,這叫功不唐捐,所以各位要有生命的計畫。不要一直把幸福建立在這一世,這是最可怕的。世間人的觀念是我這一輩子嫁了好先生,娶了好老婆,生了好兒子,做了好事業,所以我成功了,這是錯誤的觀念。在我們佛教的觀念是,現世只有苦而已,類似基督教說,我是帶罪來的,來這個世間償還罪業的說法,這個世間沒有一點點可以追求的幸福快樂,但偏偏我們一天到晚告訴自己,我得到什麼,得到什麼,這是最痛苦的地方。爲什麼?這個間沒有一樣真正快樂的東西,給你讀十個博士,給你當全世界最有錢的人,當你在要快死之前,那種愛別離,那種身心的分裂乃至對未來的恐懼,一絲一毫都沒辦法解決,也就是說,世間這些東西並不能幫助你得到什麼。但我想各位也不能說,我就不用努力了,這一輩子就放棄,不是。我們當爲未來際的生命努力,有的人會自卑,別人唱歌那麼好聽,我的不能聽,那無所謂,我從今天開始講好話,贊歎爸爸媽媽,尊敬師長,送好聽的錄音帶給人家,送好的鈴鍾法器給人家,保證你未來不可思議。要存著這樣的信心,如果只是將幸福建立在這一世就會有很大的挫折感,因爲生命裏有很多東西是不可改變的,尤其是這一個業報體。因爲這個業報體不可改變,如果你太重視它,或是世間的成就,那內心將很痛苦。再一個問題,這也都是我們信徒的問題。
他說,如果皈依很多師父,可以嗎?當然可以,每一位佛,每一個菩薩你都可以跟祂結緣,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我願意皈依你,而且菩薩不會有嫉妒。菩薩不會說:你拜我觀世音菩薩,怎麼還拜地藏王菩薩?凡夫才會這樣,你皈依我了,怎麼還皈依別的師父,那是凡夫心,佛菩薩不會那樣,你皈依多一點,讓更多人照顧你更好。每一位法師都有特點,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但是雖然各位皈依法師、上師可以很多個,但你要開始真正修行的時候,要把這些師父合成一個,就是要找到一個真正的精神上師。這個所謂真正的精神上師,是他能幫助你看到自己的佛性。第二,這一位法師,你的上師,他真的能引發你對衆生的菩提心,那如果這樣子,那你就要用生命去皈依他,但是其它的這一些,你過去親近過的每一位法師都是你的上師群,我們叫五具上師,這些都是你感恩的對象。你不能說,我有師父以後,幫我皈依受戒的這些師父都不要了。他們每一個都是你感恩的對象,只是他們的功德彙集到你最具信心的這一位精神上師身上。他必須還活在這個世間,因爲活在這個世間,使你能看清楚他就是佛陀的代表,一個真實的代表。
我的師父如虛長老以及我的師公真華長老,這一點最慈悲了。真華長老幫我剃度,算是我的剃度和尚,但是他們都跟我講,剃度以後,雖然老和尚能給你們一些行爲模範,但是你們還是要多多的參訪,多多的學習,不分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教派。很多人都知道我拜了很多師父,他們都好耶,因爲你要不斷的進步。師父曾經叫我去拜一個娶了兩個老婆的和尚,是一個韓國和尚,他讓我整個的觀念改變。不要看人家結婚了,瞧不起人家,他的慈悲心不但超過世間人,而且超過出家人好多倍。我師父那一段時間生病,他故意的,他說我不能去喔,海濤你要代替我去參加他的法會,去隨喜,去住在他家。我回來以後,師父一直跟我要相片,他看那相片就很歡喜,因爲他內心尊敬他。從那次以後我的觀念也改變了,不能用凡夫的尺度去測度對方,我們是個凡夫,很多人以自我要求的標准去要求別人,我吃素,你也該要吃素。我看過有很多外國的法師、仁波切結過婚的,而且修得很好,我更贊歎他。雖然他們過去結婚生小孩,但是那種利益衆生的心態非常堅定。
我想「觀德不觀失」很重要,我們取對方的優點放到自己身上來,當面對困境的時候思考如何提升自己,面對問題。再者,自己一定要有很強烈的信仰,要對觀世音菩薩很虔誠的信仰,對他有信心,那你覺得苦的時候,念著他的名字的時候,心裏會很安定的。就像很多老菩薩再怎麼痛苦,他只念阿彌陀佛,很多人會念著他的師父。我在臺北認識一位年輕的喇嘛,他得了癌症,一直申請到臺灣來,最後是在臺灣死的。他在死之前,我去看他,他就一心一意的禅修,心不顛倒,他一直說,死沒關系,我的師父可以幫助我。他在死之前都念著師父的名字,他的師父對他而言是佛的代表,那一種死,非常的安祥。這對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哪一天輪到我即將死亡,我會這樣念嗎?可能到處亂抓都不一定。再來,有了信仰之後,當然要有智能的觀照,找出問題的根源。佛教不是叫你逃避問題,是先讓你清淨,叫你念佛、念上師的名字,讓你的心平靜以後,回過頭來面對問題,知道問題的根源在哪裏,這叫什麼?煩惱即菩提,或許問題是因爲自我自私所以才變成這樣,當你智能開了以後,以後自然連想都不想,直覺反應,本來如此,一點懷疑都沒有。
各位以後學佛久以後,你會變得很有果斷力,很有智能,因爲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很直覺的,甚至哪一天別人拿一張相片給你問你,這個人怎麼樣?你立刻知道,這是你的直覺,直接浮出來的,我講這是給你參考,並不絕對。那麼各位要修什麼?無常觀。經常有人想不開就是因爲你希望事情永遠都是這樣,爲什麼不會這樣?不知道爲什麼它會改變,內心死死的抓住它。修無常觀是要看到它的變化,叫成住壞空,生滅變異,它的變化,它的好跟它的壞,它的生跟它的死,從頭到尾從內心真實的觀察,最後了解一切真實的存在現象,阿彌陀佛也是真實存在的,生老病死也是真實存在的,愛恨別離也是真實存在的。現在很愛你的兒子,…
《愛的力量(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