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六法
修行就要修到證得空性,由于一切無差別,因此生起了佛陀的慈悲心。當然我們凡夫還有我執,有了我執之後這世界便有長、短、大、小的種種分別。但爲了不讓自己有我執,所以祈請佛菩薩加持我們。那如何加持?要念佛菩薩的咒語,除了念,最好加入觀想。念觀世音菩薩的,觀想觀世音菩薩;念阿彌陀佛的,觀想阿彌陀佛。讓整個身口意融入佛菩薩的身口意,轉化我們的心識,也藉此機會不斷長養慈悲心,從而産生無量的功德。所以剛剛各位念《普賢行願品》『發願品』的時候,我們也藉這一發願發起普賢菩薩大行願的菩提心。如果真實的發願,像剛剛各位念到第十八頁的第八行--「往昔由無智能力,所造極惡五無間」,由于過去的愚癡執著,造了無間業障;「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真心的念這十大願,以念頭的功德力把無間業障皆消滅。不但如此,我們也改變了族姓種類,容色,變成相好智能圓滿。不但如此,將來跟佛一樣也能成就佛道。
最後二個,「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不但自己得到利益,更願衆生得到利益,都能夠「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剎」,大家都往生極樂世界,然後成就佛道廣度衆生。所以我想我們必須借著種種的修行方法不斷的提升自己,也幫助這個世界,離苦得樂。所以一般我們參加法會,或是要開始修行以前,要有這六個加行。這六加行一般學法叫,「前行發心,正行無緣」,然後「結行回向」。就是說一開始做事情,要發起真正的清淨心,慈悲心,而發起完以後,當我們正在修行,正在放生 正在火供的時候,那時候修的是無緣空性,不是特別爲那一個人做,而是對一切的衆生生起平等的無緣慈悲心,爲他們做。簡單一句就是,因爲你孩子生病,我們才知道衆生苦。所以當你放生或忏悔的時候,你心裏不能老是想著兒子。如果想著兒子,你就執著了。我們是無緣空性的,在作這個正行的修行,最後結行回向。回向什麼?回向菩提,回向衆生,那是因爲你兒子生病的這個因緣,所以你做了這個修行以後,它的功德力才大。不是說,我今天作完這個事情回向給我兒子,那這樣功德力就小一點了。所以我們要知道自己會痛,自他互易觀。那你要觀想一切衆生,人跟非人的一切牙齒痛都發生在我身上。那這個痛就變成你發心的最大助緣。如果你真實的這樣發心,那你痛的業障就可以馬上消除掉。所以這是佛教裏面講的,最好的自他互易,是能夠發起菩提心最好的方法。
所以菩提心就是從內心深深的認知,原來一切的衆生都是我的母親。各位要從你這一世的母親開始看,我們孕育在她肚子裏十個月,她這麼的痛苦,犧牲自己把我們生下來。爲了養育我們,不怕風,不怕雨,不怕苦的,甚至用她身上的白血(乳)不斷幫助我們,讓我們的生命不斷成長,終于我們成長爲人。今天以這樣的人身又能聽聞佛法,母親對我們功德真是大啊,想到這地方我們會掉眼淚。雖然母親幫助我們這麼大,但在無量劫的輪回中,我們有多少母親都在幫助我們,但這些母親有些墮落作魚,有些墮落作鬼道,有些墮落成其它的衆生,甚至都坐在我們左右。所以這麼多母親對我們這麼好,我們要想盡辦法來感恩。對她們最大的感恩就是先讓祂們離苦得樂,我們如果趕快成佛才可以究竟的幫她。我們發起了一定要成佛的這個決心,各位要經常思考這個問題,讓我們不再自私,不要光爲自己想。如果一切都爲自己想,這些努力就沒什麼功德。以我個人來說,我是個出家人,曾經有兒子,過去有太太,當然對父母我們永遠恭敬,但是內心不能放著這件事情,若放著這件事情,必定障礙大悲心的生起。在家菩薩更要注意這一點,出家菩薩更不能有,不然就不能夠深入法義。不能深入,有私心就有個範圍了,那你沒辦法體悟到佛法的精髓,想發起菩提心,那真的有困難,所以我們要修行之前,必須有六加行。
第一個,清淨環境,供養身口意。一進來就要觀想。環境我們都打掃得很幹淨,佛桌都弄得很幹淨,那借著淨除外面這些汙染的時候把內心用得很幹淨,那麼你的內心幹淨以後,我們要供養佛陀的身口意。佛像代表佛陀的身體;經典代表佛陀的語業;舍利子代表佛陀的意業。除了這個外供養,我們要淨化內心,把凡夫的身口意汙染去除掉,轉化成佛陀的身口意。第二個,供養供品。就像各位供燈,供花 供水果,供水。可能你沒有親自參與供花,但是你要觀想這個花也有我的功德。有些信徒會布施,甚至就算沒有 你看到花,也觀想你的手上拿著花供養佛陀的身口意,供養一切佛菩薩,而且這個供品的來源都是清淨的。香 水,花 燈 塗果 音樂,甚至珠寶、衣這些,你要一一觀想。先供養水,願衆生也得到智能甘露;再供水讓佛陀洗腳,願衆生身體得清淨;再來供香,願衆生供這個香,普熏一切,業障消除,戒行清淨,各位,講到這個你要隨喜,有個方法叫「觀」,就是把所做的這個事情再去觀想。譬如各位來拜佛,馬上要把佛當做真的,不是假的。南無常住十方佛,拜一佛變千佛,變萬億佛,真實的展現慈悲的微笑,呵護著我們,加持我們,所以佛桌前的一切一切都變成真實的,而且這些香花燈塗果,一切一切都變成千百萬億的供養。真正的供養是什麼?就是從外而內,各位要把真實的供養到你的內心。花代表慈悲、忍辱,香代表戒律清淨,水代表智能甘露,一切一切都在你的內心,所以你的內心裏幹淨了以後,內心變成一個心靈大雄寶殿 心靈花園,裏面存在的是什麼?布施啊,清淨啊,忍辱啊,包容啊,這些偉大的美德,在你的內心做完供養以後…
第叁個,端身正坐,發起利他的叁歸依。打坐坐好,或是各位坐在椅子上,身體端直,眼睛、舌頭、手、雙腳,在端正身相的過程中內心虔誠的發出了:願一切衆生都歸依,「諸佛妙法賢聖尊,直至菩提我歸依,我以所修諸功德,爲利有情願成佛。」這個時候你看到一切的叁寶。我們發心從今天開始一直到成佛,都要做叁寶弟子,而且今天所作的布施等一切的功德都要回向衆生,利益衆生,願衆生跟我一樣都能成就佛道。叁歸依以後要對衆生生起四種心,才能斷除瞋恨心,我執、嫉妒等等。你要練習修四無量心,我們剛剛念過:「願諸有情得樂及樂因,願諸有情離苦及苦因,願有情不離無苦之樂,願有情離親疏悉平等。」這講的是,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但是修的時候從那裏開始?從舍心開始,舍就是平等心,如果你沒有平等心,怎麼可能所謂「願諸有情」呢?一定要先冤親平等。不認識的人, 恨的人,都要對待有如最親近的人,心中不能有一個討厭。
每一個有情,都做過我的媽媽,今天做你的媽,下輩子做你的仇人;這輩子做你的仇人,搞不好上輩子是你的媽媽,你的爸爸,換來換去的。你不能說這輩子,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那你就沒有冤親平等心,有分別心,一有了分別心以後,你沒有辦法看到真理。各位,你要蓋房子,首先地要弄平才能蓋房子。一張圖要畫油畫,首先要抹平以後才能畫。也像開車一樣,地上要補平,補平以後車子才能過。所以你內心必須很坦承的問自己,我們要發起這種利他的叁歸依的時候,內心有沒有真正平等心?不要攀權附貴,久了,你內心很虛僞,虛僞習慣了,直心不見了。對待富人好一點,對窮人就懶得理;有權力的先巴結,沒有權力的坐後面一點,這個習性很可怕。很多人都會有不平等心,我的師父最好,我的教派最好,我修的法門最好,不管任何一個人,都認爲他的法是最好的。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經有我慢,他就沒辦法吸收佛法,因此不管你是修那一個法門,看不起任何一個都不對。所以菩薩有時候都會示現凡夫相,是讓你能在他面前生起悲心,那個時候,才能把法給你。所以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經常示現愚癡相,貧窮相。我師父也常跟我講,哎啊,徒弟那麼多,每一個都是菩薩啊,不敢看輕他們,這個徒弟吵鬧你,那是在拔除我心中的忍辱釘,我還是要對他好。反而其它的徒弟看不下去,師父,這個人那麼差,您還對他那麼好,徒弟就自己在那邊鬥爭了。對師父來講,這都是修行的助緣,所以各位一定要告訴自己,有這樣子的平等心以後,才能夠真實的對一切如母的衆生起了慈心,願他快樂,願他永遠離開痛苦,而且不要再去製造痛苦的因。願一切衆生都得到涅槃的快樂,乃至往生極樂世界。
第叁就是當我們清淨環境以後,供佛身口意以後,供養供品以後,內心充滿了殊勝的功德以後,我們端身正坐以後要從內心由衷的發起利他的這種叁歸依,願衆生都歸依叁寶,我也一定要盡速的以歸依叁寶來迅速成佛。
第四個,觀想資糧田,這個時候,各位你要把我所禮拜的一切佛、菩薩、祖師大德,特別是我們今天要放生的祖師大德,過去、現在的,特別我們今天施食的倡導者蓮花生大士,以及當初施食的慈悲的阿難尊者,這一些有關施食的佛菩薩,這些聖者一一都現在虛空裏。中間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前面就是這些尊者,認識的祖師大德,後面是圓滿成就的法身佛,大日如來。兩邊的菩薩,文殊或是彌勒,有些是大悲觀世音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但是無論如何,這些資糧田,這些十方叁寶,一切賢聖僧都現在虛空,你要練習看得清楚。
第五個,做七支供,獻曼荼羅。做七支供,剛剛火供各位已經有念了《普賢行願品》,那我們要對一切資糧田做這樣真實的供養,這個叫法供養,真實的供養。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衆生,普皆回向,我想各位都會背了。這裏面講的是引導你們真的去做。資糧田現前了,我們就要開始禮敬諸佛。這個禮拜,各位還要觀想你的禮拜,不是光你一個人在禮拜,你的身體變成無量無邊的身體,變成魚的身體,貓的身體,鬼道的身體,爲什麼?我們把自己身體遍滿一切,代…
《修行六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