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度衆生
同樣一部《金剛經》,世俗人研究,道親也在研究,學佛者也在研究,因爲用心不同,乃至思惟的方式不同,結果也就大不相同。所以不要認爲某人在學佛,就一定有好的想法,不一定。認爲學佛者一定是慈悲的,也不一定,因爲個人動機不同,因緣不同,雖然是佛法,對他也不見得有什麼直接關系。縱使是沒學佛的人,但他處處替人設想,有道德,有愛心,這等于接近菩薩的性格,雖然他不了解空性,但至少他不會墮落。所以佛法是要改變我們的內心,因爲一切痛苦都是由于我執而産生了我愛、我慢,所以一定要摧破自我。如何打破我執呢?就要具備金剛般若,只有金剛般若才能究竟解脫,不要被世俗的雜染所牽絆,隨時保持冷靜堅定的思想,才能産生般若的力量,有這個力量以後,對衆生只有悲心,知道如何引導衆生。
爲了達成長遠的悲願,各位應該找一個善知識,一位根本上師,生命的引導師,幫助我們的生命。因爲我們見不到佛菩薩,見不到本尊,也見不到佛,但是你可以找個善知識,代表本尊護法,代表叁寶功德。當然,要親近一位上師,善知識,也要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與了解,由他身上引起你對佛法的信心。因爲我們在五濁惡世修行很容易退轉,但是這位師父能引起你對法的追求與信心,那麼他就是你的上師。但不能用世俗的感情來接近師父,那你就侮辱了自己的佛性,必須是超越男女,超越世俗的。不是利用對方,不是依賴的,我們的師父有如佛的示現一樣,以這樣的恭敬來依教奉行,對于他所說的話有如佛所說法一樣。
說實在話,你今天有信心說我決定要成佛,或者決定要解脫,諸佛菩薩一定想盡辦法創造因緣給你,引導你。各位,一切都無需煩惱,有的人一談到這個就說,我也要找到善知識,找到我的上師,他在那裏?那我要問你,你准備好了嗎?有決心成佛嗎?一旦下定決心,上師自然現前。或許夢中出現,或許在定中出現,乃至現成肉身協助你。各位,諸佛菩薩每天都用放大鏡找,世上是否有人要成佛的?有否能幫忙分擔一些責任的?大悲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你想離苦嗎?不可以一只手抓著娑婆世界,緊抓著愛情、錢財不放,另一只手卻想拉著菩薩。這樣東拉西扯會輸掉一切的。佛菩薩要你放下,放下就解脫了,你不肯放下,執著世間的財色名食睡,執著富貴名利,那永遠看不到真理。只是像吃東西一般,挑選那個好吃,那個不好吃。一會兒要到那個道場,找那個師父,一會兒又要學那個法門,好象作生意一樣,挑叁撿四的,永遠無法跟你內心的覺性相應。
各位來受八關齋戒有個好處,在今天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裏,讓你更接近涅槃,近阿羅漢,善根增長。因爲今天我們的內心不會想不好的,只會想好的,解脫的,菩提的,你若能領受這種快樂,自然不再賭博,不再穿豔麗的服飾,不再談戀愛,因爲你已經領受了蓮花的心態,就像凡人生天以後,祂絕對不會想回到娑婆。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心在極樂世界,娑婆對他而言是一種承擔,是一種責任而已,這個世間毫無快樂可言,你若有這種心態,自然就放棄那些不好的習慣。無間地獄有誰願意去呢?一想到這裏便能提醒自己,我不要生氣,不要起欲望,男女情欲有如咬肥皂,真是難吃啊,爲什麼要用那個東西?現在要比較什麼?較誰的海青穿久一點,看誰能對治自己的問題。
你牙齒不疼,找牙科醫生作什麼?是因爲你知道自己有牙齒的問題,所以找牙科醫生,而不是因爲某位牙科醫生很出名,沒事就給他看看。我們是針對內心的問題,煩惱的問題,依法而不依人,因此來找老師。如果你有這樣的信心祈請諸佛菩薩,他立刻就來。阿彌陀佛,現在那些人將被殺了,有衆生要被殺了,祈請阿彌陀佛爲他們加持,阿彌陀佛馬上現前幫助他們離苦。諸佛菩薩的大悲誓願本來就是要普渡衆生,而你成爲諸佛菩薩在此世間的媒介,那多好。所以各位,一切還是你的內心,學佛騙不了人,就算你有辦法騙人,也沒辦法騙諸佛菩薩,你心裏想什麼,佛菩薩全知道。
我師父常講,佛菩薩沒有在你內心,你忘記了,每天四處攀緣,爲錢爲名在拼命,早把佛菩薩丟到九霄雲外了!我們看到有些人,明明學佛了,甚至出家了,但盡作不如法的事情,這種人我們更要對他慈悲,祈請諸佛菩薩加持他,趕快進入他的心裏,不然他早就忘了諸佛菩薩的存在,將來墮入地獄,我們替他難過啊。所以各位要有一個絕對的宗教情操,諸佛菩薩隨時都在我們心裏,要有這樣的信仰來供養諸佛菩薩。各位,就像這一場八關齋戒會場,布置得這麼莊嚴,這就是諸佛菩薩的莊嚴,要把莊嚴放在心裏,花要插在心裏,香也要插在心中,水果也要放在心中,一切的莊嚴都來自你心靈的大雄寶殿。如果你的心如同莊嚴的大雄寶殿,那麼你的身口意也就是諸佛菩薩的身口意,你等于代表世尊在利益衆生一樣了。
各位看講義第二頁,修行最大的忌諱是什麼?大乘佛法最怕的是什麼?就是怨恨心,排他心,放棄度衆生,這不可以。如果有人令你生氣,令你怨恨,而你也以相同態度還擊對方,最後兩人一定同樣不幸,必定以不幸收場。反過來說,若能控製住自己的生氣與怨恨,以相對的心念響應,用愛、用慈悲、以忍讓、以愛心,那不但你平靜了對方的怨恨,也能逐漸消滅習氣,這叫作慈悲的力量。佛陀說,你若一生氣,不但輸了自己也輸給對方,如果能慈悲不生氣,你不但贏了自己也贏了對方。尤其各位女衆,女衆的特點是以瞋恚爲力量,愛生氣,罵東罵西,罵人可以從頭罵到腳,罵得體無完膚。早知如此,何必愛他呢?既然愛他,現在又罵他,想一想,實在是很奇怪。
那天我弟弟對我說,他說我決定這輩子不結婚了,他跟我說,叁哥,我知道你爲什麼出家了,他說女人是什麼…,女人是老虎 。我說不是女人是老虎,凡是一切讓你起欲望的都是老虎。我問他,那你打算出家嗎?沒有,你這不是白說嗎?那你在養老虎喔!又不結婚,又不出家,同居一起,那不造業嗎?不能只爲了享受快樂,這是不負責任的。我跟他說,你若要對她好,還不如對母親好一點,對母親孝順是大功德。世間男女情愛,不過是一種滿足,一種無奈而已,一點功德也沒有。說歸說,想要改變家人,所謂:聖人難度父母之邦,自家人最難度,只能回向,願他早發菩提,早日覺醒,我們內心還是要回歸平靜,不要爲這個事情而煩惱。我常對他說,你何時出家?你出家的福報大啊,你哥哥我現在出家,你想住那兒,想吃什麼,人家知道你是海濤法師的弟弟,那你可撐足了唷!講是這樣講,他說我才不要呢,我若出家,整天面對你海濤法師,那我又無法作壞事了。想想,他說得也是,不可以讓我顔面盡失,這個心態其實還不錯,代表有慚愧心,不想汙染我們,表示還尊重佛教,尊重出家人的立場,這就叫善根。
再來,提升智能就是降低無明。不管你在作什麼,不管是在家或出家,忙些什麼事情,一切是爲了生起智能。慢慢的,無明烏雲就消散了。今天無論拜忏,打坐,念佛,持咒,一切都在你的內心。不是爲了凸顯自己,表現自己,是爲了生起智能。所以各位應孤獨的修行,沒有人的時候更要認真,有人的時候要有威儀,引導別人修行,千萬不要自己關在房間,什麼都不管。隨時要提升我們的智能。今天事情沒作好,沒關系,明天將它完成,愈來愈進步。各位,爲衆生想事情,愈想愈聰明,應該是這樣的,千萬不要日複一日,一直沒進步,那你沒有提升智能,怎麼能消除無明呢?
再者,若不起正思惟,設法調伏內心的怨恨,只是妄想要降伏他人則永遠無法降伏任何人。無著菩薩跟我們講,全世界遍地危機,你無法改變世界,只能改變自己。智能者的修行,是藉由愛與慈悲的力量調伏自己。你對我愈是不好,我更應對你慈悲,絕對不排斥任何人。所以各位,雖然有人出家修行,但是一旦面臨世俗的事情,他便以世俗法對治,心裏想,我要對他如何如何,那就失去了慈悲,這不可以。他雖然現在不好,但也具有佛性啊,要盡量爲他引導。我們凡夫如何?對好人很好,對壞人則不好,那叫凡夫。對于好人,我們心存感恩爲他回向,對壞人,應更慈悲地爲他回向,要有這種冤親平等的舍心。敵人不在外面,而在我們內心,那種排斥、怨恨,才是我們的敵人,不要想去降伏他人,要降伏的是我們自己。
心的本質是純淨的,你是要讓它染汙或讓它永遠清淨,由自己決定,本體永遠是清淨的。我們要恢複覺醒,恢複本來的狀態,不要讓錯誤的思想一直控製我們。心性所發出無障礙的光,叫什麼?慈悲心,正所謂「慈悲無障礙」。有障礙的是什麼呢?你討厭對方,害怕對方,擔心自尊心受傷害,那就障礙自己。各位應該想一想,你決定不傷害衆生,決定對他人好,因此每個人都受到你的影響,這時才明白原來自己的力量那麼大,毫不費力而自然産生力量,真空則妙有,一點心機都不用,這個叫直心,念無念念,修而無修。不要以世間的技術,賺錢的方式來修行,想得到什麼法,希望如何如何,一切的法門都要你恢複清淨而已。與本尊合爲一體,與阿彌陀佛合爲一體,就是我們本來的狀態。
你想要有魅力嗎?一個人的魅力從那裏來,修忍辱,修慈悲,你自然就魅力無窮。很多人告訴我,應該怎麼樣弘法讓信徒更多,千萬不要,佛門中沒有這一套的,直心就是道場,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一個單獨的出家人,無論走到那裏,後面都跟了一大堆人,無數護法都跟著他,世間的修行者跟著他,他的魅力是什麼?就是具足空性的大悲。誰不喜歡跟有慈悲心的人在一起?誰都討厭心量小小的,有嫉妒心、瞋恨心的人。原理很簡單,放下,那你的愛心自然現前了。
第叁頁第一行,「愛與慈悲 關懷別人」才是一切歡喜的根源。各位要開始去實踐。電話提起來,關心對方一下,每一個人都應該關心。他待你不好,沒關系,丈夫半夜才回家,問…
《用心度衆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