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八識得名(上)

  唯識簡介(淨常)

  32.八識得名(上)

  

  

  上期說到我們的心理活動,雖然十分複雜,然而最顯著的有八種,所謂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及阿賴耶識。我們研究唯識,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先要清楚這些名相之意義,以及了解安立這些名相的所以然,而後進一步研求唯識義理,方可勢如破竹,不會觸處生障。

  

  那麼這八識的名稱,唯識學者是如何安立的?相宗綱要說:「前六從依得名,第七相應立號,第八功能受稱。」此義雲何?今述如下:

  

  甲、前六從依得名:

  

  眼識─依于眼根之識,名爲眼識。

  

  耳識─依于耳根之識,名爲耳識。

  

  鼻識─依于鼻根之識,名爲鼻識。

  

  舌識─依于舌根之識,名爲舌識。

  

  身識─依于身根之識,名爲身識。

  

  意識─依于意根之識,名爲意識。

  

  1前五識所依之五根,皆是色法。第六識所依之意根,則是心法。

  

  2前五識所依之五根,雖然都屬于色根,但有淨色根與浮塵根之差別。淨色根又名勝義根(清淨四大所造),浮塵根又名扶根塵(扶持淨色根之塵埃)。此二種不同根中,五識所依,唯是內在之淨色根,不是外在的浮塵根(浮是虛浮不實的意思)

  

  3浮塵根不能發識,只能爲淨色根之所依,例如盲人,雖眼根具足,卻不能見物,可知彼眼之淨色根壞了,有浮塵根(眼球)亦不能生見物之識。唯淨色根乃能發識,淨色根,略與生理學上所言神經相似。

  

  或問:前六識生起活動,不但要有所依根,同時還要有所緣境,所謂「根境和合生識」。那麼前六識爲何不約所緣境立名,叫做色識、聲識、香識、味識、觸識及法識呢?

  

  成唯識論卷五回答說:前六識也可以隨境立名的。但是這只是在凡夫未自在位時可以,因爲在未自在位,眼識只能攀緣色境,耳識只能攀緣聲境,乃至意識只能攀緣法境,所以把前六識稱爲色識、聲識乃至法識,並不會有名相混濫的過失!

  

  可是,一旦到了聖人自在位中,諸根互用,此時一根發識緣一切境,所謂「耳處能做鼻處佛事」等,則一識可得諸識之名,而不偏局于色識、聲識等名,如此,前六識的名稱,則有相濫的過失,故但可以依根立名。

  

  再進一步說,前六識之所以依根立名,乃因爲六根對于六識之生起,具有五種強而有力之助力。那五種呢?

  

  一、依于根─前六識必須依托六根,才能生起活動。即有了根,識才會來依附,並且借助根之力量,攀緣所要攀緣的境界,譬如第六識所依之意根,雖是無形之心法,但第六識也仍依附在無形之根中,方能生起活動。可見根與識關系十分密切!至于外境,則絕無被識依附之可能。

  

  二、根所發─前六識之生起,完全是由六根所引發的。一旦根有了損壞變異,識隨即起了變化。譬如:根若增益,識之作用即敏銳分明;根若損減,識之作用即暗昧不明。古注說:「如迦末羅病,損眼根故,所見青色,皆以爲黃。」(按:迦末羅,病名,譯曰黃病。)可見根與識關系之密切!至于外在的色等諸境,不論再怎樣的增損變化,絕對不會影響到內在心識的視聽等能力!

  

  叁、屬于根─前六識各系屬于六根。因爲識所依根,恒時不斷,什麼時候,識要依它生起活動,就什麼時候可以依它生起。至于識所緣境,如花瓶、鍾聲等,則容易變壞、間斷,不能經常爲識所依,所以色種子不如根種子,給予識種子生起現行的力量來得大!古注說:「七于六有勢力,謂六種子隨七種子,七種子生起現行時,六方得起。」這是說:意根給予第六意識助力,第六意識方得生起,若無意根的幫助,第六識必定不生。可見根識關系之密切。

  

  四、助于根─識對于所依根,也有相當大的助力!譬如:識若領受樂境,即可增益內在色根,使根亦有愉悅之感覺。反之,識若領受違境(如眼識接觸強烈之光或輻射線等),即會損傷內在色根。古注說:「第六俱無漏故,第七損有漏成無漏。」可見根識關系之密切。

  

  五、如于根─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各如根所緣境」,如眼根映攝青色,眼識亦必攀緣青色,決不會緣其它境色!再一種說法是:譬如眼根是有情類故,眼識亦必如根,成爲有情類!眼識必不隨境,而成爲無情類!古注說:「六七亦爾,唯內攝故」(意識亦如意根,唯是內在心法所攝。)

  

  根識之間,由于有著上面這五種特殊的意義:「依、發、屬、助、如」,可見內根較外境殊勝,因此前六識依根立名。

  

  或問:「若前六識依根立名,那麼前六識皆依意(即第七識)而轉,則前六識都應該叫做意識才對,何以單單第六識名爲意識呢?」

  

  答曰:「雖然前六識皆依意而轉,但前五識是以意爲共依(共依者,彼此同依,非一識依,如既爲眼識所依,又爲耳識所依。)唯第六識以意爲不共依(不共依者,唯一識依,非余識依。如眼根只爲眼識所依,不爲耳等識所依。)今隨不共依立意識名。

  

  總之:前六識皆隨不共所依而立名,因此決定不會有名稱相濫的過失!(待續)

  

✿ 继续阅读 ▪ 八識得名(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