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簡介 十七

  唯識簡介(淨常)

  17.唯識簡介(十七)

  

  

  唯識修觀—叁性觀法

  

  

  

  ┌─相──┐

  

  |  |    心外法

  

  |─名  |─——遍 計 所 執 性(妄有)—<  ┐

  

  |  |╲    遮遣 |  

  

  五法|─分別─┘ ╲    |

  

  |  ╲    |──修此分五重次第

  

  叁性|  依 他 起 性(假有)┐  |

  

  |  ╱   | 心內法|

  

  |  ╱   |<  ┘

  

  |─正智—┐╱   | 觀照 

  

  |  |———圓 成 實 性(真有)┘

  

  └─真如—┘

  

  

  

  唯識義理,雖然無量無邊,但總括來說,不出境、行、果叁個階段而已。所謂:明唯識境,修唯識行,證唯識果是也。境爲所觀之境,指上來所說之教理:如性識之別、八識四分、叁量叁境等。已知境界,即當起而修行,最後才能永滅諸障,證得菩提涅槃之果。有謂:修行如行路,若能認識環境(境),走上正路,則成佛路途雖遠,只要步步踏實(行),終有成就之期(果)。反之,若不認識環境,盲修瞎練,誤入歧途,則只有隨波逐流,永遠在生死海中浮沈而已!因此,修學佛法,境行果叁字,不可不知。

  

  關于唯識境,至上期爲止,已說個大概,今當繼續略說唯識行,所謂「唯識修觀」。

  

  一切佛法,說到修持上,千萬法門,皆不離「觀」之一字。雖說「止觀」,其實只是一個「觀」字,因爲此二者系一件事,止者止息妄念,觀者觀照所修之法。如修淨土法門,初下手時,要萬緣放下(止),全神貫注,系念于阿彌陀佛上,口念耳聽,自念自聽(觀),久久練習,妄想脫落,智慧即生。又初下手攝心一處,必十分作意,方能攝得,可見此中即有觀,故說來說去,只有一個觀字。修觀方法,雖各宗不同,但其指歸則一。如天臺宗之空假中叁觀,華嚴宗之四無礙觀及法界觀,密宗有道場觀、阿字觀,禅宗之看話頭也是觀!淨土宗念佛,即念即觀,若妄想紛歧,散心念佛,則不得受用,必須口念耳聽,如此念佛,則

  

  妄想無從起,如此即是觀!因此修行莫要于修觀!

  

  今即簡介唯識宗修觀之法。又分二段,先說叁性觀法,次說五重唯識觀。說叁性觀法前,須先簡介五法。因叁性觀法,不離此五法故。五法者何?楞伽經,唯識論,將一切有爲、無爲、有漏、無漏諸法,歸納爲五法:

  

  一、相─指森羅萬象之事物,情與無情,何止千種形態,萬種相狀?形相雖各各不同,總名爲相。

  

  二、名─依彼種種相,假設種種名,以表顯诠釋之。廣五蘊論雲:「于諸法自性增語」謂之名。

  

  叁、分別─在萬物之相和名上,思量之,識別之。如人聞「名」,則其物體之「相」,必浮于心,于是有所謂之大小、高低、美醜、是非、善惡等妄想出現,謂之分別。

  

  四、正智─指無漏心心所,離虛妄分別,了前諸法,如幻如化。乃一種清淨無染、正確無謬之智慧,謂之正智。

  

  五、真如─由前正智而證得之不變不異之真如理體,謂之真如,理因智明,智因理發。

  

  此中前二是所變境,第叁是能變心,能變之心自緣所變之境,所謂「自變自緣」。以上叁者皆屬有漏法。

  

  第四正智,是就所變境上,觀其自性,離常離斷,契于中道,屬無漏法。

  

  第五真如,是心境一如,湛然寂滅。非言談所及,非思慮能到,唯有清淨無染之正智,方能正確的與之契合。

  

  已說五法,再說叁性,以五法又可歸爲叁性:

  

  一、遍計所執性—遍計,就是周遍計度之意,指一般凡夫迷倒之妄心。所執性,指在迷心之前所妄現之我相法相。此當情現相,即叫遍計所執性。其實萬法因緣生,何來真實之我、法?所謂之我、法,只是在迷心之前才有,並非真有。如在暗夜見麻繩,誤以爲蛇,蛇乃妄有,理上則無,是心外法,應遮遣之。

  

  二、依他起性─「依」是隨的意思。「他」指衆緣: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及增上緣。「起」即生起。謂世間一切諸法,都是仗因托緣而生起,絕無自然生或無因生者。世間諸法,既依緣而生,亦必是依緣而滅,所謂「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既是依緣生滅,則生非實生,滅亦非實滅,世間諸法,皆是如幻假有,無有實體。依他起性是心內法,吾人必須深信,並應時起觀照。故金剛經雲:「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依唯識論言:依他起性有二種。一曰染分依他,即有漏因緣所生之法,亦即「有漏有爲」是。一曰淨分依他,即「無漏有爲」諸法也(有爲而通于無漏之法,即四谛法中之道谛也。)

  

  叁、圓成實性─此是依他起性之實體。易言之,此即一切諸法之本體,即前述五法中之真如。圓成實有圓滿、成就、真實叁種意義。「圓」是說真如遍于一切處。「成」是說真如不生不滅。「實」是說真如清淨無垢,非是虛謬。

  

  世間萬法森羅,歸納起來不外上述這叁性而已!

  

  至于叁性與五法相攝情形如何?曰:五法皆是依他起性,唯前叁是有漏有爲,故屬染分依他。後二通無漏有爲,故屬淨分依他。(正智是修德故,真如是二空所顯真理故)。又前叁雖是依他起,如幻假有,但是一切衆生卻執爲實我實法,故亦屬遍計所執性。而第四之正智,雖是依他起,以其稱性故,複可名圓成實!第五之真如,是色心一切諸法之實性,乃正屬圓成實!

  

  由上述可知:叁性觀法之下手處即在觀萬法皆是依他起!一切凡夫,由于不懂依他起,必然現起種種遍計之妄相,並且被這種種遍計之妄相所困擾與束縛,因此長期的流轉于生死苦海之中。反之,吾人若能于依他起之萬法上,運用智慧,時時覺悟,一切法相皆是因緣所生,生即無生,滅亦無滅,不被假相所迷,即能遠離遍計執之妄相,而證入圓成實之妙理,跳出生死輪回之漩渦,步入涅槃安樂之殿堂!

  

  修此叁性觀法,自淺至深,有五重次第,稱爲「五重唯識觀」,此義雲何?下次再談!

  

✿ 继续阅读 ▪ 唯識簡介 十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