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簡介(淨常)
8.唯識簡介(八)
眼等五識,上期已簡介過,今續介紹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即一般人所謂之思想,妄念或見解等,其在吾人心理活動中,占一極重要之地位。因爲在八識之活動中,以第六意識之分別心最爲強而有力(具叁分別故,即自性分別,隨念分別與計度分別),任何事物,一經過第六意識分別,立即分辦其好壞美醜,或是非曲直。並且世間上,從個人之進退得失,家庭之興衰分合,乃至社會之振靡與國家之治亂等,無不系之于吾人第六意識一念之轉變!故古德有雲:「叁點若星相,橫鈎似月斜,披毛從此得,成佛也由它。」可謂將第六意識之特色,描寫得恰到好處!因此,吾人平素對此第六意識,不但要好好地認識它,而且更要妥善地
控製它,引導它,不可任其向不正當的方向發展!
甲、釋名
第六意識,若細分別,當有四種,所謂明了意識,定中意識,獨散意識及夢中意識。茲分述如下:
(一)明了意識:又名五俱意識。具有二義1助五─謂此五俱意識,能助五識令起,由意識引五識,五識方得主。2明了─謂此五俱意識于所緣色等境,能明了深取其相。(若眼等五識,則不能明了分別,深取所緣境相)。
五俱意識,又可分爲五種:
1眼俱意識─意識與眼識同起。
2耳俱意識─意識與耳識同起。
3鼻俱意識─意識與鼻識同起。
4舌俱意識─意識與舌識同起。
5身俱意識─意識與身識同起。
或一俱、或二俱,乃至五俱,皆不定也。
(二)獨頭意識─謂意識不與眼等五識俱起。又分叁種:
1定中意識—即與「定」(緣專一境,心專注不散)相應之意識。定中意識,雖複明了,不能助五令起也。(按:已得自在者,定中意識得與五識俱起,然今且舉未自在者言)。
2獨散意識─「獨」簡五俱意識;「散」簡定中意識。
3夢中意識─此即獨散意識也,因其行相昧略,異于寤時,故別立此一名也。
以上四種意識,以簡表列于後:
┌ ┌ ─ 眼俱意識
│ │ ─ 耳俱意識
│ 明了意識 │ ─ 鼻俱意識
第六─│(五俱意識) ─│ ─ 舌俱意識
意識 │ └ ─ 身俱意識
│ ┌ ─ 定中意識
│ 獨頭意識─ │ ─ 獨散意識
└ (不與五識俱)└ ─ 夢中意識
乙、業用
第六意識之業用爲何?奘公八識規矩頌雲:「動身發語獨爲最,引滿能招業力牽。」此二句即說明第六意識以造業、招果爲其業用。
先說上句:「動身發語獨爲最」,謂第六意識于有情動身、發語時,在八識行相中,最爲殊勝。
問:意識發動身語,其相雲何?曰:一切有情,由前六識與境界接觸,因有了別(心理學謂之感覺)。境界于身心,必有損益,或無損益,由斯同時有苦、樂、舍等諸受生起(心理學謂之感受)。感受既生,自心于境,即有取、舍之行(心理學謂之反應與行爲)。最簡單者,則不待思量,而直接反應,如手觸火,立縮其手;或見異境,若可怖則發驚歎,若可喜則發嬉笑等,若遇繁複或重大之境,則吾人動身發語之前,必先經前六識(尤其是第六意識)審慮、計量之作用。
故知身語,非能自動自發,不過作業之工具耳,非即是業。追究此業之自體爲何?即誰能動身、發語,令成事業?曰:與第六意識相應之「思」爲業之自體。(「思」是
行心所,令心造作爲性,于善、惡、無記之事役心爲業。)然「思」心所,恒依心起,系屬于心,故以意識爲依,發動身語。故曰:身語二業皆由第六意識發動也。
問:思
行心所,既八識皆俱,爲何唯獨第六意識能造業耶?
曰:以第六意識,具叁種思故。
1審慮思(謀)─境界現前,意識先籌量其利害、得失、善惡、是非等。
2決定思(斷)─既審慮已,乃起決定之思,一定發動身語,以對彼境。
3動發勝思(行)─既決定已,由「思」心所動身發語,處理當前一切境界,或取或予,或避或趨,或成就或破壞等。
以上叁種思中,前二思屬意業,第叁屬身業和語業。故知意業爲身語二業之先導,且諸業皆根本于此第六意識也。
至于七八二識之相應思,爲任運思,無損益用,即七八二識不造業也;若前五識之相應思,但作第六意識之資,以了境,審決耳,不能直接發動身語。直接發動身語,唯第六能,故此說「獨爲最」也。
次說下句:「引滿能招業力牽」,謂由第六識與發業惑(分別見)相應,能造善惡引業(能引六道總報之業),此業雖謝,所熏種子,至成熟時,能招六道總報,如殺業多分能引地獄報,盜業多分能引餓鬼報,淫業多分能引畜生報,十善業能引人天報,世間定業能引上界報等。又由第六識與潤生惑(俱生思)相應,能造善惡滿業(能招感六道別報之業),此業雖謝,所熏種子,至成熟位,能招六道別報。如同生人中,而各各根身有具有缺,命根有壽有夭,資財有貧有富等。同生天中,亦隨別業而福報有劣有優,同生地獄、餓鬼、畜生中而受苦有輕有重等。
言「能招」者,引滿二業能招六道總別二報也。
複言「業力牽」者,第六識如與善位十一心所相應,則第八識爲善業牽而之人天。第六識如與根隨煩惱相應,則第八識爲惡業牽而之叁途。或一生行惡,臨終善心猛盛,即爲強業牽而生善處;或此世雖行善,臨終先世惡業熟故,即爲熟業牽而生惡處。如影隨形。故曰「業力牽」。
總之:第六識乃有情生死輪回之造業主,由業招果故,第六意識複令第八識于彼叁界九地受苦無盡。噫!第六意識之業用大矣哉!我輩凡夫平素起心動念,不可不慎也。古德雲:「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淨土法門言「一念妄起十句佛」,佛號從心起,從口出,從耳入,一句佛這麼念,十句佛也這麼念,百句千句,亦複如是,藉佛號之淨念,代替多生之妄念,以純一之念,治向來之雜念,念之既熟,乃至淨念相繼,不生淨土,更生何處?淨土念佛法門實乃對治第六意識之勝異方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