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簡介(淨常)
7.唯識簡介(七)
以上只說前五識之生緣,若兼後叁識(即六、七、八識)則有頌言:「眼識九緣生,耳識唯從八,鼻舌身叁七,後叁五叁四,若加等無間,從頭各增一。」頌中前叁句即說明前五識之生緣,五六二句前面也已說明,今僅解釋第四句:「後叁五叁四」句。
後叁,即指第六識、第七識及第八識。
五叁四者,謂第六識五緣生,第七識叁緣生,第八識四緣生。茲略釋于後:
(一)第六識五緣生1根2境3作意4種子5根本依。是第六識于九緣中,固不假空、明二緣。又除分別依者,即自體故。又除染淨依者,即是根緣故。除去四緣,只用五緣也。又第六識若定中意識、獨散意識及夢中意識,即具五緣。若明了意識(即五俱意識),即隨前五識,或七八九緣,多少不定也。
(二)第七識叁緣生1作意2種子3根本依。是第七識于九緣中,除空、明外不言根、境者,以根、境俱是第八識故。又除分別者,以第七識但內緣故。不言染淨依者,即自體故。
(叁)第八識四緣生1根2境(即根身、器界及一切種子)3作意4種子。是第八識于九緣中。除空、明外,不言根本依者,即自體故。不言染淨依者,即根緣故。又除分別者,以不緣見故。
茲更列表以明諸識生緣:
[表略]
說明1前五識內依本識、種子、外隨作意、五根、五境等緣,必須內外衆緣和合,前五識方得現前。因此,前五識或俱,或不俱起。何者?若外緣頓合,則五識俱起;若外緣漸合時,則或二、叁、四,或唯一識起。解深密經喻雲:「如大瀑流水,若有一浪生緣現前,唯一浪轉,乃至若多浪生緣現前,有多浪轉,諸識亦爾。」
2前五識行相粗動(粗顯浮動),其所藉衆緣,時多不具故前五識現起時少,不現起時多,故曰:「緣多而易間斷」也。
3第六意識雖亦粗動,而所藉衆緣,無時不具,故一切時,常得現起。若遇違緣,有時不起。違緣者,五無心位也。謂無想天、無想定、滅盡定,極重睡眠、極重悶絕,此五位中,皆無第六識。除此五位,于平常時,恒得現起。故間斷時少,現起時多也。
4若七八二識行相微細,所藉衆緣,一切時有,故無有緣能作障礙,使令不行,故雲「緣少而恒現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