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門之殊勝。然衆生種類萬有不齊,說法途中亦遇有專門前來責難者,如某次在玉裏說法時,有不信淨土者前來責曰:“汝言念佛人命終後,神識往生西方,神識是何形狀,拿來吾看!”答:“汝現所言之語,是何形狀,拿來吾看!”彼啞口無言,再答:“言明白些,汝夜間作夢者,即神識矣。”彼因而轉爲發心領人前來聞法,似此度人學佛之事,時有所聞。
林老居士常提倡建立“佛化家庭”,謂在家居士,既有家眷,理當感化全家學佛,以減少學佛及往生之障礙,尤其最喜蓮友勸親念佛,成就雙親往生西方,贊爲人子所盡大孝即在于此。林老居士善說好話,常于蓮友佛化婚禮上祝賀“佛化家庭乃社會安定之原動力”。林老居士于弘法之際,亦特別關心蓮友及家眷之道業,自民國四十四年春,即提供自宅設立弘法場所,並蒙恩師取名侖字布教所,乃蓮社首創之布教所,林老居士自任主講,領衆念佛研法,迄往生前,叁十余年說法不斷,蓮友、鄰裏、兒孫眷屬受益匪淺。林老居士自民國二十五年與李居老居士結褵,夫婦相敬如賓,凡五十五載,育有子女叁人,後輩孫、曾孫共叁十余員,一門俊彥,蘭桂芬芳,合家安樂,堪稱典型佛化家庭,林老居士之言教、身教功不可沒。民國八十年二月其夫婿以九十五高齡于自宅安詳壽終,全體兒孫悉能遵照林老居士之慈命,依佛製如法助念及節約處理善後,鄰裏、蓮友均敬佩不已。
林老居士于自行化他之余,尚孜孜不倦著有念佛感應見聞記,叨蒙雪公恩師題字及賜序,自民國五十八年八月初版伍仟壹佰冊,迄往生前共出書五十六版,冊數達十余萬冊,其他各處印行結緣及流通者,亦不計其數,其內容並有數則被收入淨土聖賢錄,並有依其內容製作錄音帶及電臺廣播而流傳者,可謂廣結西方數萬緣矣。閱該書而發心念佛者,時有所聞,甚至遠在國外,亦有因閱讀該書而特地來臺求見者,該書感人之深,由此可見一斑,遺著另有佛說阿彌陀經淺講、勸修念佛法門淺講等數冊。
林老居士多年修行體驗,認爲能知念佛求生西方,乃人生最大之善根福報,常謂:“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齊休”,並盛贊:“念佛法門乃無上至寶”,老居士早年隨緣說法度衆,晚年加強念佛功夫,自言修行宜趁早,自覺早年幸蒙恩師指導,奠定念佛基礎,否則午歲日長,體力漸衰,每有力不從心之感。複勸老年人更宜加緊念佛,求生西方,否則來日無多,若無常一至,耽誤往生大事,後果不堪設想。
林老居士于蓮社常住護持四十年,在長期儒佛說法經筵之薰習下,更體會行解相應之重要,至往生前二年,已日課六萬聲之佛號,自修時雙眼垂簾,手持念珠,作金剛念,共修時則隨衆出聲念佛,幾乎除睡眠、飲食之外,終日沐浴佛號之中,林老居士受持“不說四衆過失”之戒,謂“和爲貴”,遭遇拂逆,皆是業障現前,更應加強念佛,求佛加被。最喜印光祖師所雲:“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特將此偈置之案頭,提醒自己,娑婆是作客,極樂是故鄉。而且寮房,四壁蕭條,唯置印光祖師所書“一心念佛”墨寶以策勵自身精進念佛,並深覺雪公恩師往生前所一再囑咐之“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實爲當今末法惡劣環境修行之一盞明燈矣。
林老居士于六十歲即備妥身後事宜,往生前二年複交代臨終注意事項,往生前一周即向蓮友雲:“吾將回家矣”,且連續贊言:“真實有極樂世界”,往生前二日自覺身體較爲虛弱,由兒孫請回自宅,蓮友及眷屬陪之念佛,于往生前一日午後,向蓮友雲:“已見阿彌陀佛,定蒙接引往生”,終于次日晨七時二十分,在蓮友及眷屬之助念“阿彌陀佛”聖號中,于自宅正念分明,頃刻之間,安詳西歸,至不斷佛號二十四小時之後更衣時,欣見其笑容滿面,猶如生前之慈容,見聞者鹹贊歎不已,祝其已如願往生極樂矣。林老居士于民國八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舉行告別式及荼毗典禮,蓮友相約前來念佛,途爲之塞,足見其平日修持,功不唐捐,感人至深。火化後,複得舍利子數百余顆,亦顯其念佛功深,因果不爽矣。
善導大師雲:“若論學解,一切法門,皆應當學,若論修持,須擇契理契機者,方有實益”。念佛一法,因赅果海,果澈因源,最爲契理契機,實乃世尊出世度生,令皆能今生即了生死之本懷。吾人由林老居士之誠敬念佛,終得往生極樂之事迹驗之,信而有征。普願見聞,老實念佛,同生極樂,共成正覺,則何幸如哉。而林老居士,以一白衣女流,竟得自行化他數十載,末後安詳生蓮邦,其如雪廬老人之“始信西方諸上善,真能乘願化身來”欤。
(明倫月刊二二五期特載)
附:雷公李老恩師開示念佛方法
一、最簡單的早晚兩個課程
(一)那摩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稱一拜或只合掌)
(二)那摩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如前拜稱)
(叁)那摩阿彌陀佛。(不必禮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聲。千聲。萬聲。以個人功夫忙閑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四)那摩觀世音菩薩。(一稱一拜)
(五)那摩大勢至菩薩。(一稱一拜。觀音勢至。爲彌陀左右脅士。統稱西方叁聖。念完了佛。理當要拜的。)
(六)那摩清淨大海衆菩薩。( 一稱一拜。極樂世界有很多的菩薩。將來皆是我的師友。也應當拜的。)
(七)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是回向文。也就是說明我念佛的願力。願是必要發的。)
(八)禮拜而退。
(附注)以上功課,每天早晚兩次行之。洗手漱口,在佛像前焚香頂禮,照法念誦。如無佛像,或所住之處,不甚方便,不焚香頂禮亦可。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功德也是一樣。再者,凡括弧以內之小字不念。
二、念十口氣的方法
盡一口氣,念“那摩阿彌陀佛”叁五聲,或六七聲,共念十口氣,仍念回向文遍,一拜而退。
(附注)這是爲了很忙的人,想的一個法子,費時不過五分鍾。最要緊就是天天一早一晚去作,萬不可間斷,有佛像對著佛像去作,沒佛像就面向西方去作。
以上兩個念佛式子,皆是爲忙人訂的。若有閑功夫,可在第一個式子第二項以後,念阿彌陀經一卷,往生咒叁遍,贊佛偈一遍,(課誦本內全有記載)那是更好。這是最簡單、最合實際、決定成功的佛法。
叁、念佛法要
念佛的時候,要把心中一切的事,都要放下,不可胡思亂想。單把六字洪名,從心裏生起來,從口裏念出來,再從耳裏聽進去,印入心中,必須想清楚、念清楚、聽清楚,這樣才能得到感應。
《念佛感應見聞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