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撞,把后面载的女子摔下死掉也不知道,当时很多好奇心的男女围观过来,大家都正在为这女子可怜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人大呼“阿三!阿三!”在观众中有位阿三亦大声应答:“我来了!我来了?”。原来这位阿三是某某理发店的理发师,因为顾客要理发,所以老板叫学徒去呼阿三回来为人理发。
俗语一句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位规规矩矩的好青年—阿三,从那天晚上起,半夜后,在似梦非梦的境界,就看见一位漂亮女子来邀他出游,开了后门就随她去了。到了天明之时,阿三独自一个人坐在电杆柱下打瞌睡,被人家发现才叫他清醒回去,如此连续一星期,白天作事,午夜那女子就来带他去玩,清晨都是坐在外边地上打瞌睡。阿三自己感觉不对,即时辞职返回故乡。
阿三的故乡是住在台中雾峰北沟坑桐林村的山上,家有一位盲目老母及几位兄弟,阿三第二天就帮他大哥的忙,用货车出门为人搬运货物,到黄昏时候回家,母亲就叫阿三到面前说:“你每次要出外时,我都叮咛交待,嘱你在外头不要乱交女子,你却偏偏不听,你昨天才回来,今天就有女子来找你,走路穿高跟鞋的声音,还有口不断的叫阿三!阿三!我问是谁要找阿三,亦不答应。”阿三就答他的母亲说:“母亲我一向在外头是规规矩矩的,未曾交上一个女子。”即时同他兄弟们在家中房屋内外寻找,找不到女子踪影;可是那晚半夜那女子又来与阿三开了后门出游,早晨阿三又坐在树下打瞌睡,于是乎又被人唤醒。阿三在台北一星期中,每夜皆是如此的发生,但自己是莫名其妙,现在回到家亦是如此,不知道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
当时北桐林村山上的人,大家都信奉一尊王爷公,阿三母亲就去请乩童及王爷公来家中问问阿三所患的是什么毛病?原来神是有小神通的,神托乩童说:“阿三是在十天前在台北某某地方,看见一个女子摔死路旁,机车载此女子的男朋友名阿三,当时有人大呼阿三,我们这位阿三亦大声呼应:“来了!来了!”当时被摔死的女魂正在茫茫渺渺无依无靠的时候,听到阿三的名字,即时追缠不舍。”乩童继续说:“最好办法是把她幽魂送回台北。”阿三母亲就又问:“要用什么方法送呢?”乩童又说:“要用草人。”即时用稻草作一人形,大约四尺高,穿红衣黑裙,足亦穿鞋,头上缚一条黑纱巾,画眉、目、口、鼻,在半夜后,王爷公与乩童就把此草人送到车站边,缚在电柱下,乩童就在那里烧了很多金银纸钱,叫幽魂要坐第一班车到台北去寻你的爱人—阿三。
电柱下缚的女子形的草人,来来往往的人在远远就可看见,电柱下,站一漂亮的女子在那里不动,走近一看就明白是一个稻草做的人形,那天早晨被吓得魂不附体,可以说,大惊大病,小惊小病,其中被吓昏倒下去的就是一位高三学生,姓朱名阿立,每天早晨天未晓就要骑脚踏车下山,由桐林村道路,经过北沟坑,再由雾峰转到台中市立一中上学,准备考大学,是位才学兼优的十九岁青年。朱阿立那天在茫茫的白雾清晨,远远看一女青年,心想很奇怪,这样早站在那里做什么?正在莫明奇妙的时候,车已经到那里经过,一看明白就是草人穿衣,即时毛孔皆竖,头如斗大,身体支持不住,无可能上学,再转回家,即时一病不起,头痛欲裂,大哀大叫万分痛苦,一天之中,请了几位中西医师,皆诊断不出病源。
阿立住的此山上的人,皆是信奉太子爷,阿立的父兄就去请太子爷来,哀求出乩指示;此太子爷比较起来,可以说聪明一点;他出乩说:“阿立的头痛是医药不可能医治,本神亦无办法治好的,因为一女魂交缠,神是无法赶走,必须请真修实行的人来念经念佛超拔她出苦,才是究竟办法。”阿立父亲就又问太子爷说:“要到何处去请真修实行的人呢?”太子爷乩童就说:“近在眼前,远在千里。”朱阿立的父亲即时想到对面山的普度师父(阿真师姑的妹妹,已圆顶受戒)与阿真姑两位是修行人,阿立依然头痛难当,他的父兄两人就扶他去见普度师父与阿真姑,就将太子爷出乩说的话言明,要拜托消灾拔度之事。
普度师与阿真姑即时,读诵佛说阿弥陀佛经一卷,往生咒四十九遍,大悲咒,般若心经各七遍,回向布施女魂去超生出苦,并且送阿立一串念佛珠教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句算一粒的方法,又再说明:“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大咒王,要避邪自己念才能究竟,自己就可消灾免难,因为邪魔鬼怪,就不敢近身的缘故。”阿立听了很有道理,万分感谢,回家就拼命“阿弥陀佛”圣号一直念,念几点钟,不知不觉头也已轻松如常。反而阿立的母亲高呼头痛,就叫阿立你念珠拿来借妈念!也就一粒一句阿弥陀佛....,念了几小时好了,可是阿立的头又痛起来了,又再把母亲手中念珠讨回来念。阿立的父亲就再跑去向阿真姑说明要再一串念佛珠,阿真姑再向他交代说:“念佛不是手拿念珠才可以念,不拿念珠在任何地方何时何处都可以念,只是在于睡眠时或在厕所时不可念出声音,须要默念。亦不限于痛苦时候才念,平常时无论男女老幼都好念,越念越消灾,添福增寿。”后来阿立一家平安,对普度师阿真姑感恩戴德,深信佛法无边有不可思议功德。
我们再把话说回来,那穿衣草人二天来站在电杆不动,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山上的人没有一个敢在那里过,村中的主事人就去向阿真姑拜托说:“师姑们,救人就要救彻底,穿衣草人常缚在那里是凶多吉少的,乡中没有一个人敢去动它,求师父们大发悲心,把它解下来烧掉,以免放在那里惹出很多灾殃,拜托拜托。”普度师与阿真姑就答应说:“可以的,明天早晨进行就好了。”越晨清早,普度师与阿真姑点燃了三支香,向穿衣草人说:“女子孤魂你在此造罪孽害人不浅,我们很可怜你,所以现在要念经、念咒,念阿弥陀佛圣号,布施给你,超拔你超出三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远脱离生死轮回大痛苦,此才是究竟办法。”说罢即时念弥陀经一卷,往生咒大悲咒,般若心经等。再念“阿弥陀佛”圣号时,顺就把草人解下来,全身撤开放火烧毁,一刹那间变成一堆灰;最后又就回向说:“愿此经咒胜功德,回向弧魂去超升等语。”再把那堆灰扫入大溪河里被水流去。从此桐林村民男女老幼——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好处,很多人发心皈依佛教。
(七三)本书作者念佛生西
林看治老居士往生记
后学 西莲竭诚敬记
金池菡萏四边开 喜是林君次第栽
始信西方诸上善 真能乘愿化身来
—雪庐老人赠林看治居士诗—
蕅益大师云:“原夫诸佛,怜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净土法门,利益宏深,自大法东流,以博地凡夫,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因兹出五浊而登九品者,何可胜数。兹有林看治老居士,台中莲社之莲友,信愿坚固,老实念佛,于民国八十一年四月十五日(夏历壬申年三月十三日),预知时至,正念分明,安详往生,享寿八十有六,今特恭述其往生事迹,以利有缘,见贤思齐,同念弥陀,同生安养,并祈林老居士,早日乘愿再来,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林看治老居士,民前五年三月七日(夏历光绪丁未年二月十八日),诞生于台湾省彰化县鹿港镇,父林栋公,母蔡氏,系出名门,惜林老居士幼年即失怙,继而失恃,备尝世间无常之苦,林老居士自启蒙于私塾,即因好学不倦,熟读四书五经,而奠定良好汉学基础,对日后学佛有甚深之裨益。
林老居士,宿根深厚,三十五岁闻台省高僧斌宗法师,宣讲佛法,体会六道轮回之苦,即发心茹素学佛,并曾皈依无上法师,法名法圆。民国三十八年,蒙赖栋梁老居士推荐,受业于雪庐李炳南恩师,蒙恩师赐字慧治,民国四十一年冬,奉恩师之命,参加台南大仙寺台省光复后首次传戒,于开参老和尚座下求受在家菩萨戒,为满分菩萨戒优婆夷。自此随师广结佛缘,赴全省各地宣扬净土法门,协助恩师建立台中市佛教莲社等弘法利生道场,且因甚得众望,被推举为莲社数十个念佛班联谊会之会长,莲友多知之甚稔。
林老居士生平最感庆幸者,乃得遇雪公恩师开导净土法门,自叹业障凡夫,匪仗弥陀大宏愿力,决难今生出离轮回,故对恩师长养慧命之深恩,铭感五内,视恩师如慈父,常提及恩师训示:“净业学人要在实践,如不念佛修行,等同说食数宝,无济于事,说一丈还不如行一寸”,恒以此自勉,以此励他。并以恩师所示:“道场乃成就众生道业之所”常自提醒,自觉唯有止恶修善,不贪名利,老实念佛,当生成就道业,方足以上报四恩,下济三苦,亦不负自己学佛一场。
林老居士,因已具儒佛基础,故雪公寄望深远,盼能携手共弘净土殊胜之法门,因而教之弥勤,责之极切。雪公教以:“一经通则经经通”,学讲前须有充份准备,自写讲稿,所言必有根据,应本祖注,不可妄发己意,应按学讲规矩,谨慎、负责,方不背因果。林老居士即发心学讲佛说阿弥陀经,雪公提及此经乃最深奥、最难讲者,有“小本华严经”之美称。曾经林老居士于学讲时有所偏误,雪公恩师,当时一声喝斥,顺手将手中折扇一棒打在顶上,斯时林老居士羞愧得热泪直流,故而更加用功学习,经数日后,终将不甚熟悉之经文,忽尔竟能明了,莲友笑云:“恩师助您消业障、开智慧耶?”林老居士则更觉学儒学佛必有师承之重要矣。
林老居士,因受恩师严格调教,加以本身慈悲心切,体型魁梧,音声宏亮,辩才无碍,故自莲社于民国四十年成立男女二众弘法团时,即是一位善能说法度众之弘法女健将。其说法之时,把握注重因果及念佛利益二大原则,不谈玄、不说妙,重视脚踏实地,真实行持。虽因众生根器不一,故而广说诸经诸法,然必秉承师训,处处导归净土,以显念佛法…
《念佛感应见闻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