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沙由旬嗎?因爲阿彌陀佛報身太高大,我們見不到,所以阿彌陀佛隨衆生心量而現身,這爲有相之佛。如果從理上修行,證到一心不亂的時候,所見的佛是法身佛,是無量光,是無相之佛,這爲見性,見性就證到初住位,一直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也不離當念。這是圓教講的四十二個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是叁賢地的小菩薩,不是聖人,都不離當念。加上十地十一地也不離當念,爲什麼呢?因爲是圓頓教,一念頓證圓滿一刹那就可以成佛,不需要叁大阿僧祗劫,不離當念,因果圓滿至圓至頓。
雖然理是這樣講,但是事還需要漸除。叁賢地小菩薩不能隨意往生,地上菩薩才能隨意往生,如果我們不修淨土的人,在這個世界修行,叁賢地小菩薩要經過分段生死,就密宗的法王他們在這一生中修行,命終還要投生,下世再來修,生生世世修行。把叁賢位修滿了就不輪轉了,就進入變易生死,就進入聖位,可以隨意往生哪個佛刹,這是登地菩薩的境界,從初住位到十回向位修滿,是要修一個阿僧祗劫,從地上菩薩修到八地需要一個阿僧祗劫。八地修到等覺十一地需要一個阿僧祗劫,這叁大阿僧祗劫。如果修淨土的人,修到初住位見性了,到臨終時就上品往生,往生以後花開見佛,見佛就是八地菩薩,念佛人就少修二個阿僧祗劫。所以修淨土的人非常殊勝的,方便中的方便、直接的直接、圓頓的圓頓。
爲什麼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都要導歸極樂世界呢?普賢菩薩在華藏法會上,那麼多的法身大士,勸他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有馬嗚菩薩、龍樹、天親、智者大師都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還有曆代禅師他們也求生淨土,所以我們修行千萬不能吃錯藥,淨土法門方便直截了當,所以才發菩提,即成正覺。
這一段文是要我們明白發菩提心的重要性,華嚴經最主要強調發菩提心《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是名魔業》,初發菩提心就成正覺,爲什麼華嚴經講這個道理呢?因爲它叫你明白圓教修行方法,就這樣的信入,一念就具足佛清淨法身,把心安住佛的圓滿果海去念佛。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因果同時。所以說才發菩提心就成正覺,這一段講的特別深入,非常妙啊!
【如賢首品初發心功德品,廣明斯事,如是念佛,能于一切處見如來身。】
華嚴經有一品專講發心功德,這樣念佛有什麼殊勝呢?這樣念佛能于一切處見如來身,是因爲你能念法身佛,法身無相,無相就遍一切處,佛的法身,無時不在無時不有,沒有斷也沒有休息,不像我們現在有些人一開始修就執著見佛,心裏不清淨,所見的佛是假的是魔變現的佛,想見佛,佛就來現身,想見菩薩,菩薩就來現身,這就是魔境,應該馬上斬掉,用般若智慧一掃就掉了。所以禅宗行者講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有的修道人千萬要注意,不能著境界,心不清淨怎能見佛呢?水清月現,水不清淨怎能現月呢,業障煩惱一大堆,有求知心怎能見佛呢,必須見性以後才能見佛,心裏清淨一念不生,也許見佛但是也不能執著歡喜,好也不行。楞嚴經說見聖境界,不作聖解,若作聖解,必遭魔難,如要著魔境界,這一生白學佛了,成了魔子魔孫了,所以我們在修行過程中,千萬別著境界,還有的人說在念佛時,靜坐時一念不生,沒有妄念,但是雖然沒有妄念,過去古人講過定有邪定,何爲邪定呢,往那裏一坐,就定了一念不生,但是他心裏不明了,不了了常知這爲邪定。何爲正定?心裏明明了了,一念不生了了常知。
如是念佛能一切處見如來法身,這是圓人修的方法。一切時,一切處,無不是道場,無不是佛事。
【又如光明覺品。世尊放自己光明。從此叁千大千世界。遍照十方。乃至盡法界虛空界。】
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放無量光明,是從我們這個世界放光,遍照十方世界,我們叁千大千世界爲一個佛土,何爲一個佛刹呢?一千個小世界爲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爲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爲一個大千世界,所以叫叁千大千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範圍,釋迦牟尼佛從這個大千世界放光遍照十方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佛的光明。
【而文殊說頌,教人離于有無一異生滅去來種種諸見。遍一切處觀于如來。是爲入佛正信。】
文殊菩薩叫人怎樣修學呢?叫離開有、無、有無是對立是兩邊,不是中道,有是生滅法,無是斷滅法,佛法是中道了義、中道也不立,才和本性相應,什麼叫一異呢,不一樣,不兩樣,比方說,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不一樣,空即是色不二樣、比方水和波的關系,水和波是二樣,但是水要不動,波是水所以一樣,生與滅是二法,但也是一法,爲什麼呢?因爲有生就有滅,如果不生就沒有滅了,這些法都是有爲法,不是無爲法,文殊教人離開有爲法,見如來,無爲法是空的,空的就沒有形象,無有相就是虛空法界,虛空遍一切處,所以如來也遍一切處,這爲入佛正信,這樣的觀如來,這樣修學,佛的法身遍一切處,文殊菩薩是教我們念法身佛,修圓頓教,這樣才能成佛。
【出現品亦雲,諸菩薩摩诃薩,不應于一法一事一身一國土一衆生見于如來,應遍一切處見于如來。】
這一段是讓我們把心量放開,不能起用小心量,要把心量拓開見如來,想成佛必須具有菩薩的心量,菩薩爲自覺、覺他、自己覺悟了還要度衆生。摩诃爲大,就是大菩薩,佛的清淨法身是遍一切處的,不是在一法一事一個國土和一個衆生身上,法身是無時不在無時不有遍一切處見如來。
《華嚴念佛叁昧論淺釋(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