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

  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  

  想起了一句禅語“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

  苦瓜爲什麼苦?因爲它的根是苦的。甜瓜爲什麼甜?因爲它從根到蒂都是甜的。

  人們爲什麼會覺得痛苦和煩惱?因爲那個時候,他們的心由于牽挂或者不滿足,而處在痛苦和煩惱當中。人們又爲什麼會感到輕松和快樂呢?因爲那個時候,他們的心得到了某種滿足,放下了牽挂,所以就感到輕松快樂了。

  對于人們來說,苦和樂的根源在于心。如同對于瓜來說,它的苦或者甜,取決于種子和根莖。

  

  痛苦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

  如果我們仔細地回憶一下,就會發現,當我們覺得痛苦的時候,一定是因爲自己的心,對某些東西太在意了。這種在意,使我們的心如同被捆綁了似的,感到無比地拘束與不自在,這就是逼迫之苦。而實際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逼迫我們的心,除非我們的心,對它産生了牽挂。顯然,對某些東西的牽挂和在意,就是人們心中痛苦和煩惱的根源。

  快樂的根源又是什麼呢?

  很多人認爲是某種滿足,得到了什麼之後的那種滿足。的確,滿足可以給人們帶來快樂,但是,這種快樂顯然是不長久的。因爲很快,人們的心又開始不滿足了。于是,所謂的快樂也就隨之消失了。

  真正的快樂是沒有根源的。

  如同水不因爲什麼而清澈、濕潤;如同陽光不因爲什麼而明亮、溫暖;如同虛空不因爲什麼而廣闊無垠、包容萬象。

  我們的心本來是快樂的。

  只要不去對任何東西,産生那些根本沒有必要的牽挂和在意,我們的心本來就是快樂自在的。如同水本來就是滋潤的;如同陽光本來就是光明的;如同虛空本來就是無拘無束的。

  

  真正認識到這一點並不容易,能夠在心中做到這一點,更是難上加難。或許,天真浪漫的兒童,由于一張白紙似的純潔無知,倒有幾分相似。

  如何才能夠放下心中的牽挂,從而回歸心中本來的快樂自在呢?

  這需要一個人長期靜靜地觀察自己的心。

  這就是禅修。

  釋迦牟尼就是從六年雪山苦行的禅修當中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心,我們稱之爲“覺悟”。曆代數不清的高僧也是如此,都經由禅修而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覺悟。倘若對于心獲得了徹底的覺悟,就叫做成佛。

  這是究竟意義上的佛陀,與宗教無關,與相貌無關,與人種無關,與一切形式上的東西無關,甚至包括戒律。

  然而,無關並不是說應當拒絕一切。恰恰相反,正因爲一切的一切,都已經不會再成爲心中的障礙,所以叫做解脫,所以叫做佛陀。也正是因爲究竟意義上的佛陀難以令人們理解和接受,所以釋迦牟尼才借用宗教的形式,並且通過戒律來管理僧團和信衆,方便地傳承解脫的深奧教義。

  

  如果能夠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心,徹底地認識到心超越一切的本來面目。就會知道心不以任何條件爲依存,它超然而無形;既沒有父母,也不需要食物;遠離了生和死,沒有大小與方位,等等等等。

  所以它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牽挂。

  一切榮辱名利,高低美醜,親疏你我,對于真正的心來說,只是捏造的幻影而已。

  人們在幻影當中拼命地追逐,所以有時苦,有時樂,而最終難免流轉不息的無謂痛苦。這就是生死輪回。

  這就是“苦瓜連根苦。”

  覺悟者則不然,他們的心已經遠離了種種牽挂和追求,他們已經明白了心的赤裸本性。所以,心性當中本來的快樂與自在無處不在,根本不需要去尋找。這就是涅槃解脫。

  這就是“甜瓜徹蒂甜。”  

  

✿ 继续阅读 ▪ “空”不是沒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