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06年觀音菩薩成道日“皈戒”法會開示

  學誠大和尚2006年觀音菩薩成道日“皈戒”法會開示

  今天龍泉寺傳授叁皈依、八關齋戒,叁皈依和八關齋戒都非常重要。爲什麼要傳授呢?意思是說不管是叁皈依也好、八關齋戒也好,它都是佛法,都是律法,都是法的內涵。所以要出家的法師來爲大家重點傳授。如果沒有法師爲我們傳授的話,我們很難得到叁皈依、八關齋戒的法的體性。在座的有些同修受過叁皈依、八關齋戒,有些還可能不止一次受過,有些也可能第一次來參加皈依受戒。無論是初學的,還是學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人,都很難說自己對佛法很了解。甚至學得越久的人好像對佛法的了解越不夠,覺得自己還是了解的佛法都是在非常表面、非常淺顯的這樣的一個狀況。這是我們常常會遇到的、也常常會發生的問題。

  佛法到底是什麼?我們要怎麼學,才真正能夠領會到佛法,讓佛法在我們內心裏頭發生作用。改變自己的生命,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質。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題目。爲什麼我們不了解呢?或是了解不夠,了解膚淺,其原因就是,我們迷惑、無明、顛倒。迷惑,是不明白,不知道這個路往哪裏走,就象我們眼睛看不清楚一樣,自己不知道要去做什麼,當下要去做什麼?我們今生今世最主要的是要去做什麼事情,都不清楚。迷惑的原因是對我們的“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的、虛幻的、假的這個色身誤認爲就是自己。然後,時時刻刻會以自己五蘊色身所産生出來的種種情緒、感受、自己的一些經驗和認知,來看待我們的生命,來看待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人和事,甚至以我們自己的感受、情緒、認知來認知佛法,這樣子的話,久而久之,佛法就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佛法要幫助我們解決什麼問題?也就是破無明。認識到我們內心的本性,無明需要一分一分來破除,我們就越來越清淨、越來越清楚,對我們所學的佛法、我們的下手處、我們所要走的路,就越來越有體會,非常地清楚和笃定。世間上面一般不學佛的人,他一生也做了很多的事情。各行各業的人都在做事情,都在努力工作。但是,他們所要解決的問題,僅僅是一些生活方面的問題,衣食住行方面的問題,養家糊口的問題。當然,在解決自己的生活基本條件的同時,也是能夠給別人創造一些利益,給別人帶來一些好處。但是這些好處、利益,也僅僅是物質層面的,也僅僅是人的情緒方面的。佛法要解決的問題,是人的內心、心靈深處的問題,也就是煩惱,我們要解決別人的問題,就是透過自己對佛法信心的培養,內在煩惱的淡化,然後,我們所作所爲就會有很強的佛法的力量,善法的力量。另外,靠自己的發心、以及佛法僧叁寶的加持、感應,這種力量就會越來越強,這股力量所産生的作用也就越來越大。

  好多同修都說我們在家的時候不願意幹活,不願去做事情,不願意做家務工作,不願意打理衛生,但是來到寺廟就很願意。爲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爲你在家的時候,覺得幹的這些活很累、這些活很髒,對自己的身體會有影響。來到寺廟後,你會認爲說越髒越累越苦,越是自己積累成佛資糧的機會和條件,因爲你內心裏面有這樣的安立和認知,自然而然,你就非常喜歡去做,越做越有味道,越做越有信心和動力。這就是人的思想認知問題,用佛法的語言來講:就是知見。因爲你樹立了一個很好的知見,所以,我們做之前,就會比較清楚。我們學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和樹立自己正確的知見,來破除我們內在的無明,不會迷惑。然後讓自己所走的路越來越清楚,越來越光明。在家上學的時侯,小學、中學、大學,一年級、二年級、叁年級,一年365天,天天要去上課、要去學習,按部就班、有次第、有層次地來學習。我們學佛法更是要如此!佛法要比世間的知識和文化要難很多,要深奧很多,更加不好理解,更加不好學。寺廟就是大家學習佛法,積聚資糧,樹立正見,破除自己內在無明煩惱最好的地方。

  你在家一個人念經,跟我們在這裏一百個人、一千個人同時念經,這種作用和效果是大大不一樣的。你來到這裏之後,就會感受到我們身邊的同行善友,我們所接觸的法師,大家的內心都那麼清淨,大家內心是那麼的善良和和諧。雖然在座的各位都是從各地來的,學佛的程度和層次也是參差不齊,但是大家的內心都是能夠相通的,大家到這裏都能夠很好地發心,參與法會當中的每一個的環節:做早晚功課也好、念誦《法華經》也好,研討也好、交流也好、護持也好,等等。所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井然有序,大家都是滿臉的歡喜快樂,等等。這說明什麼呢?佛法在日常生活當中的體現,佛法在自己的身心方面的落實,自己在叁寶地感受到佛法和叁寶對自己的加持。這個很重要、很重要!

  因爲我們沒有學佛法以前,我們很多的認識都是顛倒,都是錯誤的,都是世間上面的知見。學佛法的目的,就是用佛法的知見來改變我們世間的種種的觀念和認識,這樣子的話,久而久之,我們的生命就得到改善,我們生命的品質就越來越得到提升。這些佛法都是過去許許多多的佛菩薩、祖師大德們,用他們的頭目腦髓,修行修出來的,是真真實實修行修出來的。然後通過曆代的傳承祖師,一代一代傳到這兒,所以我們今天才能夠聽得到佛法,遇得到佛法,遇得到道場,遇得到叁寶,這說明我們也是很有善根和福報的。我們遇到叁寶、遇到佛法,我們就要非常去珍惜它,要把握這難得的因緣。

  我們遇到佛法,就要真正把它當成寶,時時刻刻念念不忘。比如,你家裏有黃金、鑽石、古畫,最珍貴、最值錢的東西,你一出門,心裏時時刻刻就會想,這些東西會不會被人家偷走啊?有沒有保管好啊?你走到哪裏你都會想自己心裏面最喜歡的東西,最愛好的東西,最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所修學的佛法,比起世間上面的任何的物品都要珍貴,甚至比我們的生命還要珍貴,爲什麼這麼說呢?如果我們一些人沒有學佛法,在世間當中做了很多的壞事、錯事,對自己、對別人、對國家、對社會都是不好,都是有害的。反過來說,我們學了佛法以後,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別人、幫助社會,利益別人、利益社會,也就是能夠通過自己的身心來實踐佛法,自利利他,積聚我們的資糧。這樣子的話,我們的道業也就一天一天在增長,我們的資糧也就一天一天在積聚,最終能夠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菩薩初發心以後,要用很長很長的時間來積聚資糧。所以,我們整個修行的過程都是在培養和積聚福德智慧的資糧。有人說自己爲什麼不喜歡去積聚呢?這說明我們內在的無明煩惱、塵垢在起作用,我們內在的問題在發生,這樣子的話就需要去對治、需要去忏悔,把內在這些業障去掉以後,我們積資糧才有條件。不然,我們一邊業障在增長,一邊資糧也在增長。有時你的業障多過自己的資糧的時候,就用功用不上去了,修行修不上去了,聞法聞不進去了。所以,我們常常說要如理如法地聽聞,要如理如法地修行,要具足正知正見。

  龍泉寺常住是剛剛開始,剛剛起步。今後在佛法的引導上會更好地來規劃,能夠利益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一起來學佛法,利益自己,利益自己的家人,利益自己的親戚朋友,利益自己的單位裏邊所有的同事,利益社會,和諧社會。這是佛法的真正價值之所在,也是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懷。所以,我們來到寺廟,要在這方面去體會,去用心,不斷努力,不斷精進,不斷進步。

  阿彌陀佛!

  二○○六年七月十五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