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仏教——平和の実現に向け

  一、世界和平與“苦”之根源

  現在,全世界的人們都在呼喚和平。地球上所有的人類、國家都在祈願所謂的“爲其自身利益謀求的和平”。要想實現這樣一個願望,事實上卻並不容易。因爲,對一個國家有利的事情也許會給其它國家帶來損害。比如,甚至可能會導致出現對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可以說,類似的情況,同樣可以類推于集體或個人身上。

  爲了人類自身的共生與共存,不僅需要我們反省自身,更需要彼此相互退讓。

  佛祖釋迦牟尼說,人有“生、老、病、死”這四苦,並且用“十二因緣”來表示其因果關系。“十二因緣”闡明的是,在過去、現在及未來這叁個世界中,生死流轉、苦果輪回的實相。

  十二因緣的第十一爲“生”,第十二爲表示痛苦的“老死”。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存在于直到“老死”這一苦果延續的過程中。究其根源,是因爲我們處于衆所周知的、十二因緣之首的“無明”這樣一種狀態。

  “無明”是指沒有光明的、暗黑的一種狀態。佛祖釋迦牟尼說,像這樣的沒有光明的狀態之所以存在,其根源在于我們的心,因爲各種各樣的痛苦皆由心生。

  可是,在現在,世上的諸多人,似乎舍棄了對于其自身進行內省之“智慧”,轉而于外界尋找“苦”的根源。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這正是本末倒置。所取的這樣一種姿態,使得人們對于“如何面對衰老以及如何面對死亡”的問題的理解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二、科學技術與人類的危機

  始于十九世紀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恩典。但同時,確也帶來了科學技術發展以前所不曾有的種種痛苦和困難。本應該是能夠給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的許許多多的技術的實施,現在不是反而使我們深受其苦嗎?

  就這一點來說,最具代表性的是原子能技術。如何更好地控製原子能技術的使用,就成爲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爲如果使用不當的話,將會使我們人類自身走向滅亡。另外,爲了提高農業生産而使用的化肥和農藥,以及農作物基因重組技術的使用,不僅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而且也會造成對人體的危害。此外還有,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地球氣溫變暖,以及開采稀有金屬礦時發生的公害問題等等,不勝枚舉。由這些所謂的“提供便利的科學技術”附帶而來的問題,已經成爲超出意識形態及社會體製涉及廣泛的問題,讓人類應接不暇。

  回顧我們周邊的外部壞境,甚至可以說,現在全人類擁有同樣的苦惱。爲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製定全球範圍共同遵守的標准,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出路。而這一標准的製定,則要超越宗教、思想以及國家體製等的限製。可是,現在的狀況是,即使是在有各國參加的、爲實現這一目標的對話平臺上,也常常因爲各種利害沖突交織其中,使得所製定的標准往往因缺乏主要內容而不盡人意。

  可以說,促進科學技術實現迅猛發展的人類“知識”,也包含著促使人類走向滅亡的這樣一種痛苦的根源。這就需要我們理解“知識”的本質——因爲它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

  叁、身心如一的智慧

  始自佛祖釋迦牟尼的佛教,其實是在不斷地深化這樣一種“智慧”——亦即,包括自然與物質在內的所有存在,都與我們人類的認識與意志緊密相關。《大智度論》被譽爲印度佛教的缜密經典。在《大智度論》中將“世間”分爲“叁世間”,即:“國土世間”、“五蘊世間”和“衆生世間”,而這叁者之間又是密切相關的。也就是說,以自然和物質爲中心的國土世間與象征人類的衆生世間是密不可分的,而連接這兩者的正是“五蘊世間”。

  “五蘊”是指將包括外在世界的衆生之心與身分爲“色”、“受”、“想”、“行”、“識”這五個要素。“色”表示一般物質與身體,“受”表示感受作用,“想”表示體現直觀的心理活動的表像作用,“行”表示沖動的欲求和意志,而“識”則表示總括體現心的識別活動。

  換言之,“五蘊”就是說我們人類處于這樣一種狀態:即,從作爲外部環境或身體構成要素的物質,到無意識或感受性以及構成意識爲止的這樣一種“身心如一”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是人類以外所不能及的。這樣說來,精神與物質這兩者共存于人體之中,與人類自身的感性與意志以及人類周遭環境共爲一體,不可分離。

  四、佛教的平等性

  科學技術內涵的“知識”呈現這樣的特征:將外部世界視爲自身以外之物的客體,並對其構造進行探求。出于某種意圖,對本來是不可分的、並且具有一貫性的東西加以劃分,人類因此而獲得了巨大的能力。

  當然,人們無法丟掉已經獲得的體現能力的“知識”,但是,如果沒有本應體現身心如一、不可劃分的“智慧”的存在的話,“知識”亦會成爲脫缰的野馬。這不也正可以說,是現在的世界所呈現出的危機狀態嗎?

  也許,世界和平意味著確立“平等”。而“平等”則無法産生于任何的一方視他方爲客體,並對其加以製約的情形。“平等”意爲:透過深邃的“智慧”的覺醒,使人類每一個個體自身與世界成爲和諧的、不可分的一體。也就是說,唯有如此方可以照亮人類自身內在的“無明”的根源。

  五、佛教與世界和平

  現在,世界各國希望通過聯合國實現超越政治的大融合。于人類曆史而言,這確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毋庸贅言,宗教人士通過包括宗教對話等各種各樣的方式,爲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和平所付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

  只是,真正的世界和平,是應該建立在全世界所有國家的人們真正地探尋每一個人類個體存在的意義,以及以此爲認知的基礎之上的。

  也許有人會說,這條路實可謂任重而道遠,而人類的認識也遠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但是,我相信,可以稱其爲佛教徒的、或以佛祖之教義爲生者,會切合實際地不斷探索,以期實現照亮全球的“無明”。我們尤其需要用佛祖無盡的智慧不斷地完善現實,使之朝向更加正確的方向。

  真心希望,與全世界虔誠的佛教徒一起,真誠祈願真正的人類和平,並將這一志向貫徹至終。

  作者簡介:

  持田貫宣,日中友好宗教者懇話會會長、日蓮宗本山藻原寺貫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