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立志成爲法門龍象 發心承擔如來家業

  立志成爲法門龍象 發心承擔如來家業

  學誠大和尚安居開示

  平時常常有很多居士從很遠的地方坐車來到寺院研討佛法,討論完以後再坐車回去,他們本身也有工作,但他們對佛法都有很高的渴求。爲什麼他會如此的渴求?因爲他知道做人確實是很痛苦、很不容易,在家他要交房租,要交電費、暖氣費、煤氣費,小孩子讀書,社會上應酬等等都需要錢,那就要去工作,現在工作也不好找,報酬又很低,只有拼命去工作!拼命工作不等于能夠有好日子過,更不要說若是得了病,還要到醫院去花錢診治。所以他就能夠真正體驗到什麼是人生的味道,什麼叫做無常,什麼叫做痛苦,什麼叫做佛法。在寺院裏住,一切都是現成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好像所有的都是佛菩薩爲我們安排好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菩薩免費送給我們的。我們若對佛菩薩沒有真實的信心,自己的生命就非常的蒼白,就不會有什麼動力,因爲不知道去做什麼事情,方向目標都是非常不明確。

  所以,我們出家了就要做好出家人應該做的事情,要向那些佛法學得比較好,修行比較用功,出家時間比較長的法師學習、看齊。眼睛要往上看,不要往下看,也不要總是看別人的過失。我們要看別人的長處,看別人的優點,看別人的功德,自己內心裏邊慢慢就會積聚功德了。反過來,你看別人的過失,就把別人所有的垃圾全部都裝到自己心裏去,自己就成了垃圾筒,這個是很要不得的。因爲心生種種法生,你是怎麼認知問題的,這個問題就會變成你的問題。對一個問題的認知本身就有很多的角度,所以我們需要根據佛法去認知,根據業果去認知,你自然而然就會很好理解,不會怨天,不會怨人,也不會去埋怨自己。

  大家年紀輕輕就出了家,都是佛教未來的希望,都是法門的龍象,佛法的棟梁!我們要有責任心,要有信心,要發大心,以後才能夠成爲修學並進的法師。一開始你如果沒有這個心量,沒有這樣的信心說我要成爲一個高僧大德、要成爲大法師,要成法門龍象,以後怎麼能成呢?因爲你自己心裏毫無准備,沒有內在的這種自我要求,當然就是這樣每天得過且過,悠悠晃晃過日子,一個月一個月地就這樣過去了。爲什麼我們同時出家的人,過了二年、叁年、五年,八年、十年、二十年,有些人就不見蹤影了,有些人則得過且過,而又有些人卻精進用功,大有成就,這些都是有原因的。我們成就不成就,要根據佛法的標准去判斷:是內心當中對佛法的體悟,是內心裏的一種成長、一種承擔。我們要有承擔心,你只有護持常住事業,才能夠在這個境界當中,在這個過程當中心靈得到成長。你如果沒有承擔心就不可能成長,只有真正的承擔,才有真正的成長。大家共住在常住,常住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要肯發心去做,當然諸位已經做了不少,但是我們盡量能夠越做越多,越做越好,這才說明我們是一個越來越有用的人。常住需要我們去做事情,在家善男信女需要我們去做事情,社會需要我們去做事情,這說明我們對他們有用,能夠給別人帶來利益,給別人帶來快樂,因爲你是一個對他人有用的人,所以人家才會來找你。反過來,你沒有那種心,人家自然不會去找你,你幫助不了別人,人家也不會去找你。你功夫不到,雖然想去幫助別人,不但不能去幫別人,可能還會害了別人,而且還會害了自己。這些都是佛法的一種內涵,我相信大家以後會體會到。

  所以,我們出家學佛學戒律,就要立志成爲聖賢、成爲高僧大德,要根據佛陀的教法如理如法去行持,這樣的話,自己的生命才會越來越如意,越來越有價值。你不要去看別人怎樣,整個佛教如何,每個人造的業,以後每個人自己去承受。我們現在造什麼業,以後就感什麼果,我們現在不造業,以後就沒有果。所以,我們要不斷去造作善業,造作無漏的善業,我們才會得到無漏解脫的圓滿果報!

  希望大家多發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