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再迎和諧世界▪P2

  ..續本文上一頁爲:布施之果爲發財;持戒之果爲安樂;忍辱之果爲平靜;精進之果爲成功;禅定之果爲寂止;智慧之果爲勝觀。

  六度修行法:布施度以施自身、施資財、施善根等衆生所需,絕無任何自私地施于他人,這就是布施。佛祖所說“布施之果爲發財”,其涵意爲不僅是布施對象發財,布施者自身也以上百倍上千倍的發財。宗教提倡布施,在現實生活中對社會做貢獻,幫助他人,捐助窮人是共産主義的美德,應大力提倡。

  修戒度應把別解脫戒、菩提心、密乘律儀等各種戒律視爲生命進行守護,攝善法戒,爲衆生謀福利。佛祖說:“法律之果爲安平”,毛主席說:“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天下無法度,就會人食人。法律既能約束人,又能保護人。宗教戒律是實現得繩的保證,作爲一名修行者如不守戒律修不出正果,就世俗而言,不守國法就實現不了目標,更談不上以法治國。 因此,無論宗教和世俗都要以法度來約束自身。

  忍辱度爲,不管叁界衆生發怒,相互爭鬥殺生,但你仍然平心靜氣,以善報惡,這就是忍辱。佛祖說:“忍辱之果爲平靜”,佛教的矛頭是指向叁毒的,即“癡、貪、嗔”。癡爲愚昧無明,指分不清黑白善惡;“貪”爲貪欲世間富貴,食山飲海還不滿足的貪得無厭之心;“嗔”爲愚昧和貪婪所使而産生的破壞修行的恨心。叁毒重度發作之時,就會引起戰爭;中度發作之時會引起區域不甯;輕度發作之時就會引起家庭不和等災難。因此,小事不忍則如幹柴引火會亂事,在生活中能夠忍辱就會身心很安適。宗喀巴大師說:“毀害世代修來的福澤之大敵乃”嗔也“。如一個經過長期苦練修行得到了一定正果的修行者和一個從政爲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有一定政績的人,一旦忍耐不住突如其來的一些小事,做出愚蠢之事,那一瞬間把自己的所有成績和名聲毀于一旦。因此,”忍“唯之重要。中國的思想家孔子所說的”克己複禮“同宗教上講的”調伏自身“是一個道理,因此,”忍辱“乃宗教和世俗共倡之德。 

  精進度是爲了每一個生靈,即使在無間地獄的熾熱烈火中生活,也不悲歎地精進苦修菩提心。佛祖說:”精進之果爲眼見成果“,精進指努力修行,作爲一個修行者,修行”覺者“不應間斷,同樣從政者也應做到爲人民服務要徹底,而不是半途而廢。這如同一名大學生,大學畢業後才稱大學生,如果只進大學沒有完成或間斷學業就不能成爲大學生。精進要有正確的動機和甘受苦痛的精神。作爲一名修行者,應有我爲恩人衆生甘受苦行之念。從世俗觀念來講,自己是黨和人民培養的,因此應該樹立忘我地爲人民服務的精神。故精進度對宗教和世俗都很重要。

  ”禅定“,要戒除一切昏聩懈怠之罪,爲認識一切法谛實空之理,一心修持禅定。佛祖說:”禅定之果爲寂止“。這就主要通過閉戶靜修和念修,一方面要修練身心,另一方面要用正確的觀念來提高自身的境界。

  智慧度是通過了知無我的智慧俱生的輕安大樂相連的勝義等所引生的虛空觀行智慧。佛祖說:”智慧果爲勝觀“。佛教以”四法印“爲正見,即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比這更深的正見爲”沒有超生死輪回的自性與因果緣起不欺之理相互結合“的觀點,此觀點駁斥了上帝創造世界和上帝安排命運之說。因此,這與社會科學的觀點基本不産生矛盾。

  二、論人天果:修人天正果,必須遵行出家十善和在家道德規範十六條。出家十善便是戒除十惡,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嗔、邪見。細分守殺戒有兩種,出家人不能殺害任何生靈,殺生會失戒,俗人根據自己的信仰和觀念守戒可以分巨細,但無端殺生越貨是宗教和世俗都不可容忍的罪過要戒除;偷盜是沒有對方准許或賞赉的情況下偷、搶、騙、詐他人資財,給對方製造極大的痛苦,此舉乃罪過和卑鄙之舉,宗教和世俗都要嚴戒。邪淫是奸淫親屬,通奸他人之妻,強奸等行爲,此舉乃被宗教視爲大逆不道的罪過之舉,從世俗來講違反了國家法律中”叁代以內禁止通婚,提高人口素質“的規定,強奸又是犯罪行爲,因此,邪淫乃宗教和世俗都不容許的。妄語會顛倒是非,大則謠言會擾亂人心,給社會帶來災難,小則是非混淆,因此宗教和世俗都要嚴戒之;兩舌乃挑撥離間之意,它會破壞友誼,從宗教上講會使渝盟敗緣,從世俗講會破壞團結,因此宗教世俗也要嚴戒之;惡口會傷害他人,其結果會引發沖突爭鬥,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提倡語言美,因此惡口乃宗教和世俗所治;绮語乃信口亂說,它對宗教世俗都有心意馳散之害,特別是吹噓偷盜、搶劫等卑鄙之事,會導致青少年誤入歧途,故其爲宗教和世俗所治;貪乃如食山飲海都不滿足的貪心,這會使人因得不到欲望的滿足而痛苦。由此産生偷、搶、騙等邪念,這在宗教上是一大罪孽,從世俗來講人一旦猛發貪心就會犯錯誤,故其爲宗教和世俗所治;嗔:在佛經中寫到”嗔心者不運也“,毛主席說:”以損人開始,以害己告終“,爲衆生謀福利是宗教之性相,世上把維護公民的權利視爲最基本的人權。因此”嗔“乃宗教和世俗所治;邪見:邪見是諸實有事物視爲非實有事物的染汙慧,因此戒除邪見,做事要取舍得當。

  在家道德規範十六條即:敬信叁寶;求修正法;報父母恩;尊重有德;敬貴尊老;義深親友;利濟鄉鄰;直言小心;追蹤上流;飲食有節,貨財安分;追認舊恩;秤鬥無欺;慎戒忌妒;不聽女流之見;溫語寡言;擔當重任,度量寬宏。以上條款中敬信叁寶和求修正法二條在信教自由的情況下根據信教者個人的信仰去敬信。第叁,報父母恩,這無論是宗教、世俗都視爲善舉和文明之舉,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第四,尊重有德,這是宗教和世俗共倡之德。從宗教上講,拜師是修持的前行,宗喀巴大師說”拜認恭敬一切知識之源之恩師乃經行道根也“,從世俗的觀點來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其來源于知識份子,故宗教和世俗都提倡恭敬知識份子。第五,敬貴尊老是宗教和世俗共揚的文明之舉,宗教上對長輩持一不虧吃、二不虧穿、叁不虧言語等叁不虧法則,特別是對聾、啞、盲等殘疾之人以加倍的愛護和撫育,永懷慈母之心,從世俗的觀點來講,這就是革命人道主義,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之一,屬宗教和世俗共揚之事。第六,義深親友,這是宗教和世俗共倡之德,在世界上義深親友會帶來長久的和平共處,在不同地區之間是如此,家庭夫妻之間也是如此。第七,利濟相鄰,這是宗教和世俗共倡之德,從宗教上講這就是”爲他人修菩提心,爲他人謀福利“之道,從世俗的觀點講,這就是爲人民服務和互幫互助之意。第八,直言小心,這是宗教和世俗共倡之德,這就是說,做什麼事情都要公平正直。第九,追蹤上流,高瞻遠慮,這是宗教和世俗共倡之德,就是說向上看齊,各方面定會不斷地進步。第十,飲食有節,宗教和世俗都應該去深刻理解其涵意。以貪念所致的欲望和揮霍浪費是不容許的,再者不珍惜今生獲得的寶貴人生,在如此美好的社會裏自受貧窮到處流浪自毀人生是極大的罪過。第十一,追認舊恩,這是向良師、父母和恩人感念報恩,這是宗教和世俗共倡之德。毛主席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自偉大的共産黨的領導,因此我們要感念共産黨的恩情,爲黨和祖國做出貢獻。第十二,秤鬥無欺,這也是宗教和世俗共倡之德,缺斤短兩是損人利己的卑鄙之舉,社會上某些人私下製造非法秤鬥,欺騙他人謀取利益,甚至有人造假酒假藥危害群衆的生命,此等行爲從宗教上講是無悲心之舉,此乃傷害他人,罪孽深重。從世俗講也是危害群衆生命安全的犯罪行爲。第十叁,慎戒忌妒,這是宗教和世俗共倡之德,對人不能過分奉承或輕視,更不能忌妒他人。佛經中說:”隨喜衆生爲善“,正如世道上也支持和鼓勵做好人好事,只要做了好事,就是怨家對頭也得實事求是地肯定。第十四不聽女流之見。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有蔑視女人之意,佛祖反對在古印度人分四等,他說:”佛法只求德行不分高低貴賤“,因此佛經中沒有蔑視女人之意,”不聽女流之見“,這種說法也許與曆代執政者屈服和順從女人而出現過諸多失誤有關系,正如牧區有一句俗語:”當雄百戶的首領是我,我的首領在家裏(妻子)“和社會上也有”找官先找妻“的說法。另外,在西藏封建社會裏鐵匠等被視爲黑骨頭受歧視,但佛祖說過佛法不分高低貴賤,並月佛祖自己也做過工匠活,因此佛經中沒有蔑視鐵匠之意。當時蔑視鐵匠。也許是統治階級怕一旦工業發達勞動人民就會起來造反而采取的一種手段。第十五溫語寡言。這是宗教和世俗共同所倡之德,與上述”棄惡口“相符。第十六擔當重任,度量寬宏。這是宗教和世俗共同所倡之德,有寬宏大量之意。我認爲上述在家道德規範十六條中,除了個別以外,其余大部分是可取的,其中也有未涉及到的東西,如有關教育兒童內容。兒童是未來的希望,國家的主人,家庭的寄托,宗教和世俗都需重視兒童教育。因此,十六條中應增加”以德教子“一條。”以德教子“包括道德和文化兩方面。第一,道德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從小教育孩子要從善除惡。教育孩子回報父母,尊敬師長,專心學習,孝敬老人,互相團結;教育孩子不偷盜,不說謊,不詛咒,不賭博,不酗酒。教育孩子不得當,就會出問題。正如牧民有句俗語:”子不教,家必敗“,其寓意深長。第二,文化知識方面,要教育孩子學好本領。在舊社會裏孩子想上學也沒有環境和條件,如今在文明進步的社會裏,孩子必須受到義務教育,孩子不學文化知識就等于自毀。農牧民群衆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從長遠利益著想,讓孩子上學受教育,因爲當今社會已進入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資訊網路化時代,沒有文化知識就辦不成事。譬如,出家人沒有文化知識就無法學經,因此,今後達不到初中文化水准的就不應該入寺學經。同樣,在社會上沒有大專以上文憑就很難找到工作。普通百姓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也找不到立足之地。總之,從德智兩方面能否教育好孩子與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實現家庭的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以德教子“很重要,必須加以重視。

  叁、論惡途緣 惡途是指今世多行惡業(五無間罪)而後世生爲地獄、餓鬼、旁生叁者。佛教中稱叁種惡途,由多行”五無間罪“所致。”五無間罪“即:弑父、弑母、惡心出佛身血、破僧和合、妄說上人法。其中弑父、弑母是宗教和世俗都不可容忍的罪行;惡心出佛身血是指殺死覺者或上師、善友的行爲,其罪孽深重,也是犯法的;破僧和合是指佛僧和信徒之間進行挑撥離間的行爲。在西藏由于宗教的影響較深,很多群衆敬重上師和僧人,若他們之間進行挑撥離間,會造成上師、師弟及信徒間不和,宗教上稱其爲”渝盟“。譬如,二十世紀40年代在西藏發生的熱振事件是典型的例子。雖然熱振和達劄,都是有師弟關系的高僧大德,但是帝國主義利用西藏分裂勢力進行挑撥離間,最終釀成了熱達事件。無論從政治上或人道上,人與人之間進行挑撥離間,是有害而無益的。妄說上人法中,妄說就是歪曲事實或攙雜惡念的表現,特別是對信教群衆來說,相信自己所信仰的一個假裝成高僧大德而無證德人說的謊言,那就有可能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他,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譬如,在佛經中降神和蔔卦都作爲”妄說上人法“加以製止。但如今社會上有些人穿著法衣裝神弄鬼,很多群衆受蒙騙,出現恐慌、痛苦、亂花錢財、遷居、不吃藥等現象。從教義上說這是無間罪的一種,從世俗上說是危害公民的身心、財産、生命安全的行爲。因此,這種行爲需要依法管理,加以製止,這樣也就保護了宗教本身。 

  

  

《再迎和諧世界》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信念與皈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