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思想對于企業道德構建的積極作用

  佛教思想對于企業道德構建的積極作用

  內容摘要:中國企業道德構建的任務既緊迫又艱巨,中國佛教思想對于中國企業的道德構建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和深遠的曆史作用。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發揚人間佛教的思想,把個人的修行與企業道德構建的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的企業道德構建之路。

  關鍵詞:企業 道德 佛教思想

  企業天生就是贏利性組織,利潤是企業生存與成長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的原動力。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進程中,企業對于人類生活的改善和文明的進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企業的發展,企業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廣幾乎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新的曆史時期,企業的內涵以及在社會中充當的角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對企業的道德要求越來越高,只有能夠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具有較高道德水准的企業才能生存與發展。如何構建現代企業道德?如何在獲取利潤的同時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如何使企業的利益與社會的福祉保持一致?這些問題不僅成爲社會審視企業活動合法性的標准,而且日益成爲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不符合安全生産標准的企業,嚴重汙染環境的企業,生産假冒僞劣産品的企業,違反勞動法侵犯員工合法權益的企業,越來越難以生存,有的被依法取締,有的被迫停産轉産。最近一個時期發生的“叁鹿”案件,一個生機勃勃的著名企業頃刻瓦解,其沒有栽倒在競爭對手面前,也沒有因生産技術水准被市場淘汰,而是一下子栽倒在企業道德的缺失上。這個慘痛的教訓,從反面說明了道德對現代企業多麼重要。

  社會普遍認同的道德標准對企業具有強大的約束力,在有些方面甚至超過法律和市場的力量。但構建現代企業道德准則,必須是企業的自覺行爲,企業只有自覺地、積極的、嚴肅認真的加強道德建設,樹立起義利統一的價值觀,自覺地以社會認同的道德標准約束自己的生産經營行爲,才能使自己的經營活動真正具有合法性,才能被消費者承認,才能與社會的發展同步。

  人類道德形成經過了漫長的曆史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宗教信仰對于人類的道德構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與中國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經過近兩千年的發展,中國佛教已經成爲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宗教之一,其對中國社會道德構建的作用不可忽視。中國的企業都是比較年輕的企業,構建企業道德的任務非常緊迫也非常艱巨。企業道德的構建不是簡單的把道德標准作爲口號寫在牆上或印在手冊上,而是要真正成爲企業行爲的准則,企業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的靈魂。中國既是一個文明古國又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新興大國,中國的企業既有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企業的共同點,又有與自己國家、民族、曆史、文化和習俗緊密相連的特點,因此,中國企業在道德構建的過程中,要更注重從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文化經典中尋找資源。佛教作爲中國主要的宗教,不僅在人民群衆中具有廣泛的基礎,而且爲衆多社會精英所推崇,佛教思想可以對于中國企業道德構建發揮積極的作用。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法。”佛教追求真、善、美,這正是人類道德的最高境界。企業是爲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而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真、善、美應該成爲企業行爲的最高准則。實踐證明,凡是能夠體現真、善、美的道德倫理就會被人們認同並長期堅持下去,反之則會逐步消亡。真、善、美是與假、惡、醜相對立的,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鮮花與毒草共生”真、善、美與假、惡、醜並存,經常會遇到真假難辨,是非難分的複雜情況。而人們追求真、善、美的過程必然是一個不斷識別假、惡、醜並與之分道揚镳的過程,因此,這個過程也一定是自我修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過程。佛教對此有許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爲我們提供指導。中國佛教主張人間佛教,反對將佛教神秘化,貴族化,強調“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太虛就認爲,佛教不僅與各類世間的職業倫理不沖突,而恰恰可以爲職業倫理提供正面的精神支援。他說:“從事正當職業無礙于學佛。佛法並非隱遁清閑的享受,而叫人不做事的,應對于國家、社會知恩報恩,故每人要做正當職業。而學佛不但不妨礙正當職業,而且得著精神上的安慰,在乎人做不了的事,若學佛就能作了。若能如此學佛,方稱爲真正學佛。”可見,如果我們能夠把對佛法的修行與企業道德的構建很好的結合起來,把市場當成修行的道場,把經營企業作爲修行的實踐過程,堅持精進的精神,不斷地去除假、惡、醜的東西,發揚慈悲精神,關愛員工,關注民生,服務社會,犧牲自我,奉獻大衆,堅持中道思想,講合作,求共贏,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就能夠在構建企業道德的修行過程中,實現覺悟逐步提高,智慧逐步迸發,煩惱逐步減少,習氣逐步減弱,人的品格逐步提升,道德逐步完善,精神通往神聖的境界。

  必須指出,在企業道德構建中,老板或企業經營者作爲企業的領導者始終處于核心地位,決定著企業道德構建的走向和成敗。首先,他們是企業道德的積極宣導者和堅定的維護者,必須通過有效的管理來使自己的意志得以貫徹。其次,他們是企業道德的實踐者,是企業員工心目中的樣板。企業道德建設越深入有效,員工對企業領導者自身的道德期望就越高,甚至希望他們成爲完美無缺的聖人。如果企業的領導者自身存有過多的瑕疵或者他們的道德行爲不被員工認可,企業構建道德的努力就會失敗。因此,企業的領導者自身修行就不僅僅是其個人的問題,而是關系到整個企業的問題。現在許多企業的老板和經營者在認真學習佛法,體會佛教思想,注重個人修行,並不斷取得心得,提升思想境界,不僅獲得良好的經營成果,而且其人品受到企業員工和社會的尊重。事實證明:佛教思想對于現代企業的道德構建具有重要的積極的作用。

  內容摘要:中國企業道德構建的任務既緊迫又艱巨,中國佛教思想對于中國企業的道德構建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和深遠的曆史作用。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發揚人間佛教的思想,把個人的修行與企業道德構建的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的企業道德構建之路。

  關鍵詞:企業 道德 佛教思想

  企業天生就是贏利性組織,利潤是企業生存與成長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的原動力。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進程中,企業對于人類生活的改善和文明的進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企業的發展,企業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廣幾乎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新的曆史時期,企業的內涵以及在社會中充當的角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對企業的道德要求越來越高,只有能夠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具有較高道德水准的企業才能生存與發展。如何構建現代企業道德?如何在獲取利潤的同時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如何使企業的利益與社會的福祉保持一致?這些問題不僅成爲社會審視企業活動合法性的標准,而且日益成爲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不符合安全生産標准的企業,嚴重汙染環境的企業,生産假冒僞劣産品的企業,違反勞動法侵犯員工合法權益的企業,越來越難以生存,有的被依法取締,有的被迫停産轉産。最近一個時期發生的“叁鹿”案件,一個生機勃勃的著名企業頃刻瓦解,其沒有栽倒在競爭對手面前,也沒有因生産技術水准被市場淘汰,而是一下子栽倒在企業道德的缺失上。這個慘痛的教訓,從反面說明了道德對現代企業多麼重要。

  社會普遍認同的道德標准對企業具有強大的約束力,在有些方面甚至超過法律和市場的力量。但構建現代企業道德准則,必須是企業的自覺行爲,企業只有自覺地、積極的、嚴肅認真的加強道德建設,樹立起義利統一的價值觀,自覺地以社會認同的道德標准約束自己的生産經營行爲,才能使自己的經營活動真正具有合法性,才能被消費者承認,才能與社會的發展同步。

  人類道德形成經過了漫長的曆史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宗教信仰對于人類的道德構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與中國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經過近兩千年的發展,中國佛教已經成爲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宗教之一,其對中國社會道德構建的作用不可忽視。中國的企業都是比較年輕的企業,構建企業道德的任務非常緊迫也非常艱巨。企業道德的構建不是簡單的把道德標准作爲口號寫在牆上或印在手冊上,而是要真正成爲企業行爲的准則,企業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的靈魂。中國既是一個文明古國又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新興大國,中國的企業既有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企業的共同點,又有與自己國家、民族、曆史、文化和習俗緊密相連的特點,因此,中國企業在道德構建的過程中,要更注重從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文化經典中尋找資源。佛教作爲中國主要的宗教,不僅在人民群衆中具有廣泛的基礎,而且爲衆多社會精英所推崇,佛教思想可以對于中國企業道德構建發揮積極的作用。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法。”佛教追求真、善、美,這正是人類道德的最高境界。企業是爲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而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真、善、美應該成爲企業行爲的最高准則。實踐證明,凡是能夠體現真、善、美的道德倫理就會被人們認同並長期堅持下去,反之則會逐步消亡。真、善、美是與假、惡、醜相對立的,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鮮花與毒草共生”真、善、美與假、惡、醜並存,經常會遇到真假難辨,是非難分的複雜情況。而人們追求真、善、美的過程必然是一個不斷識別假、惡、醜並與之分道揚镳的過程,因此,這個過程也一定是自我修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過程。佛教對此有許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爲我們提供指導。中國佛教主張人間佛教,反對將佛教神秘化,貴族化,強調“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太虛就認爲,佛教不僅與各類世間的職業倫理不沖突,而恰恰可以爲職業倫理提供正面的精神支援。他說:“從事正當職業無礙于學佛。佛法並非隱遁清閑的享受,而叫人不做事的,應對于國家、社會知恩報恩,故每人要做正當職業。而學佛不但不妨礙正當職業,而且得著精神上的安慰,在乎人做不了的事,若學佛就能作了。若能如此學佛,方稱爲真正學佛。”可見,如果我們能夠把對佛法的修行與企業道德的構建很好的結合起來,把市場當成修行的道場,把經營企業作爲修行的實踐過程,堅持精進的精神,不斷地去除假、惡、醜的東西,發揚慈悲精神,關愛員工,關注民生,服務社會,犧牲自我,奉獻大衆,堅持中道思想,講合作,求共贏,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就能夠在構建企業道德的修行過程中,實現覺悟逐步提高,智慧逐步迸發,煩惱逐步減少,習氣逐步減弱,人的品格逐步提升,道德逐步完善,精神通往神聖的境界。

  必須指出,在企業道德構建中,老板或企業經營者作爲企業的領導者始終處于核心地位,決定著企業道德構建的走向和成敗。首先,他們是企業道德的積極宣導者和堅定的維護者,必須通過有效的管理來使自己的意志得以貫徹。其次,他們是企業道德的實踐者,是企業員工心目中的樣板。企業道德建設越深入有效,員工對企業領導者自身的道德期望就越高,甚至希望他們成爲完美無缺的聖人。如果企業的領導者自身存有過多的瑕疵或者他們的道德行爲不被員工認可,企業構建道德的努力就會失敗。因此,企業的領導者自身修行就不僅僅是其個人的問題,而是關系到整個企業的問題。現在許多企業的老板和經營者在認真學習佛法,體會佛教思想,注重個人修行,並不斷取得心得,提升思想境界,不僅獲得良好的經營成果,而且其人品受到企業員工和社會的尊重。事實證明:佛教思想對于現代企業的道德構建具有重要的積極的作用。

  張玉成

  承德華富玻璃器皿有限公司董事長

  

《佛教思想對于企業道德構建的積極作用》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