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禅:中國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要正確地理解中國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可以從禅宗入手。想正確了解禅宗,又必須從《六祖壇經》下手。《六祖壇經》屬于禅宗的重要典籍之一,就如Lai所說的,《六祖壇經》長久以來已經成爲我們認識早期禅宗的根源。 禅是佛教的一種形式嗎?Masao認爲答案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 從肯定方面來說,因爲禅宗在曆史上,六世紀時已經由菩提達摩建立,禅宗在中國成長,並在韓國與日本茁壯,它開展出自己的寺廟、儀式、衣服、教義與修法。在這個意義下,禅當然是佛教的一種特殊形式,就像天臺宗、華嚴宗、真言宗與淨土宗一樣。若從否定方面來說,禅不僅僅是佛教的一種形式,更根源地講,它是所有各式各樣佛教形式的基礎。For zen, we would assert, is not merely one particular form of Buddhism, but rather, in a fundamental sense, the basic source of all forms of Buddhism。
Carl Bielefeldt與Lewis Lancaster對《壇經》的書評中,令我們非常驚訝地發現,今日西方國家對禅宗産生的興趣與了解,居然不是從中國佛教發起,而是受到日本文化的沖擊,尤其是受到Suzuki的影響最爲關鍵。 雖然元朝和尚宗寶在1291年,從叁種不同的手稿 整理出他的版本,名爲《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目前收錄在《大正藏》經號2008之中。 1900年,在敦煌博物館又被發現新的敦煌本,稱爲《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目前收錄在《大正藏》經號2007之中。 學界的學者們醉心于壇經版本的突破,但真正引起西方社會注意到禅宗的存在,卻是Suzuki的著作,算是跌破專家眼鏡。
敦煌本壇經堪稱是最早版本的《壇經》,Yampolsky針對這個版本所譯出的The Platform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改更了《大正藏》收錄的諸多錯誤與晦澀難懂之處。
歐美人士對禅産生興趣,來自于日本人的研究,而日本人的研究又來自于中國的《壇經》本子,所以把禅介紹給歐美領域,並讓他們風行一陣子的,不是中國人或臺灣人,而是日本人,爲什麼?這應該就如前言說過的,中國人以儒、道思想爲本位,不尊重佛教,自己人不尊重自己的東西,又如何去影響他人,進而傳播到世界各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