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慈善:佛教所說的慈悲
有人把佛教稱爲佛陀的教育,或者,解釋爲佛陀的教導,或者,解釋爲佛陀的教化,我想,這都是可以成立的。至少,上述解釋,並沒有說錯,它符合佛陀的本意,符合佛教的真義,符合佛教自誕生以來已傳播兩千五百多年的曆史。
佛陀的教育、教導、教化,教了什麼呢?我說,很簡單,就是做人。
做什麼樣的人?怎樣做人?這就是全部佛教的大學問了。如果要我用最簡單、最概括的語言來表述,只有兩個字。一個叫慈悲,一個叫智慧。做什麼樣的人?做一個慈悲的人、智慧的人。怎樣做人?做人要慈悲,要有智慧。在佛教就叫“悲智雙運”,就這麼簡單。
對,很簡單。但是讓我探討下去:什麼是慈悲?什麼是智慧?怎樣達至慈悲?怎樣達至智慧?那就確實不簡單了。
佛教所說的慈悲,是人類情感世界的高尚情操。人若無情,與禽獸何異?但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人生有情淚沾臆”(杜甫),“人生自是有情癡”,情天恨海,欲海情波,那個“情”字,演成了多少詩詞歌詠、人間戲劇、天地舞臺、史家筆墨、文學名篇、兒女恩怨,古今遺恨、靈臺絕唱……,說來說去,放不下自我,以“我”爲圓心,以“我愛我癡”爲半徑,畫出了無數個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不同膚色的同心圓。然而,佛教所說的慈悲的情,與上述種種是不同的,慈悲是無我、無私、無欲、無求,只有施與,只有付出,只有悲憫,只有舍棄,只有救度,只有犠牲自己,成就他人。這樣的情操,是不是人類最高尚、最博大、最純淨的至性至情呢?
佛教所說的智慧,是人類理性世界的圓明睿智之光。佛教有一個詞兒,叫“無明”。人的貪瞋癡,人的煩惱,痛苦、執著,一切糾纏系縛,莫不從無明而來。前幾天報載,某一條高速公路上,成千上萬輛客車貨車房車,相撞相擠,造成車禍與不幸,綿延數十公裏,公路癱瘓幾乎數日之久。爲什麼?因爲大霧,大霧籠罩視野,能見度極低,引發了撞車撞欄。那個看不見,看不清,蒙然無知,正是“無明”。一個人,心頭沒有光,一片昧闇,一片迷茫,一片胡塗,“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你說可怕不可怕?上海人叫“木知木覺”,北方人叫“兩眼昏花”,香港人叫“蒙喳喳”。這就是迷茫、迷惘、昏沈狀態,神志不清明,頭腦空蕩蕩,看不到前景,看不清前途,怎麼能不引發車禍連連,車毀人傷?而佛陀開示的智慧,是人類至高無上的走出對立相待、一切迷誤、通達圓明的心靈之光。這種高于世間、超越世間、而又能解除世間一切迷茫困惑、“照見五蘊皆空”的般若之智,正是佛教大小乘的思想精髓,理論寶庫。有了這一“照見五蘊皆空”的智慧,才能夠度人間的“一切苦厄”。苦是人類自找的,厄是人類不可預知、不可預防、突然而來、突發驟降的。只要你能了知,也能實踐,做到(即行)“深般若”,也就是你具備了“深般若”的智慧,又能做到(即行爲中體現出)深般若,你就能走出這苦厄,跨越這苦厄,出離這苦厄了。這樣的智慧,不正是人類最迫切的需要嗎!
一個情感世界的問題解決了──慈悲。一個理性世界的問題解決了──智慧。這不是解決了一個做人的問題嗎?能夠解決做人的問題的,那不是教育是什麼呢?我們當今的教育,把知識、科學、技術、工藝、種種物質層面的,可視可見的滿足人類享受的那些硬件的、硬實力的差不多能做到的都解決了。可是,做人的問題,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的問題解決了嗎?在人的精神層面的,那些看不見、摸不著、而又確實爲人類須臾不可分離的那些軟件、軟實力的許多問題解決了嗎?我們不妨看看我們的現實:
兒子養了一只狗,把狗照顧得無微不至。自己的年邁父母反爲棄之不顧。母親悲傷地說:“我真希望我是你家的一只狗”。……
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看中了一家女主人,追求她。她不答應,那男子把她一家老小六口,全殺了……有人製造一些專作嬰孩食用的奶粉,竟然滲集了危害嬰孩健康的化學物,這些人傷天害理,只知賺取金錢,不顧他人利害。
又:某市在食品市場上檢獲大量人造雞蛋。這種蛋彈性如乒乓球,由化學物品製造,長期食用,易造成記憶力衰退及癡呆症狀,肯定對人體有害。但製造者已經銷售出去很多了。澳門、香港的菜市場也都有出現…… 唯利是親,居心不良,人心險惡竟到如此地步。
某大學文學院,有一位女教授,忽發奇想,寫出一本所謂“解秘李清照”的新書來,只從宋代詞人李清照的作品字面上,便指李清照是賭神、是酒鬼、是情欲色女。總之,在她筆下李清照一無是處,變成了一個大膽出位的現代版情色作家。這樣的學術研究走向庸俗化、妖魔化和肆意塗抹古人的方向去了。你說,這是文學評論,還是學術成果?
以上的事實,從家庭到社會,從市場到高等學府,我們看看人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佛經有雲:“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個“造”,當然不是造作、製作。而是心的變現,心的折射,心的投影。馬克思主義也指出:思想指揮行爲,行爲來自思想,存在決定意識,意識決定于存在。這就是馬克思主的存在論,這與佛說,完全相符,相印,相合。身爲兒女,不贍養自己的生身父母,對養的狗比對父母還要照顧有加,讓父母到街頭去求乞、流浪,這是不是人的心靈出了問題?愛情,婚姻,是男女雙方情投意合的必然結果,一個人單方面談不成情,說不上愛,結不成婚,現在不顧這個“兩個人的事實”,泯滅了人性的,把與“兩個人”無關的其它無辜者殺害了,而且一連殺了六口,這是不是人的心靈出了問題?
市場的本質是服務,是爲消費者服務。用化學方法製造假雞蛋,毒害消費者,這是不是人的心靈出了問題?李清照,作爲北宋一代著名女詞人,她的文學成就,她對“詞”這一文學品種的突出貢獻,是曆史早有定評的,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光榮和驕傲,現在竟然用現代人的生活──而且是陰暗的生活面去模擬、貶損、圖解古人李清照,這是不是人的心靈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