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生態意識的價值取向及其現代意義▪P2

  ..續本文上一頁面揭示了佛教生態意識的價值取向。

   四、佛教生態意識的現代意義

   在某種意義上說,佛教的觀念及其生態意識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了生態倫理學的觀念。“事實上,環境倫理學的學者如施韋策、利奧波德、羅爾斯頓等人都承認環境倫理學與佛教之間的淵源關系。” 今試從叁個方面略述佛教生態意識的現代意義。

   (一)、“平等性”價值取向的意義是尊重一切生命,愛惜一切生命。在衆生平等無有差別的前提下,應該以慈悲心去對待周遭萬物,愛惜一切生命,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存權。 “悉能忍受一切諸惡,于諸衆生,其心平等,無有動搖。譬如大地能持一切,是則能淨忍波羅密。” 爲令一切衆生離苦得樂而能忍受一切,這就是普度衆生、利樂有情的宗教風範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信仰情操。佛陀在《無量壽經》中說:于諸衆生,視若自己。這是一種在體認緣起基礎上的自他不二的心靈境界和精神超越。由此,我們對一切衆生的慈悲、尊重和關愛,由人而及萬物,無私無求。羅爾斯頓有一段話論及佛教的禅、生命和環境資源可以互爲增上的關系,帶給我們不少的啓示:“禅宗佛教有一種值得羨慕的對生命的尊重。東方的這種思想沒有事實和價值之間或者人和自然之間的界限。在西方,自然界被剝奪了它固有的價值,它只有作爲工具的價值,這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而增加的價值。自然界只是人類開發的一種資源。但是禅學不是以人類爲中心的。它不鼓勵剝削資源。佛教使人類的要求和欲望得以純潔和控製,使人類適應他的資源和環境。禅宗佛教懂得,我們要給予所有事物的完整性,而不是剝奪個體在宇宙中的特殊意義,它懂得如何把生命的科學和生命的神聖統一起來。”

   (二)、“整體性”價值取向的意義是加強人與自然的協調。人類的生命活動,要靠與極其微妙的自然界保有一種和諧關系才能維持。因此,即使自然界稍有變化,也有危及人類生存的可能。 我們應該避免在人與自然整體關系上的二元對立思考,而是要用整體的理念與眼光重新認真考量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對于生命而言,由生命以及與生命發生著各種關聯的事物所形成的那個確定的空間,我們就把它稱之系統或是共同體。正如生態學告訴我們的那樣,生命總是存在于共同體(community)之中” 在生命的共同體中,人與自然之間應協調並存,共同隨順緣起法則,“只有當人們在一個土壤、水、植物和動物都同爲一員的共同體中,承擔起一個公民角色的時候,保護主義才會成可能;在這個共同體中,每個成員都相互依賴,每個成員都有資格占據陽光下的一個位置。” 人與自然的協調告訴我們一個簡單而又意義深遠的道理,即是當人類了保護了環境,環境也必將保護人類。

   (叁)、“神聖性”價值取向的意義是重視萬物的內在價值。無情有性思想與生態學中的大地倫理學有較多的相通之處,兩者都主張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存在的權利。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曾說:“宇宙全體,還有其中的萬物都有尊嚴性,它是這種意義上的存在。就是說,自然界的無生物和無機物也都有尊嚴性。大地、空氣、水、岩石、泉、河流、海,這一切都有尊嚴性。如果人侵犯了它的尊嚴性,就等于侵犯了我們本身的尊嚴性。” 對自然萬物的價值認同,不僅對其尊嚴的認同,且時還要對其生命保持一種敬畏的態度,只有如此,才能長久地保持對天地萬物內在價值的認可與重視。“善是保持生命、促進生命,使可發展的生命實現其最高的價值,惡則是毀滅生命、傷害生命、壓製生命的發展。這是必然的、普遍的、絕對的倫理原則。” 其中的道理與佛教“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七佛通誡偈所開示的義理完全契合。

   五、結語

   《聯合國環境方案》裏有一句話──“我們不只是繼承了父輩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兒孫的地球。” 佛教緣起思想告訴我們:人類生存的宇宙是一定時空下的因緣和合而成的一個大聚合體,也是一個大生命共同體。佛教的慈悲理念和簡單節約的生活態度,對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機製,減少環境汙染,促進生態環保,保障人類健康,使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社會的和諧共融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給我們帶來及時的警示和無窮的啓迪。 衆生平等、依正不二和無情有性的思想固然有宗教性的深層內涵,但其所蘊含的平等性、整體性和神聖性的生態意識的價值取向,以及尊重生命、協調發展和體驗價值的生態意識的現代意義對當代全球環境倫理學的構建提供了積極的理論資源。佛教的生態意識,使得我們跳出人類中心的窠臼,向生命中心乃至生態中心的環境倫理的方向更有信心地邁進,從而將人類的道德關懷從人類自身擴展到多種生物甚至是整個自然界。環保理念的落實到位,還須從家庭環保、社區環保等做起,而佛教“心淨國土淨”的思想則啓示我們生態意識最終要歸向于每個人的心靈環保。在當下這一刻,我們應該不斷地自我告誡:人類不應該完全停留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思想框架下,更需要加強貫徹落實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和建設自然的環保理念。只有如此,人類才有希望。

  

《佛教生態意識的價值取向及其現代意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