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六倫在臺灣的實踐

  心六倫在臺灣的實踐

  

  李伸一

  內容摘要:

  聖嚴2004年應邀在聯合國演講時強調“全球倫理”的觀念,獲得各界高度重視,之後聖嚴法師並具體提出“心六倫”運動,希望借著家庭、生活、校園、自然、職場、族群倫理的推動,提升臺灣社會形象,進一步影響全球華人社會,同時與國際倫理運動接軌。

  在聖嚴法師的指示下,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致力推廣“心六倫”運動,經由“心六倫”手冊的印製、電視帶狀節目的播出、“心六倫”公益廣告的製播、于大學設置人文講座、“心六倫”種子教師培訓,以及舉辦相關座談會等方式積極推動,獲得來自全球民衆及團體的熱烈響應。由于推動“心六倫”績效卓著,人基會2008年獲臺灣教育部頒發“97年社教公益獎”,馬英九先生日前也公開推崇聖嚴法師推動的“心六倫”運動,對臺灣社會産生極大的影響。

  倫理是世界共同的生活准則,沒有宗教、國界、種族、膚色的藩籬,“心六倫”如能深植世人心中,相信“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必能實現。

  一、心六倫的緣起

  2004年聖嚴法師在紐約聯合國“哈瑪紹紀念堂”演講提出“全球倫理”觀念,獲得各國高度重視。能在聯合國發表演說,是世界宗教領袖莫大殊榮,之後國際間一項重建“全球倫理”計劃的開展也獲得聖嚴法師的大力支持。聖嚴法師有感于全球天災人禍不斷,亂象百出,究其根本,爲社會大衆之間的互動,缺乏倫理的分際及道德的准則,只知道爭取權利,忽略義務的奉獻與責任的擔當,以致爭權奪利,自私、冷漠、對立充斥整個社會。

  他認爲,越是混亂的環境,越需要有倫理的觀念。而倫理觀念的闡述,中國古時儒家雖提出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的倫理關系;但在現代社會人際關系中,五倫顯已不足,所以聖嚴法師倡導“心六倫”運動,期望借著家庭、生活、校園、自然、職場、族群倫理的推動,將臺灣社會形象經由自我實踐而不斷提升,進一步影響全球華人社會,同時與國際倫理運動接軌,最終希望達到“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目的。

  二、心六倫的激活

  聖嚴法師提出“心六倫”運動內涵之後,責成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以下簡稱人基會)負責推動,爲推動“心六倫”,人基會同仁全力投入,密集開會,構思如何有步驟、有程序的逐步推展,首先于2007年3月間邀請學者、專家舉行意見咨詢會,提供“心六倫”推動的方向與作法;其後,于同年6月30日舉行“新時代心六倫”大型座談會,針對:1.重整失序亂象、追求優質生活2.未來新趨勢-倫理重新被重視3.新時代?心六倫的實踐等議題進行討論,希望透過“心靈環保”、“心五四”、“心六倫”的推動與實踐,能使倫理生活化、生活倫理化。由于現場反應熱烈,聖嚴法師乃宣布正式激活“心六倫”。

  叁、心六倫的推動

  人基會就“心六倫”的推動,經由六倫手冊及六六自勉語、桌曆印製、帶狀節目的開播、“心六倫代言廣告”的推出及對外演講、大師對談等,讓社會各界了解“心六倫”的內涵及如何實踐。

  (1)編輯“心六倫”手冊及六六自勉語,就家庭、學校、生活、自然、職場、族群倫理編印成冊,並就聖嚴法師有關倫理的法語,摘錄成六六自勉語,提供大衆索取。

  (2)帶狀節目開播;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製作聖嚴師父談“新時代心六倫”帶狀節目,探討家庭倫理等六倫的意義與價值,于電視播出頗獲各界支持,另,中國廣播公司也在節目中播放心六倫內涵,持續進行四個月,反應良好。

  (3)心六倫代言廣告:以整合行銷傳播方式進行文宣推廣,2008年人基會邀請到蕭萬長先生、國際巨星李連傑、林青霞、知名藝人張小燕、蔡依林和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等六人與聖嚴法師合拍心六倫公益廣告影片,影片拍攝完成後密集于電視、平面媒體、網站、燈箱播出,獲得很大回響。

  (4)心六倫系列演講:由聖嚴法師、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人基會秘書長李伸一、副秘書長陳錦宗等人至相關機關、學校及法鼓山各分會演講,推廣心六倫。

  (5)于大學院校設立人文講座推動“心六倫”,法鼓山與政治大學合作設立人文講座定2009年起展開,爲期9年計劃,以推動“心六倫”。

  (6)心六倫種子教師培訓:由于“心六倫”的推動獲得各界熱烈回響,許多企業、機關、團體、學校紛紛提出演講邀約,爲此,人基會于2008年底開始培訓“心六倫”種子教師,並以此教師爲核心,向外推動“心六倫”,以深耕社會、淨化人心、淨化社會。

  四、心六倫的內涵

  心六倫涵蓋家庭、生活、校園、自然、職場與族群倫理。

  (1)家庭倫理

  擁有健康和樂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祥和社會最穩固的基石。家庭的每一個成員,不論輩份,都應該思考,如何爲家人奉獻,每一個成員都要盡責盡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對長輩要感恩孝敬,對平輩及晚輩要關心照顧。

  (2)生活倫理

  不管在任何時地、狀況之下都要考慮到自己的所作所爲。每個人簡樸、不浪費、少欲知足,有需要才要、不要爲想要而要。不任意製造垃圾、不放縱自己生活上的噪音,並經常想到如何使他人更方便、更受益、更快樂。

  (3)校園倫理

  校園倫理的主體是老師、學生和家長叁方面互相尊重、和諧互動。家長與學生尊敬老師、感恩老師,老師尊重家長、關愛學生,一個和諧健康的校園,學生要像學生、老師像老師、家長像家長,大家各盡本分,有所爲、有所不爲。

  (4)自然倫理

  自然環境是人類共有的一個大身體,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和自然的相處,不僅要避免破壞自然,也要進一步培養自然、美化自然,同時透過一己的影響力,讓身邊的人認識自然倫理的重要,善盡保護、照顧之責。

  (5)職場倫理

  職場包括政府機關、企業、民間組織。企業經營者要把股東、客戶、勞工當成生命共同體,彼此成就、互相照顧,任何職場成員都要守分、盡責盡職,把職場當做自己的家,把成員當做自己的家人。

  (6)族群倫理

  要敞開胸懷、接納不同族群,互相尊重,包容奉獻。把個我的族群,放置于大環境、大範圍之中,想辦法照顧到整體族群的利益、和全體族群的健康、幸福、和平。

  以上六種倫理,都是以“心靈環保”爲思想本源,並以“心五四”:“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四福-知福、惜福、增福、施福”的方法,具體在生活中實踐。

  五、心六倫的回響

  (1)透過網絡行銷,來自全球民衆及團體熱烈響應“心六倫”運動,並索取相關資料。

  (2)因推動“心六倫”績效卓著,人基會于2008年11月12日獲教育部頒發“97年社教公益獎”。

  (3)馬英九先生于2009年2月15日在參加聖嚴法師植存大典中致詞時特別提及,聖嚴法師推動的“心六倫”運動,對臺灣社會和全體國人産生極大的影響;期望“心六倫”運動成爲臺灣社會化解歧見、凝聚共識的道德基礎,更能成爲未來引領臺灣人民向上提升的動能。

  由此可見,“心六倫”運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已成爲全民共識,從政府機關、民間組織到廣大民衆都積極投入此一運動。

  六、未來的展望

  (一)在臺灣持續推動“心六倫”

  (1)爲因應經濟環境的變動,倡導“少欲知足、有需要才要”的生活態度。

  (2) 編輯“心六倫”教材,包括“父母版”及“學生版”。

  (3) 以種子教師爲主力,至各機關、社團、學校,講述及推廣“心六倫”。

  (4) 促請政府成立“倫理推動委員會”,官民合作推廣“心六倫”。

  (二)將心六倫推廣到華人世界

  (1) 利用法鼓山全球信息網及海外分會傳播及推廣“心六倫”。

  (2) 與中國大陸相關機關,團體合作,推廣“心六倫”。

  (叁)與國際接軌

  (1)舉辦國際倫理研討會

  (2)加入國際倫理相關組織

  (3)參與國際倫理相關論壇或活動

  七、結論

  倫理是世界共同的生活准則,沒有宗教、國界、種族、膚色的藩籬,因此大家對于“心六倫”如能“面對它、接受它、實踐它、推廣它”,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世界必能實現。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