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世界,尊重衆生
彭馬田
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基金會(ARC)是一非政府、非宗教、國際性環境保護與文化交流機構,目的在于協助世界各大宗教根據自己的核心教義、信仰和實踐,開發各自的遠期環保項目。
彭馬田是ARC的秘書長,也是BBC電視臺和廣播臺宗教議題節目的定期主持人和評論員。他還是很多大型機構,如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國,在宗教與生態環境方面的特別顧問。他還將一些中國經典著作,如《莊子》、《老子》、以及保存于西安碑林的六世紀基督教教義(他冠之爲《耶酥箴言》),翻譯成英文。
被邀請到如此莊嚴的論壇,探討佛教與環境保護,我感到榮幸。兩年前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上,我們也曾經很榮幸地就此議題做過發言。讓我們深感鼓舞的是,這一議題得到中國及世界其它地區佛教社團的關注。
ARC簡介
對那些不了解ARC(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基金會)的人士,我先作一簡短的自我介紹:我們是一個以英國爲基地的世俗性國際機構,1995年由英國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愛丁堡公爵)發起創建。ARC與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主要宗教社團(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共同從事環境保護工作。我們還協助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環境保護機構與信仰社團建立 聯系,協助宗教信仰開發環境保護項目。項目的範圍從教育、通過對宗教所擁有土地的管理到在每一宗教信仰的日曆內創立贊美自然的特殊節日。最近,ARC受聯合國邀請,與聯合國攜手開發一項如何長期應對環境問題的項目。這是我下面將要談到的著力于時代變革的七年規劃。
ARC與世界各地的佛教社團的合作已超過十年。我們發現:佛教社團尤其思路開闊地討論環境議題,討論如何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爲而保護環境。
爲什麼?菩薩的四弘誓願之一便是對天地萬物的關愛。觀世音如此承諾:“衆生無邊誓願度”。
例如,我們幫助柬埔寨及泰國的佛教徒保護瀕危的森林——這通過引入一些諸如將一顆樹剃度爲比丘和尚(從而保護它們免于砍伐)的實踐活動,或者強調那些森林的神聖特質,比如,其內的常住僧人得以隱修、禅思並生活甯靜。
在蒙古,我們與諸寺院一起,重新發掘那些在蘇聯占領和無神論時期失落或隱匿的佛教箴言。我們和蒙古的僧侶一樣,驚異地意識到,這些佛教箴言中,衆多的篇幅討論土地的神聖性。有的還特別提示某些特定山脈和森林的神聖性。比如,一部箴言告誡當地人:如果你們砍伐某一特定森林中的樹木,“仙子將(以洪水)淹沒你們的村莊”。當代的生態學家考察森林、地下水位及它們所處村莊的關系時,確實能夠證實:對森林的采伐可能會召致洪水和環境災難。
在中國,我們最初與道教一起開拓項目,現在也開始增強與佛教的合作,共同保護中國的聖山,並希望發展建立佛教與環保教育中心,讓僧侶們學習如何保護自然。
菲利普親王的一封信
在介紹“七年規劃”的細節之前,我們機構的創始人——菲利普親王(愛丁堡公爵),讓我帶給你們他的特別問候——他也給大家寫下有關七年規劃的字句:
“我非常欣喜地得知,世界佛教論壇與其成員們一起,將進一步推動他們的承諾:更爲有效地保護地球的自然環境。
世界上大多數宗教信仰將創世歸諸于萬能之神力,或我們人類難以感悟的更爲偉大和神奇的意志。這一事實,意味著每一信仰的領袖及追隨者們,對我們地球特別是自然世界持續的安甯和福祉,具有道義上的職責。近年來變得越加突出的問題是:世界上龐大的人口以及隨之而來的對自然資源日益增加的需求,正嚴重地威脅著我們的地球及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健康和福利。
我非常清楚宗教社團包括佛教所從事的出色工 作。但是,很顯然,盡管ARC的成員們(即諸宗教團體)的巨大努力,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形勢甚至更爲嚴峻。
(因此),我很贊賞這一非常重要的倡議(即七年規劃)。相信它會長期地給地球的生活質量帶來重大的改變。”
我希望你們會接受菲利普親王的邀請。這樣我回到英國時,可以告訴他,你們即將投入我們這一新項目的計劃和決心。
佛教與環境:四點良好的行動
我們知道,與許多宗教信仰相比,佛教對地球上的衆生——樹木和植物,動物和昆蟲,以及人類,有著更爲深刻的尊重。佛教經文充滿著智慧,比如禁止僧侶砍伐樹木。
在中國,佛教對衆生的慈悲,還體現于孔雀慶典,傳統認爲:孔雀尾翼上的成千只眼睛,象征著觀世音對世界的憐憫觀望,保護衆生。
巴利《叁藏》經典《經藏·小部·小誦》的經文裏也有類似的教導:
“虎啊!請回到林中!——不要讓那偉大的林地被糟蹋成光禿的荒原。沒有汝,斧頭會砍倒林木,沒有林木,汝會永失家園” 。而這些寫于一千五百年之前。
第一次世界佛教論壇上,我們倡議佛教徒從四個方面發揮核心作用,從而扭轉對自然環境的毀壞,使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的角色更爲和諧。
這四點行動包括:挑戰以自然爲代價致富的妄念;阻止爲中藥而非法交易瀕危動物;考察寺院如何運用資源(如水資源、能源和食品);通過呼籲佛教憐憫衆生的理念,教育普通民衆關愛環境。
在這第二次世界佛教論壇,我們邀請你們加入我們幾個月前發起倡議的與聯合國合作的令人鼓舞的新項目:爲了一個活力的地球,創建帶來時代變革的七年規劃。
創建七年規劃
下面是挑戰!到2009年11月,各大宗教中的不同傳統將擬定各自的規劃,這一規劃能夠帶來結構上的變化,並切合到實際行動, 從而從長遠目標上拯救地球,造福子孫後代。我們和那些明確自己需要更加留意生態問題的信仰團體共同工作。我們希望中國佛教將是其中之一。
我們將幫助信仰社團考察這一功勳行動的七個關鍵領域。論壇之後,我們將向大家散發關于這些領域詳情的編目(也刊登在我們的網址上)。這裏簡要介紹如下:
首先,如何更好地管理你們的資産:例如,你們能否更加周密地管理聖山、森林和園地,真正地關愛自然。如果你們修複或興建房屋,你們能否做到更環保-比如更多地采用地方材料、太陽能電池板、或者采用佛教傳統中那些經久耐用的親善性材料(而不是混凝土),創造出某種可以持續萬代的優美的珍品。或者,如中國衆多的佛教寺廟那樣,你的寺廟開設了餐館和客房,那麼對它們采取的管理方法是否環境友好型?且符合佛教的教導?
第二,教育:如何幫助孩子和年輕人從小就熱愛並尊重自然?-通過學校正規的課程,還是更多地通過比如周末野餐或郊遊中的非正規場合?有時,後者真的能夠有所作爲。這裏,我想以我們在黎巴嫩經辦的基督教項目爲例:
2000年,黎巴嫩的馬龍派,將脆弱和珍貴的哈裏薩森林的一部分,納入馬龍派保護區。朱尼耶城(譯注:黎巴嫩最主要的基督教港口城鎮)的叁位領主都自願 加入了該項目。這使他們失去了其他開發商給予的收入可觀的商機。當問到爲什麼作出如此決定時,一位領主說,他回憶起自己孩童時代參加過的由教會組織的森林露營假日。 他說:“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這就是爲什麼我現在要保護森林。”
第叁,聖職關懷——信仰和祈禱。曆史上,佛教幫助人們渡過了早期的生態災難。這通過協助建立灌溉系統、通過指導農民、通過讓人們意識到總是有路可走(而增強信心)等等。讓我 們鑒證過往,指引未來。同時,采取實際行動。佛教仍然可以帶來激勵人心的祈禱。正如一位佛教大師所言,如此的祈禱或許能或許不能直接阻止地球的暖化,但它們會逐漸幫助我們轉化思想。這就使我們能夠爲改善局面作出努力。
第 四,也是七年規劃的中心,就是生活方式。簡單的生活和靜心是佛教價值觀的本質。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這種觀念,從而與衆生和諧。一個著名的佛教格言說:“開 悟之前,我劈柴擔水,開悟之後,我劈柴擔水。”。這種智慧最能對抗今天圍繞于我們四周的“買、買、買”消費文化。那些涉足過中國偉大的佛教聖山的人們會知 道兩樣事:一,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前來這些聖山或朝聖或坐覽車遊覽;二,到處都在擔憂如何管理這一局面,既在實際中行得通又環境友好。當這些人敞開胸懷,面受大山的精神啓迪時,你們當然有良機教育他們——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更 溫和地善待地球。而且,我肯定你們也意識到,今天對這些聖地管理規劃的質量,將深深地影響著這些優美的地區將來是否依然優美。
第五,媒體和宣傳也很重要。作爲佛教徒,你們擁有衆多的傳媒和通訊途徑 (因爲技術的簡化和廉價,將會有更好的發展)。你們已得到社會上諸多部門的支持和關心。佛教徒應該提出問題,如何通過保護自然的方式,發展社會的未來。一旦你們積極地應對環境議題,你們就可以要求其他人同樣如此。請他們與你們一樣,認真地對待環境。
第六個關鍵領域是合作關系及環保部門。時機是否已經成熟?即中國佛教協會開設一個環保部門,從而與社會上的環境機構發展合作?或者你們通過與海外的佛教團體建立聯系而獲益?一些海外的佛教團體已經在這個領域工作了一段時間,可以幫助你們。如前所提,蒙古的一些重要寺院,參與過一個重新考察古代佛教箴言的項目,這些箴言飽含長期被遺忘的如何關愛聖地的信息。學習他們的案例,也許可激發出你們對中國佛教寺廟如何保護環境的創意想法。
最 後一個領域是慶典。這是一個美麗的世界,我們需要幫助人們慶祝這美麗。由此,告誡人們不要破壞這美麗。你們可以恢複佛教慶祝自然的古老節日,也可以創立新的節日,創作一些新的贊美詩、音樂和歡慶遊行廟會等。正如本論壇所顯示,中國的佛教寺廟是令人敬仰之地,佛教徒是將人們團聚到一起的專家。你們的寺廟是否可以舉辦一個環境議題的慶典?創建一個辯論的論壇,邀請你們周邊社區的民衆,讓他們敘說各自保護環境的故事?
菲利普親王、ARC和聯合國邀請你們設立一個小組,與我們攜手,擬定一份代表中國佛教社團的七年或八年規劃。這是一個能夠帶來變化的獨特的機遇,也向世界展示:中國佛教同其他的信仰並肩關愛自然。
2008年10月,69位道長參加的第叁次中國道教生態保護論壇上,中國道教提出了道教保護環境的八年規劃草案建議書。幾乎是同時,蒙古的佛教僧侶、中東的穆斯林、印度、英國和其它地區的基督徒,于2008年11月宣布各自的七年或八年規劃。
如此,對宗教信仰社團的益處是:通過正式的程序,分析討論他們在七個關鍵領域的優勢,並將各自的承諾書寫成文本,這會幫助這些宗教信仰社團洞察未來。也意味著:他們會發現一些促使這一規劃成爲現實的因素。
2009年11月,我們將宣布這些七年或八年規劃。我們希望,到時候,中國佛教能夠宣布自己的規劃,並且,這其中最重要的是你們的規劃……。
我們會協助你們,也期待著你們回應這一邀請。
空談到此爲止。
我們的世界正經受著苦痛。如美麗的觀世音菩薩一樣,我們不僅僅聆聽世界的哭喊,我們更要做出回應。
《和諧世界,尊重衆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