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的時代佛教應該如何去做些什麼
景遷
1. 危機的時代
現在我們人類正生活在一個危機的時代。當然在人類曆史上幾乎沒有認爲自身所生活的時代是太平聖代的時候,但是大概已經診斷出現在是危機時代這一點是確實的。
但是在今天我們說“危機的時代”時,因爲那個“危機”和過去的曆史是非常不一樣的,所以可以說是更加深刻的。交通,通信等的發達和由此而産生的國際交易及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急增,又銜接著“世界化(globalization)”的趨勢而使得現在在某個地方開始的“危機”都不可能只在那個地方停留,而會急速地向全世界擴散,因此解決起來也就更加困難了。
從美國這樣的超強大國開始的金融危機正在讓整個人類出于痛苦之中。當傳染病開始擴散的時候最先被害的人群就是那些由于營養不足且虛弱,免疫力很弱而很容易被感染的,由于沒有錢連醫生的診療也無法得到的那些“貧窮的人們”。 在他們之中幼兒,青少年與女性更容易被害。與此相同,最先受到現在正在強烈沖擊著全世界的金融危機被害的便是與貧窮且脆弱的人們一樣的“貧國”們。
但是我們也正在目擊著所謂的擁有著大量財産和權利的人們及與此相同的富國們也絕對無法自由的實態。世界的大企業們都處于破産倒閉的危險之中,西歐被稱作內羅拉的大富豪們也由于無法度過此難關而自殺的狀況也是屢見不鮮的。
2. 什麼會是危機?能從這場危機中解脫出來嗎?
就像從《華嚴經》中出來的英德拉(Indra)網一樣,“重重無盡擴展開的關系網”將全世界覆蓋,將全人類捆綁,無論是誰,是哪一個國家都不能獲取從這次“危機”中自由或是逃脫的“特權”。
就像“中國北京的蝴蝶震動一下翅膀就可能在下個月引起美國紐約的暴風發生”這一理論的“蝴蝶效應”一樣,現在地球某個地方所發生的微小的變化便造成了完全不能預測的變化狀況,使得全世界的整個人類受到影響。
但是人們不僅不顧這樣的狀況,而且不知道是知道還是不知道,很多個人和利益集團,國家還是高喊著“只要我和我們生活得好就行”的口號行使著自己極端的利己心。所以這場危機才會更加深化並擴大。
在中東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發生的“看不到盡頭的紛爭”的深處實際上不僅是“對于對方的不認定(不忍,不認)與憤怒,怨恨”,更是“對于自己自身的不認定與憤怒,怨恨”而引起的。 如果不能克服這樣的局限,即使以政治妥協地實現而取得了一時的休戰或是和平狀態,也無法期待永遠的和平和兩民族的共存。 除此之外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國家和民族,與宗教相似的思想與理念之間的糾葛和紛爭也無異于此。
過去在一個小村子或是國家單位裏呆過的人們之間的“關系網”會在不斷擴大的同時也會看起來好像讓我們人類也在某些方面得到了受惠,但是在像今天這樣的“危機的時代”中讓那個“危機”加速化,深化的逆作用反而會更大。
即使是這樣,因爲對于這種逆作用的恐懼,我們也不能拒絕“世界化”,不能報有像以前老子夢想的“互相聽不到鄰村雞打鳴的聲音與狗叫的聲音這種程度的孤立生活”的理想。因爲那已經成爲了“不可能實現的夢”。
現在我們所能夠做的,我們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如實地正視”“重重無盡擴展開的世界化的網”,以次爲基礎,不僅是特定的階層階級或是特定的國家,而是全人類共同攜手尋找向那片“淨土”飛翔的“正道”。
這一“正道”的提示是像參加了這次“第二次世界佛教論壇”的我們一樣的佛教指導者們的責任與義務。佛教指導者們應該同時具備“只有我們才能解決這一重大課題”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3. 現代社會的危機與佛教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現在我們正在面對的危機並不是限定的某一個地域,階層或是國家的。是在被稱之爲地球的這顆行星上生活的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 正因爲這樣的狀況,所以並不是“在考察了這場危機中的相依相關性後來導出綜合的處方”,而是和過去一樣“停留在對于各個別問題的技術水准上的處理方式”只不過是短期且短淺的解決方法。
這個正和用鎮痛劑和退燒藥來一時的緩和我們整個身體中和由于虛弱而産生的感冒發燒一樣的疾病痛症是一樣的。
因此,現在我們佛教指導者們應該宏觀地考察現代社會正在面對的諸如此類的危機的原因,並開除相對應的合理的處方。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現在能夠治療正在被各種“危機”的疾患所困擾的地球村全人類的醫生正是我們自己這一事實。
現代社會所面對的危機是多種多樣的。根據各自所處的立場和價值觀不同,對于“危機是什麼?”這一問題的認識也會有所不同。甚至于還會有持“現在是太平聖代,怎麼會稱之爲“危機”呢?”這樣極端意見的人。
然而即使有不同的意見,大多數的人們對于“現在的危機狀況”還是同意的,這可以大體上分爲幾種。
第一,全人類正在經受的精神和心理的不安感。
貧窮且沒有力量的人們和國家就不用說了,就連掌握著大量財産和權利的個人與國家也同樣地會由于精神上的疲憊而感到心理上的不安。不知道該怎麼對付這種不安感雖然蓋了大房子,用高牆將自己圍起來了,但是那堵牆同時也成爲了和外面世界疏通的屏障,反而只會加重其不安感。
被認定爲政治經濟先進國家或是強大國家的國家也與此沒什麼不同。雖然以開發尖端新武器,增加軍費開支來強化軍備,但是不安感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因此更加疏忽社會福利領域從而更增加了國內貧困者的痛苦,促進了內部的糾葛而已。 這也正是西歐各國共同經曆的現實。
與此相同的,不安感潛伏在各個地方,它使得人們經曆一點很小的困難都無法戰勝而采取極端的選擇。由于最近的經濟危機,不僅是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貧困者,就連所謂先進國的國家的大富豪們也選擇自殺這一現實難道不正是表現出了我們這一時代所經曆的不安感嗎?
很多人爲了消除這一不安感而沈溺于鎮靜劑,酒,賭博等或是吸毒,但是不安感反而會更加強。借助這樣的危機狀況一部分似是而非的宗教開始變得猖獗,從而出現了“惑世誣民”的情況。
佛世尊稱爲王以後抛棄了可以號令整個世界的位子而走上修行者的道路,實現正覺,普度衆生的時候,印度的狀況與此並沒有什麼不同。數以千計的人們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只是在彷徨,超過數十個地方的思想家集團各自主張“我的話是正確的,我所提出的道路是唯一能夠通向幸福的正確的道路。”擴張各自的勢力。
佛世尊將這些人所主張的見解的虛構性一一指出並公諸于世,然後告訴陷進這邪見的大衆們正道和正見,將這些人們從痛苦中解救了出來。
現在我們佛教應該扮演的角色正是2,600余年前佛世尊所幸市國的一樣的角色。就像佛世尊在悟出正覺之前,涉及過當時的很多思想,並超越這些思想來樹立了正法的旗杆一樣,爲了達成此願望我們必須活用治愈現代社會所存在的精神上的,心理上不安時必要的心理學等現代學問,將這些學問與菩薩的教誨相結合從而創造出偉大的心理治愈方法。
佛世尊是當時最高的心理治療醫師,是確實治愈了衆生精神疾患的最高醫師的這一事實應該永遠被挂在心頭。
第二,現在正在橫掃全世界的經濟危機。
很多人們說“在強調出家修行的佛教中更崇尚否認經濟行爲自身的貧窮。”這樣的話。對于這一觀點佛教人自身也會有很多不提出異議直接肯定的情況。
但是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增一阿含經》在很多地方都記載著“以所流的汗水和正當的努力獲得的財産會帶來幸福”,肯定的評價了財富的積累。另一方面強調了“暴飲,賭博,與邪惡之人交友,懶惰等是失去財産的原因”,對于“守護財富的事情”這一方面給予了很多教誨。
在《長阿含經》中不僅如此,還交給了我們“賢明的人將財産4等分,1/4用于必要的開支,2/4用于爲了事業的再投資,剩下的1/4用作應對非常時期的儲備”這樣具體的方法。
事實上今天正在強烈打擊著全世界的經濟危機的本質在于爲了過渡的食欲以及使這一食欲得以充足而在各個地方借很多的債來擴大經濟規模。正是那些不考慮自己並不是能夠買得起大房子的實際情況而去貸款購買大豪宅,通過用貸款在股票市場投機來獲取一攫千金的人們引起了美國的金融危機,並擴散到了全世界。
落後貧窮國家的政權向強大國家和跨國企業大資本家借款從而給自己的國民留下了大規模的負債,現在他們便陷入了由于要還這筆負債而必須使用國家預算的大部分的境地。人們吃不飽穿不暖不說,國家的負債大多以至于使人們陷入了無法再尋找希望的狀況。
《增一阿含經》中佛世尊對于“不欠債的人的幸福”有所言及。然而將充足人類欲望作爲使命的現代主流經濟學中強調“負債也是資産”,並且積極鼓勵負債。另外正由于這樣的結果,不管是先進國家還是落後國家,富人還是窮人,全部都陷入了無法從負債的泥潭中擺脫的狀況。
就像佛教經濟學者舒馬赫(Ernst Friedrich Schumacher)在他的著書《小的就是美的》中所強調的一樣,不通過“適中規模的生産和消費”來追求“安分知足”的生活是不行的。
如果不這樣,而是與以食欲接近的無限的人類的欲望和過剩生産與消費,無止境的競爭,利潤追求爲象征的現在一樣的資本主義理念,我們是永遠無法從經濟危機中擺脫出來的,而且只可能理幸福越來越遠。
第叁,正在受到正義的威脅。
人們在是與非的面前是無能爲力的。金錢與權利,私人的利益正在摧毀正義與公益。
例如,最近幾年間非洲或是中南美洲的咖啡栽培農民們向西歐的大企業所賣咖啡原豆的價錢下降了1/4,消費者們所買來喝的價格反而增加了好幾倍。因此主要居住在第叁世界的咖啡栽培農民們的貧困就更加惡化,與此相反的是巨大的食品公司的收益卻是成幾何倍數的在增加著。
在《長阿含經》和《增一阿含經》中,佛世尊強調了“對于父母,老師,家族,朋友與同僚,從業人員與勞動者,還有精神老師的作用”。從現代的意義上講,則是教誨我們要“能夠重視社會與外部世界的關系”。
另外,在《法句經》中提到了“不論是爲了自己還是爲了別人都不能做壞事”。這可以說是在像今天這樣極度的競爭泛濫的世上更加切實的教誨。
現在我們佛教應該帶頭做些東西以使得貧窮的農民在貧國生産的物品能夠得到正當的價格,並轉達給最終消費者的“公證貿易”能夠實現。再者,這也將是我們正確實踐佛至尊教誨過程中的一步。
第四,生命創造與遺傳因子變形的危機。
被食欲所掌控的大企業們帶頭人爲的創造新生命,使得用作食品原料農畜産物的遺傳因子正在變形,人類也因此而正在受到很大的威脅。
本來包含了動植物的一切生命體都是由于因緣的和合而在這個世上存在的,這個因緣全部耗盡時此生命體也就消滅了。在此處施加人爲的力量來創造生命或是變形遺傳因子將是對宇宙法界的存在原理自身的否定。
菩薩在世時,僧伽在曾經停留過的地區淪爲饑馑甚至乞討的生活,被稱作神童第一的目犍連雖然說了“以神通之力爲其求得吃的”,但是世尊還是說“不是正確的事情所以不要這樣做”,之後沒有允許他這麼做。
這件事情是讓我們可以很好地看到對于生命創造或是遺傳因子變形我們所持有的是什麼樣的觀點的轶事。今後這種生命創造和遺傳因子變形的問題將會展開成爲更加深刻的狀況是無可置疑的。因此在它發展成爲不可挽回的狀況之前我們佛教應該帶頭來積極阻止它。
第五,全地球人的福利危機。
所謂的“20對80的原則”流行了很久。是指“全體人口中20%占據了全部財富的80%”這樣的意思,由意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提出的。但是在今天連“20對80”的原則也倒塌了,貧富差距正在變得嚴重到就連說“10對90”或是“5對95”也不爲過的程度。
另外由此而産生的,沒有國家或是國際救護團體提供的福利受惠,僅憑自己力量來解決一日叁餐,無法接受疾病治療的階層也正在增加。
佛世尊在經藏與律經中曾經教誨我們“照顧病人的人就是照顧我的人”。這正是“生病饑餓的人就是菩薩”的宣言。但是以菩薩的弟子自處的我們在那期間費了心的只是去冷眼旁觀與此相同的教誨並將其歸于“世上的錯”。 將趕走很多被稱作佛家弟子典型的孤獨長者的行動付諸于實踐的人們並不是很多。
現在我們佛教應該起到先導作用。應該展開對于由于基本的營養缺乏而失明,在很小的時候失去生命,連上小學教育的機會都沒有的我們的同根的衆生關心和愛。
4. 結語
到現在爲止對于現代社會面對著的幾種危機進行簡略的考察。當然除此之外像“由于生態界的破壞而産生的氣候變化危機”等一樣重要的事情還有很多。
事實上是上的所有問題如果能正確的理解其原因,就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可是我們也清楚的知道像現今的經濟危機這樣的各種危機的原因正是人類的無知與貪欲。
但是直到現在,比起說在世上橫行過的各種理念和思想,理論是這種貪欲的溫床,倒不如說是給“貪欲的火焰”扇風點火以使其著的更旺更加准確。
現在世界的景氣後退和各種危機狀況,在與此相同的無限競爭和無止境的貪欲追求的潮流暫時停下的那一點也許會是一個好的機會。
根據全人類正確的見解(正見)來找出正確生活的正命的方案,因爲那可能成爲確立跟隨著真正幸福的道路追求心裏平和正定的契機。
希望我們能夠時刻記住引導人們培養“貪欲的火焰”,克服自我,找到心裏的平和的責任和義務在于我們佛教,具備無限的自矜心,欣然地完成這一責任。
景遷
大韓佛敎天臺宗社會部長
《危機的時代佛教應該如何去做些什麼
》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