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女人往生傳▪P15

  ..續本文上一頁佛。她念佛念到下午叁點時,聲音越來越小,最後就面西而逝了。到了第二天淩晨,她的頭頂還是暖的,那年她二十九歲。

  易特墨太夫人

  易特墨太夫人。法名蓮如。滿洲正紅旗人。勤儉仁慈。睦族情殷。相夫教子。孜孜不倦。故依太守勒通阿劄分轉拉芬阿。二公出仕。卓著政聲。秉母訓也。

  太夫人中年茹素。潛心淨業。每日定課誦佛號兩萬數。無間寒暑者二十余年。

  光緒元年。壽六十二歲。忽于冬月望後,神氣不爽。告家人曰。我見佛像數尊。並童男女。手執幡幢。均來接我。已自定期于二十七日午時。往生西土。

  因將存儲衣飾。分散媳女諸人。並囑持身處世。俱以方便爲本。余無他言。屆期趣令阖宅眷屬。環跪誦佛。遂合掌趺坐。朗宣佛號而逝。

  易特墨的母親,法名叫蓮如,是滿洲正紅旗人,她很勤勞節儉,而且仁慈,對族人都很照顧。相夫教子,孜孜不倦。兩個當官的兒子,政績都很顯著,實在是從小母親教導有方的緣故。

  太夫人中年開始吃素,專心修淨土法門。每天固定要念兩萬聲佛號。二十年來不曾間斷。

  光緒元年,她六十二歲那年的冬天,過了十五號之後,覺得精神和力氣有點衰退。她告訴家人說:“我見到好幾尊佛像,還有手裏拿著幡幢的童男童女,都來迎接我。我已經自己定了二十七日中午時分,往生西方。”

  于是她就將自己的衣服及首飾等物,分贈給媳婦及女兒等人。並且囑咐她們待人處世的道理,告訴她們一切都要以方便權宜作爲根本。除了這些話之外,她就不再多說其他的話。

  到了二十七日中午,她叫全部的眷屬,全都環繞著她跪地誦佛名。而她自己則合掌趺坐,朗聲念佛號而逝。

  修西聞見錄

  (清)咫觀

  徐太夫人傳

  徐國桢

  太夫人。徐宮保女也。幼慈慧。適錢塘許刺史玉年。敬順有婦德。遇叁黨以恩禮。不因貧富異。待下無疾言無怒容。生五子二女皆貴顯。

  太夫人恭謹無奢念,自減省以作衆善。冬棉夏藥。放生濟急。于叁寶尤盡心力。人有以未來富貴祝者。應之曰。福報盡落輪回也。吾唯求生西方以了生死。自署名曰印深子。

  自此以後。每朝夕唯以念佛爲娛。家人化之。故淨土法門。複能盛行于叁江淮海間。

  同治甲子夏。習靜焦山。有太湖漁人。得彌陀像。夢此像囑其獻于太夫人。因築香光樓以供。

  乙醜七月夜。佛光明現于室。圓相燈火共化爲紅蓮華。大尺許。輝華掩映。初以爲異。既而思之曰。此殆以火中蓮華之義策我也。

  丙寅在楊寓。夏日感微疾。愈兩月,忽曰。吾將歸矣。家人以爲返杭州去也。太夫人笑曰。非爾等所知。

  七月四日晡時,起盥洗易衣服。自見光明滿空。異香充塞。光中有僧。著水田衣。持錫杖。旁侍一童。作相近狀。乃召眷屬而告之。且勖曰。我無挂礙。爾等皆念佛。自亦念佛。

  繼雲。蓮花至。遂命將所誦西方公據二冊焚化。一時許。自雲見佛來迎。乃含笑仰視而逝。五日子時也。太夫人既卒。室中有異香。頂暖竟一日。年六十九。

  徐太夫人是徐宮保(太子少保)的女兒,從小就很慈悲而有智慧。長大後嫁給錢塘的許玉年刺史,她對丈夫恭敬順從,具有婦女的德行。對于父親、母親及丈夫的族人,以恩惠及禮數相待,不因爲對方的貧富,而有所不同。對待下人不大聲呵斥,也不給下人看臉色。她生的兩個兒子及二個女兒,在功業上都很有成就。

  徐太夫人的爲人很恭敬謹慎,不奢侈浪費。她自己十分節省,把節余拿來行善。冬天送人棉被,夏天送人藥品。平時放生,救濟急難。對于佛法僧叁寶,更是盡心盡力。有人恭祝她未來能得富貴,她回答說:“富貴這種福報也只不過是六道輪回而已,我只求能往生西方以了脫生死的束縛。”她給自己起了個“印深子”的號。

  從此之後,她每天從早到晚,都以念佛作爲唯一的娛樂,她也教化夫家大小念佛,使得淨土法門,又再度盛行于叁江淮海之間。

  同治甲子年的夏天,太夫人到焦山去學禅坐。太湖有個漁夫,在水裏撈得一尊阿彌陀佛的塑像。漁夫夢見這尊佛像告訴他說,要把這尊佛像獻給太夫人。于是太夫人就蓋了香光樓,用來供奉這尊彌陀像。

  第二年七月的某個晚上,香光樓的彌陀像發出光明,這個圓形的光與燈光融合化成一朵紅色的蓮花,有一尺多大,光耀炫目。太夫人起初覺得很訝異,後來思索一番後說:“這大概是要以火中蓮花的意義來策勵我的吧。”

  第叁年的夏天,她在揚州的住宅生小病。兩個月之後,她忽然說:“我要回去了。”家人以爲她要返回杭州。太夫人笑著說:“這件事不是你們所能知道的。”

  七月四日過了中午之後,太夫人起身漱洗換衣服。她見到空中充滿光明,聞到異香滿室。在光明的空中,有位披袈裟持錫杖的僧人及一位侍童,向她走來。于是她就把所見到的景象告訴眷屬,並且向家人說:“我沒有任何挂礙,你們大家一起念佛。”她自己也念佛。

  接著她又說:“蓮華到了。”于是就叫家人把她平常誦讀的西方公據兩冊書燒了。一點鍾左右,太夫人說她看見佛來迎接她,于是她就含笑,向上仰視而逝世了。這時是七月五日晚上子時。太夫人往生之後,室內充滿異香,頭頂竟暖了一日之久,她活了六十九歲。

  正覺子傳

  蔣元亮

  正覺姓朱氏。江南人。許靈虛居士副室也。幼性敏。長而恭順孝慈。年二十九。子方九歲。正覺遽以疾卒。

  疾初作佛事善舉。建力甚勤。久而生退轉。但以病爲憂矣。靈虛時醒其迷。

  一旦忽謂靈虛曰。勢在必死。當何處去。曰。本以往生爲願。何頓忘之。

  正覺曰。然。則須念佛。由此精進。且曰。夙業來報。正念先疏也。一心直往。衆苦皆離。方爲好手。

  彌留際。靈虛爲禮佛。侍疾者見白光照正覺之面。正覺亦自言見蓮花。遂安詳而逝。焚其平時所誦西方公據。火中現金光湛然。殓時頂暖。

  朱正覺是江南人,是許靈虛居士的妾。從小就很聰敏,長大後則恭敬順從孝順慈悲。二十九歲那年,因病去世,兒子才九歲。

  她剛生病時,很勤于作佛事及慈善事業。後來久了,就生了退轉之心,整天只憂心著自己的病。于是她的丈夫不時的要點醒她。

  有一天,她問丈夫說:“看樣子我一定會死,可是我會投胎到那裏呢?”她丈夫回答她說:“你本來不是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嗎?怎麼現在突然忘記了?”

  她說:“對呀,我是要求往生的,那我就應該念佛才對。”于是她就很精進的念佛。後來她又說:“當夙世的業報要來障礙的時候,首先就會失掉了念佛的正念。因此一定要一心一意求生西方,那麼所有的苦難都會遠離,這才是修淨土的個中好手。”

  臨終之際,她丈夫替她禮佛。侍候她的人見到有白光照她的臉,她自己說見到了蓮花,于是就很安詳的往生了。死後焚燒她平時誦讀的西方公據,在火光中現出很亮的金光。入殓時,她的頭頂還是暖的。

  書善一事

  趙大禮

  善一長白人。都轉如山冠九之夫人也。夫婦雙修。極人寰之望。如在湖北。見玉尺所著彌陀注解。翻刻板一副。存歸元寺。以故善一知玉尺之以華嚴觀作淨土修也。

  玉尺以刻經故。渡錢塘晤如于衢道署。如至寺五次。玉尺赴署五次。善一每以華嚴淨土之義叩焉。

  適其妹聖全死。期臨百日。請作佛事。玉尺爲其說華嚴十玄門。衢之僧俗觀聽者傳爲佳話。遂以刻經之資。首助玉尺爲全部書本藏之第一檀越。

  善一之生平,喜念佛及禮大悲行法。一日者,欲延玉尺爲女衆說法。玉尺未往。後遂以病卒。不複見也。

  先是玉尺未赴衢道署。善一預夢大身善財。故信心甚至。善一既以淨業精純念佛而逝。杭之人與十方聞者。多所感發。爲一時女修之最卓卓者。

  善一是長白人,丈夫當都轉的官。夫妻兩人一起修行,實在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她丈夫在湖北時,見到玉尺法師所著的《阿彌陀經》注解,非常喜歡,于是就刻印流通,並將翻刻的板一副,保存在歸元寺。因此善一知道玉尺法師提倡以《華嚴經》的觀照法門來修淨土。

  玉尺法師由于刻印經書的緣故,曾經渡過錢塘江到衢縣的辦公署和她丈夫見面。她丈夫曾到玉尺法師的寺廟五次,玉尺法師也曾到她丈夫的辦公署五次。每次見面,善一都請問《華嚴經》的淨土義理。

  有一次,剛好善一的妹妹聖全,去世滿百日,于是就請玉尺法師作佛事。玉尺法師就爲善一說《華嚴經》的十玄門,衢縣的出家人、在家人及一般人都去聽講,一時傳爲佳話。善一因此而把刻印經書的錢,首先拿去幫助玉尺法師印書,是玉尺法師印藏經的第一布施者。

  善一平時喜歡念佛及禮大悲忏。有一天,她想請玉尺法師爲女衆說法,但玉尺法師有事不能去。後來善一病死,死前一直未能見到玉尺法師。

  在玉尺法師尚未到衢縣的道署之前,善一就事先夢見很高大的善財童子,因此善一對玉尺法師十分信服。由于善一很精進的修淨業,而且臨終時念佛而逝。杭州的人及其他地方的人,聽到這件事,都受感化而發心學佛。善一可以說是當時杭州女人修行者中的佼佼者。

  蔣氏

  夏智因

  蔣氏名蘭征。如臯人。適同邑蔔姓。晚年道號貞一子。生時母宋夢香雲繞戶。淡妝仙子握蘭入室而生。

  幼端淑。言動以禮法。家有觀音大士像。虔誠禮拜。晨夕無怠。事親孝。年十余歲。兩以割臂肉救父危疾。喜讀書。兼工吟詠。出語皆清妙。

  既嫁孝于姑。姑卒夫亦以毀卒。蔣氏遂攜子與母同居。督課之余。勤心念佛。祈母壽。中年子卒。媳亦殉。教育遺孫。事必以禮。壽至九十叁。未嘗懈也。

  素修淨業。時有悟機。臨殁時。異香發于寢室。預知時至。含笑念佛。向西而逝也。

  未殁前。有佛光照身。蓮花現前之異,並有異鳥如小鸾鳳。百千相隨。飛集庭樹。

  叁日大殓時。面色如生。手掌和軟。氣作蓮華香。

  蔣蘭征是如臯人,嫁給同邑的蔔先生。晚年道號叫貞一子。她出生的時候,姓宋的母親夢見有香氣的雲圍繞門戶,…

《善女人往生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