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女人往生傳▪P4

  ..續本文上一頁近。棄之中流。忽見蓮華交發。五色燦然。散布水面。見者驚異。乃取裙還送一庵。作佛前案圍。事在順治間。(果報聞見錄)

  常熟人張寡婦,住在小東門外,能夠安于貧困,守持節操。她專門持佛名號,不管在幹淨或汙穢之處,佛號總是不斷。她最後是以拉肚子而死的。

  她遺留下來一條破裙子,臭得不得了。大家就把它扔到水裏,沒想到破臭的裙子,居然生出一堆五色燦然的蓮華,散布在水面上。見到的人非常驚異,趕緊把裙子撈起來,送到一所庵堂,作爲佛桌前的布圍。這是在順治年間發生的事。(果報聞見錄)

  陸寡婦

  陸寡婦常熟人。年二十夫亡。持齋念佛與人無競。至六十七而終。

  焚其衫裙。火氣既絕。忽見金光迸出。灰中俨然有佛像在焉。共數十。闾裏聚觀。皆焚香膜拜。事在康熙叁年。(果報聞見錄)

  常熟人陸寡婦,二十歲時丈夫就死了。她持齋念佛,與人無爭。六十七歲那年死亡。

  死後,焚燒她生前所穿著的衫裙。當火焰及熱氣都消失之後,忽然在那堆灰上,發出金色的光芒,大家一看,灰裏面有幾十尊佛的影像。鄉親都聚集來觀看,人人皆焚香膜拜。這是康熙叁年時發生的事。(果報聞見錄)

  楊氏

  楊氏。張秩斯之妻也。父次弁。虞山嚴氏出。嚴家世學佛。故楊氏自幼即歸心大法。既適張。尋禮僧德真。受叁皈五戒。斷除愛欲。

  年二十七。病劇。發願求生西方。室中供接引佛像。高唱佛名五日。室中聞旃檀香。

  至七日。瞑目頃之。見觀音大士謂曰。蓮華種子。已有半功。其半看汝手段。問從何處著力。答曰。撒手便行。即合掌唱佛。趺坐而逝。(續往生集)

  張秩斯的妻子楊氏,父親叫楊次弁,母親是虞山的嚴氏。嚴家世代學佛,所以楊氏從小就受母親影響,也學佛。嫁到張家之後不久,她就拜德真和尚爲師父,受叁皈五戒,後來就不再行房。

  二十七歲那年,病得很厲害。她就發願求生西方,室內就供了阿彌陀佛的像。她高聲唱佛名五天,室中都是旃檀的香味。

  到了第七天,她才稍微閉上眼睛,就見到觀音大士向她說:“蓮華化生的種子,已經成功了一半,另外的一半,就要看你的能力了。”她問大士該怎麼去做。大士告訴她:“放下一切就行了。”于是她就合掌唱佛名號,盤腿坐著就往生了。(續往生集)

  徐太夫人

  徐太夫人。錢塘徐浩軒之母也。平生奉佛甚謹。誦西方佛名。繪像爲圖。旁累數千圈。記所誦數。每一圖畢。即納黃布囊中。如是數歲。康熙叁十四年卒。

  卒之日。家中焚囊于盆。忽聞盆內爆然。視之。見五色光起。布成缁色。其上現樓閣欄楯。重疊周匝。中湧蓮華數十。華上各有一佛合掌趺坐。複現諸天女恭敬圍繞。一一皆如粉色畫本。見者莫不驚歎。

  明日掇灰。視囊背。所現諸形象。與囊面無異。惟佛後又有一老母執拂隨行。浩軒爲之記如此。(信征錄)

  徐太夫人是錢塘人徐浩軒的母親,平生供佛很恭謹。她念佛的記數方法是,以中間繪有佛像,旁邊有數千小圓圈的圖表爲准。每誦完一張圖表,她就把它放在黃布囊中,這樣做了好幾年,直到康熙叁十四年去世爲止。

  她亡故的那天,家人把她的黃布囊放到盆裏燒。忽然聽到盆裏有爆裂聲,隨後大家見到盆裏起了五色的光芒,布變成黑色。在黑布上現出了樓閣欄楯,重疊周匝的建築物中,湧出了數十朵蓮華。每一朵蓮華上,都有一尊合掌趺坐的佛。又有無數的天女,恭敬圍繞四周,就像佛教刊物上彩色所畫的一樣。見到的人都驚歎不已。

  第二天拾灰時,看到黃布囊背面的形像,和正面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差別是,背面圖像中,有一位元老太太拿著拂塵,跟隨在佛的後面走。這是徐太夫人兒子浩軒的記載。(信征錄)

  余氏

  余氏。法名真修。吳人朱穎符妻也。年叁十二而寡。至叁十六。長齋奉佛。晚年以家事付兒婦。專修淨業。

  年七十。夏秋之交。夢遊一池畔。池中有船。載比丘尼優婆夷十數人。中有一人招余氏雲。西方去。余氏自念言。此時不去。待歲晚可耳。招者遽雲。且待後船。

  至九月六日。夢阿彌陀佛現身接引。既覺。自知時至。請所事文歧師作別。師至。索蓮華不得。以蓮葉與之。余氏欣然。念佛彌切。內外俱聞異香。

  至十一日清晨。索水沐浴。更新衣。趺坐稱佛名。有頃。右脅而逝。事在乾隆叁十六年。(僧正琦述)

  余氏是吳地人朱穎符的妻子,法名叫真修。叁十二歲時守寡,叁十六歲起長齋拜佛。晚年時把家事交付媳婦,自己專門修淨土法門。

  七十歲那年的夏秋之間,她夢中到一池邊,池中有一艘船。船上有十數位比丘尼及在家女居士。其中有一人向余氏招手說:“到西方去吧。”余氏心裏想,現在不去,年底再說。這時,招手的人忽然說:“那你等下一艘船吧。”

  到了九月六號,她夢見阿彌陀佛現身接引她。醒過來之後,她知道時辰到了。于是就請平時有來往的文歧法師來話別。法師來時,余氏索不到蓮華,只拿到蓮葉。不過她還是很高興的念佛,念得很懇切。屋內屋外的人,都聞到很奇特的香味。

  到了十一日的清晨,余氏洗過澡後,換上新的衣服,然後趺坐稱佛名。不久,她就向右側臥而逝。這時是在乾隆叁十六年。(僧正琦述)

  王氏

  王氏。合肥馬永逸妻也。永逸修淨業,事載馬玗傳。王氏亦持佛名。行天竺十念法。

  又嘗持破地獄偈。偈出華嚴經。雲。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一夕夢地獄主者來謝雲。幸蒙持偈功德。獄中衆生。出生善道者多矣。

  其後寢疾。持佛名不絕口。既逝。諸親屬及其侍女。皆夢王氏報雲。吾已得生淨土矣。(樂邦文類)

  王氏是合肥人馬永逸的妻子。永逸修淨土,王氏也修念佛,持印度的十念法門。

  她也持破地獄偈,這首偈語出自《華嚴經》。經上說:“如果有人想要知道得清楚明白,過去世的,現在世的及未來世的一切佛的話,就應該要觀照十法界的自性,一切都是真如本心所造出來的。”

  有一天晚上,她夢見閻羅王來向她道謝說:“很感激蒙受您持偈語的功德,使得地獄的衆生,很多都能生到善道去。”

  後來王氏生病,在口念佛名中去世。她的親屬及侍女,都夢見她跟他們說:“我已經往生淨土了。”(樂邦文類)

  朱氏

  朱氏名如一。明州薛生妻也。年二十余。即素服齋居。虔修淨業。

  以黃絹請善書者寫法華經。繡以碧絨。十年而成。至化城喻。針鋒綴舍利如粟。連獲數十粒。複繡阿彌陀佛觀世音像。

  一字一拜。禮法華者叁。于經首題。別致八萬四千拜。習法華經叁月成誦。次閱華嚴般若楞嚴圓覺。俱能通利。

  又锓木爲圖。勸人念阿彌陀佛。受圖者滿十萬聲。爲回向西方。所化至二十萬人。尋結廬墓旁。一室奉佛。一室宴坐。一室書經。給侍唯一婢子。甘苦共之。

  紹熙四年春。盡斥賣奁具。爲叁日會。飯千比丘。合缁白萬人。共唱西方佛名。建寶幢。裝所繡經七軸。並書會者姓名。送羅瞻羅道場僧堂供奉。

  十二月示微疾。垂瞑。辄起趺坐。薛生曰。我家無是法也。請就寢。遂右脅而逝。年叁十七。(樂邦文類)

  朱如一是明州人薛生的妻子,二十余歲就穿著樸素的衣服,且持齋不行淫,很虔誠的修淨土法門。

  她請書法好的人,在黃絹上書寫《法華經》,她再用碧絨來繡,一共繡了十年才完成。當她繡到化城品的時候,針尖上出現了幾十粒舍利子。後來她又繡了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士的像。

  她曾經一字一拜《法華經》叁遍,特別再拜經題八萬四千拜。朱氏學《法華經》,叁個月就能背誦。之後又讀《華嚴經》、《般若經》、《楞嚴經》及《圓覺經》,都能通曉義理。

  她又刻圖像,勸人念阿彌陀佛。接受她布施圖像的人,只要念滿十萬聲,她就替他們回向往生西方。如此度化的,有二十萬人。不久她又在墳墓旁結廬,一間房間供奉佛像,一間房間用來打坐,一間房間用來寫經。侍候她的只有一個婢女,兩人同甘共苦。

  紹熙四年的春天,她把嫁妝全部賣掉,開了叁天的無遮大會,齋請一千位比丘,在家者與出家者共有一萬人參與勝會,大家共同唱阿彌陀佛的名號。她又建寶幢,用來裝她所繡的七軸經。並把參與勝會的人,名字都寫上。她把這些全送到羅瞻羅道場的僧堂去供奉。

  到了十二月,她生了小病,快睡著時,她趕緊起來盤腿而坐。她丈夫說:“我們家沒有這個規矩。”于是就請她就寢。朱氏就右側臥而逝,當年叁十七歲。(樂邦文類)

  王氏

  王氏。隋時人。薛翁妻。僧頂蓋母也。讀誦諸經。勤修忏法。志求淨土。

  唐貞觀十一年。有疾。勤懇彌至。俄見床前有赤蓮華。大如五鬥甕。已。又見青蓮華。充滿一室。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降臨空中。

  其孫大興侍側。見佛身高大。回出二菩薩上。良久乃隱。而王氏逝矣。(續高僧傳)

  王氏是隋朝時候的人,她丈夫叫薛翁,兒子已經出家,叫做頂蓋。她自己讀誦很多佛經,很勤于修忏悔法,一心求生淨土。

  在唐朝貞觀十一年時,王氏生病,于是她就更加努力念佛。有一天念佛不久,她就看到床前有一朵赤色的蓮華,其形狀大如五鬥的甕子。後來又見到青色蓮華充滿整個室內,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兩位菩薩,都降臨在空中。

  陪伴在她身邊的孫子大興,看到佛的身體,比兩位菩薩高大甚多。西方叁聖出現很久之後才隱沒,而王氏已經往生了。(續高僧傳)

  佛祖統記

  (宋)志磐

  荊王夫人王氏

  荊王楫。徽宗之子。夫人王氏。中事西方甚精恪。獨一妾懈慢。夫人將逐之。其妾悲悔。極加精進。一夕異香遍室。無疾而終。

  夫人忽夢妾起居敘謝。因夫人訓責。今獲往生。夫人曰。西方可往不。妾曰。但隨妾行。夫人隨之。見二池皆白蓮華。或榮或悴。

  妾曰。此皆世間發心修西方人也。人間才發一念。池中即生一華。隨其勤惰。榮悴各異。

  中有一華。朝服而坐。其衣飄揚。隨風消散。即見寶冠…

《善女人往生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