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團體裏鍛煉 從境界中成長——學誠法師在執事會上的開示

  在團體裏鍛煉 從境界中成長

  ——學誠法師在執事會上的開示

  大家在這裏學修、共事,怎樣把握現前的因緣,更好地提升、更快地進步?以下就談談這方面的內容。

  首先,要認識到自己是團體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們常講,某人手腳很利索,眼睛很好使,但手、腳和眼睛如果離開身體就起不了作用了。又,在叢林當中,打鍾、打板、煮飯、掃地等,樣樣事情都有人做,衣、食、住、行都不犯愁,大家彼此分工,相互協作,病了有人照顧,累了可以休息,如果單獨一個人住就不同了。可見,一個人的生命只有和團體的命運聯結在一起,才更有意義;一個人的價值只有通過承擔團體的事業,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一個人的力量只有融入團體當中,才不容易衰竭。同時,如果團體中某一個人的某一部分工作沒有做好,也會影響到整個團體的運作。所以,無論是學院裏的法師、學僧,還是寺院裏的執事、清衆,每一個人都是團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家相互幫助、彼此策勵、共同上進,整個團體就會不斷進步。

  第二,應視團體的事業爲莊嚴,莫覺爲負擔

  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有時候好不容易做好一件事情,卻遭到別人的誤解,自己就會覺得很麻煩,感到很辛苦,甚至産生畏縮的心理。爲什麼呢?因爲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慣就是時時刻刻緣著自己的感受和見解,沒辦法擴大心量、拓寬格局,牢牢堅守著自我的執著。可是,刀要在石頭上磨才能越來越鋒利,棉花裏是磨不出刀刃來的;人也是一樣,要在艱難的境界裏才容易成長。因此,最好的對治辦法就是勇于承擔團體的事業,透過境界的磨砺,將自我消融于團體當中,把負擔轉化爲學佛的資糧。

  第叁,培養善巧做事的能力

  有問題的時候,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有一個,而解決問題的辦法卻可以有許多種。要善巧處理問題,就必須針對問題的核心,從許多辦法中找出最好的辦法。這就需要運用所學的佛法來抉擇取舍,從中培養善巧做事的能力。問題的呈現是苦果,苦因則是惑、業。世間上大部分的人往往只看到問題的表象,所用的辦法自然不能真正根除苦果。而佛所講的每一種法門,都是從苦因上下手,徹底解決我們的問題。比如,今天生病了,病是一種結果,只有找到先前的病因,對症下藥,才能夠遏製病情的發展,甚至拔除病根。同樣,今天出現了問題,我們要練習運用業果的理則來分析形成問題的種種因緣,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如此,學修和做事就容易結合在一起,輾轉相因、彼此增上。

  在座各位都很年輕,好好珍惜在團體裏學修、做事的因緣,一定會有很好的成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