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頗有余地,辟爲菜圃。躬自種植,灌溉耕耘,以此爲樂。菜圃四周,遍種果木。嘗言:“雖是寸土,亦不應荒廢。”在田地上見有生物,不許人踐踏。瓜果必待以熟,方許采摘。摘下來,必先供佛祭祖,然後才與家人分享。一九叁八年,避亂上海,居處隘陋。一九四一年冬季,仍返南通故居。歸後,十月即示疾,病經五月逝世。病中神思清晰異常。往生前叁天,夢遊一處,見殿宇莊嚴,華樹無數,複見一蓮華,其大如鬥,鮮紅可愛。醒後告知家人說:“我自見到此華,不複把爾等放在心上了。”逝後過八小時,頂門猶溫。費母生于清同治九年,卒于一九四叁年叁月,世壽七十有四。
炊玉賢
炊玉賢,陝西省扶風縣東街人。皈依法門寺良卿法師,奉淨土教。信願念佛,未及叁載而往生。氏之子冉恒通爲清信士,辄勸母奉佛。母以年老,恐無成就而不決。及詣法門寺禮良卿法師,師知其慮而勉之曰:“我教念佛,無老幼,但具至誠,必得成就。”因爲講述古德十念往生公案數則。氏信而不疑,發願力行,念佛不辍。一九五叁年秋某晚,氏方處于暗窯中,忽見西方叁聖,高坐于上。時氏忘其爲暗窯,喜極而言曰:“我念佛多時,今天才看見了你老人家。”語未畢,像隱,窯暗如故。明日以問良師,師誡勿生喜心。回家念誦益力。在家操作家務事時,拉風杆一把,念佛一聲;掃把一帚,念佛一聲;切菜一刀,念佛一聲;紡車一轉,念佛一聲。乃至行路帶孩子時,無不默念聖號。至一九五四年春,叁月初四日晚,氏正在窯內作晚課,忽見窯外光輝徹照,晶亮奪目。初以爲孫兒輩戲火,欲禁之。及外,則望見叁聖臨空,氏即跪拜。聞觀音菩薩曰:“十一日晨接汝矣!”氏知生西時至,急辦後事竟,告家人,置備床座,令其子恒通取出壽衣。叁月十日晚,良卿法師率慧明、韶光兩法師及李秉缽居士來助念。叁月十一日晨,無疾而終,年八十叁。叁小時後,頂門猶暖。端身正坐者一晝夜,宛如生前。時窯內焚燒者皆常香,而衆皆聞烥檀蘭麝之氣,彌漫一室,鹹以爲異雲。
梅忠富
梅忠富,石純福居士之母也。不識字。從虛雲和尚受皈依,法名寬懿。一九四五年,年七十一,子純福迎母就養于津寓。純福乃清信士,早從慈舟法師受皈戒。母抵津後,純福勸令茹素念佛,求生淨土。母漫應之,意尚猶豫。一夕,母夢見一白衣老妪,長身玉立,狀甚肅穆。左手執瓶,右手持一長形物,安祥緩步而來。翌晨,以問其子。子以白衣大士聖像示之,母曰:“是矣!”自此長齋念佛,恒課不辍。其後純福在香港設佛經流通處。一九五七年,母年八十有叁。歲暮,純福由港歸省。時母患白內障,失明已久。告子曰:“近一兩年來,向壁而坐。常見有一寬敞大道,頗遙遠。路盡處,有一大寺院,莊嚴絕倫。路上男婦老壯皆古衣冠,安祥而行,向于佛寺。所見清晰異常。恒觀至數小時,至兩眼疲極始止。”又雲:“常夢至一大寺,輝煌狀麗,不可名狀,阿彌陀佛坐于殿中央。”舍報前數月,猶數數作如是夢。往生前數日,謂兒媳言:“我已親見極樂世界莊嚴妙境。今以相告,當宜詳記,及純福回津時示之。”且囑:“速函純福,令于十一月十七日前到家,送我生西。”純福得訊。趕回天津,而母已于六小時前逝矣!觀妻所記,與淨土諸經所載相符,心益奇之。母于一九五八年農曆冬月晨二時逝世。逝世之際,媳在室守夜。朦胧中,聞臥室外有蕭笛鼓樂之聲。又聞人言:“即是此屋。”忽風吹門辟,遂驚覺,母已氣絕。叁日後入殓,全身柔軟如生時。
陳德宜
陳德宜,蘇州人,夫姓倪。其父及夫家均以經營綢業爲主。婚後夫婦感情不睦,生一子一女。中年後深感人生空虛,富貴榮華終難久保,由是于佛法漸生信仰。一九叁一年到靈岩皈依印老,賜名德宜。平日修持,只知一心念佛,不學其他法門。恭敬叁寶,樂善好施。西元一九六二年,年七十 二,感身體不適,即一意求生西方。臨終時,在衆道友齊集助念聖號下,仍能隨衆和念。正念分明,安祥而逝。
陳智奇
陳智奇,蘇州人,人皆呼之爲陳老太,住蘇州文山寺前一號。曾皈依印光法師,賜法名智奇。後又皈依虛雲和尚,賜法名寬容。老太夙具善根,幼年即知隨母念佛。中年夫亡,無子女,生活非常清苦。老太秉性溫和,遇事能忍,喜助人,不因經濟因難而有所吝啬。每天持誦楞嚴咒、大悲咒、普門品、金剛經,以及彌陀諸大乘經,從不間斷。老太深知生死事大,精進忏悔,一心念佛,誓求往生。一九七四年叁月二十六日,上午十時左右,有蓮友某送菜來,推門入內,老太雲:“你來得正好,請你幫助我揩身,換好淨衣。”蓮友見此情況,心中已經明白,即勸令念佛。老太言:“不須多言,我自知時至。”即在佛前焚香而坐。唱雲:“垃圾送東方,我即往西方。”言訖,含笑而逝。世壽八十有二。
祝慧英
祝慧英,蘇州東山人,守貞不字。慧英出胎即茹素,母令食葷則固拒,母亦不能強也。皈依德森法師,修淨業。生活極貧困,其妹與妹婿恒貝周給之。一九七六年,病胃出血。臨終前數日,見有兩小兒捶其腿,捶處皆青瘀。自知宿業爲祟,一意念佛,祟遂不見。將終,見佛來,自言需見蓮華乃去。須臾,見蓮華現于虛空,才逝。遺命骨灰和面爲丸,投諸海中。
徐了法
徐了法,江蘇無錫人,住上海雲南南路余慶裏十一號。青年奉佛。中歲夫亡,無子女,孑然一身。居士于宏法利生事業,頗具熱忱。領衆結社,虔心念佛,曾參禮各地名山道場。凡出家二衆,以及念佛居士有困難需人援助者,召之即至。侍奉病人,及臨終助念,皆能盡力而行,不辭勞苦。居士體力甚弱,後 忽患乳癌,仍自告奮勇,不顧安危,侍他人疾,毫無倦容。居士家境貧困,依靠變賣衣物度日,從不向人乞助。或有人以財物饋贈者,必于佛前懇切回向。往生前,已家徒四壁,只留下一供佛木櫃而已。時所患乳癌,已屆晚期,且因患有其他疾病,不能施行手術,自知醫藥已無法挽救,因此在觀音菩薩像前,懇切祈求往生淨土。時患部潰爛,膿血交流,竟亦不感疼痛。一九七七年,農曆七月初一日上午十一時往生。往生前,預知時至,自說七月初一就要往生。及至初一,八點多鍾,居士吃西瓜後,對在旁侍疾者言:“你們趕快爲我燃香,大士法駕到了。”並請人扶起,雙手合掌,向南窗作禮,口稱大士聖號。少頃複行臥倒,是時在旁侍疾者,皆厲聲稱揚聖號。居士說:“請你們輕聲,念得慢些,否則我要跟不上的。”其時,左右鄰居都來觀望,居士口角微動,面容如常。俱雲:“徐老太還在念佛呢!”殊不知居士已在大衆念佛聲中,安祥往生矣!世壽七十有一。
李慧光
李慧光,江蘇蘇州人,住蘇州河下塘四號,夫姓宋。生一子,甫二十即夭亡。居士痛念濁世無常,人生多苦,即長齋奉佛,皈依上海圓明講堂圓瑛法師,法名慧光。後又皈依天臺大德靜權老人,及蘇州比丘尼潤田師。居士一生樂善好施,尤其恭敬出家二衆。每天除早晚功課外,持誦法華,數十年來,從無一日間斷。晚年環境較差,身體衰弱,但仍念佛不辍。居士習慣于刻苦耐勞,節省家用余錢,見有貧苦之人,即以布施。一九五九年春節前數日,略感不適。春節早晨,潤田師登門相訪。居士雲:“請你爲我在佛像前供放水果。”又言:“我在往生時,最好不要有人在旁,防其打擾。我自己會念佛。”正月初二日十一點零五分即往生。前一刻,居士謂侍疾者言:“請你爲我在佛前點一枝香。”言訖,即靜臥不語。視之,已逝矣!殁後,各道友齊集念佛。曆五晝夜,未斷佛聲。送往火化時,膚色紅潤,面現笑容。遺命將骨灰做成團子,投入西園放生池內,結水族緣。終年八十有二。
楊徹年
楊徹年,陝西省扶風縣西佐村人。夫姓趙。年二十四失偶,志守節孝于趙氏之門。善事翁姑,竭盡孝思。扶養夫弟之子女如己出。與諸姑娌和睦共處,約己任勞而不怨。與親友鄰裏往來,溫良恭謹而無爭,人皆以賢善稱之。氏性好清靜,喜修善行。皈依良卿法師,師教修淨業,遂長齋念佛,期生淨土。精進修持,夙夜匪懈者叁十余年。一九八○年十一月臥病,雖不能跪拜禮誦,仍靜坐修觀。臘月初旬沈屙漸愈,恢複禮誦如平時。但謂其家人曰:“汝等勿以爲我病好轉,正月間決西行矣!”家人見其四體輕安,不太在意。其侄媳李鳳霞,夙具善根,甚愛伯母,即請僧打七,爲其伯母祈求消災延壽。除夕之夜,方淨壇起七,四衆鹹集。氏獨自整衣物及儲存,分贈親友僧衆,請爲臨終助念。衆感而從之。翌年正月初五晚十一時許,氏忽請衆休息,並謂明日六時決定西去。衆益竭誠念佛。次日時針正指六時,即端身正坐,于念佛聲中,泊然而寂。壽七十六。叁小時後,頭頂尚暖,四體柔軟,狀態安祥,宛如生前。氏往生後,家人有夢見人來門上張貼獎狀者,有夢人持五色花獻于其像前者。
湯靜修
湯氏雀郎,法名靜修,住上海市崇明縣城橋北仉家宅,以紡紗爲務。婚後未生育,領養一子一女。子長大後,性情惡劣,對湯氏不盡孝道,百般虐待。湯氏皈依叁寶,虔誠奉佛,每天必做早晚功課。在文革時期,宗教政策遭到破壞。此子多次把母親湯氏功課本及念珠奪去,作爲罪證,交與造反派,使湯氏備受折磨。湯氏戒殺茹素,此子卻強逼其母食肉。湯氏不堪虐待,一度離家住進老人院。因院中不便茹素,仍複回家。湯氏在極端痛苦環境中,曾圖自盡。或有勸之雲:“佛弟子不應自殺。自殺者,必充滿□恨心,及其他許多煩惱,喪失念佛正念。不但不得往生淨土,還將墜落惡道。要千忍百耐,堅持念佛,求生淨土。”湯氏從其言,遂逆來順受。在惡劣環境中,信心更加堅定。欣厭之念,更加懇切。茹素念佛,更加精進。一九八一年農曆叁月十四日,進午餐時還健康,及至傍晚,其女即發現湯氏已在小室中坐化。尤有奇特者,坐椅無靠背,湯氏竟挺身端坐,面色如生。年七十八。
吳正果
吳正果,延陵吳公保和之叁女也。年二十一,于歸杜門。貧無居室,寄住同村吳氏家。而安之若素,曾不以己之出身豪富而稍有怨尤。居士雖居寒素,刻苦自勵,克勤克儉,積分聚文。曆十余載,終營住宅一所。移家時,房東不舍,泣以送。居士亦泣。爾後凡逢年節,必備禮慰問,不忘借住之情。居士一生,爲人正直,心地善良,性情謙和,勤勞節儉,樂助好施。奉姑孝,教子嚴。處鄰有道,口碑鄉裏。居士自幼仰慕叁寶,四十歲起持長齋。六十八歲隨子擡峰來江浦,住獨峰,正式皈依叁寶,法名正果。自此矢志四方,足不出戶。日常勞作之外,唯以彌陀是念。年過九十,而精神聰明如常人。九十四歲猶生新牙叁顆,斯亦異矣!一九八五年元月十日,因感風寒,下午七時微見不適。俄而平複,左脅而臥。至午夜十一時半,萬籁俱寂,于助念聲中安然而逝。次日更衣,四腳柔軟,唇頰紅潤,面目如生。瞑目閉口,如在睡眠。叁日入缸,圓七舉火。荼毗得五色舍利花,青者二十余顆,黃者十幾顆,綠者幾塊,赤者十幾顆,白者大如棗一顆。見者皆贊歎,識者謂此乃往生之證也。居士生于一八九○年二月十五日,世壽九十四。圓徹法師頌雲:
百年彈指即成空,噩耗驚傳亦意中。
聊幸即生跻解脫,珠花舍利惠群蒙。
蔡楚昂母
蔡楚昂居士之母,江蘇鎮江人。爲人賢淑,生活艱苦樸素。楚昂居士十叁歲即喪父,由母守節撫孤,教子成人。居士侍母至孝,遇母心不快,即長跪母前,直至母心愉快方起。蔡母本不懂佛法,至六十五歲時,經楚昂從旁申勸,並爲解說佛法大意,才開始信佛念佛。年七十二,忽得病,臥床近十晝夜,飲食少進。楚昂爲母請來許多道友,輪班念佛,經十晝夜。至第九日,蔡母忽張目開口說:“我明天午時要往生西方了!”果然到次日午刻,安祥念佛而逝。逝後經過十多小時,頭頂尚有余熱。
邬老太
邬老太,上海人,住長治路佛學會隔壁弄內。禀性仁慈,長齋念佛。臨終前叁年,學會誦法華經,日誦一卷;余時則念佛。後患腰病,不能起床,而誦經念佛不辍。其夫與女皆不信佛,嗤之以爲妄。臨終時,夫與女在側,忽見觀音菩薩現身。或見全身,或見半身。于是皆驚喜跪拜。老太見之曰:“你們今天也信了!”言畢,瞑目而逝。
韓葉氏
韓葉氏,浙江紹興佛學會會長、韓華忠居士之夫人也。原籍蕭山。叁十多歲,即持齋奉佛。年四十,往南海普陀,皈依法雨寺淨悟大師,並受五戒及八關齋戒。朝禮普陀凡五次,並曾朝禮天臺國清寺。參加紹興佛學會,經常到會念佛。臨終前七日,夢見一位菩薩,手指放光,光中現阿彌陀佛像。七日後,合掌趺坐,念佛而逝。壽五十七。
蕭厚齋女
杭州蕭厚齋居士,生一女(忘其名)。女生時,其母夢見一老婦,懷抱嬰兒與之,且雲是女孩。及長,聰明過人,喜弄翰墨,好寫生作畫。于佛法極爲信仰,禮佛誦經,十分精進。年二十一歲,忽得病。久治不愈。其年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耶誕節日往生。殁後異香滿室,數日不散。
陳依仁女
陳依仁居士之女(忘其名),從小持長齋,知念佛法門。年十九,自知往生時至,由其母邀集淨友多人,念佛送其往生。當時女即言:“已親見阿彌陀佛,端坐合掌,正待示寂。”其時助念人中,有一比丘尼,頻以手撫其頂,且令其母以銀置其口中。(此乃當時風俗習慣。)其母正在念佛,搖手示意,而此尼仍呶呶不休。此時女忽厲聲雲:“我西方去不成了!都是這位比丘尼害我的。我已親見到佛來接引,我以右手緊牽住佛的衣袖,乘空向西而行。我雖跟佛去了,你們念佛,以及一切行動,我最明白清楚。該尼用手摸我頭頂,又要我母親把銀放在我的嘴裏。我一聽到就不高興。不料此心一動,阿彌陀佛就不見了。”其父陳依仁居士,聞言即雲:“這實在太可惜了,但還不妨事。你已有多年修持功德,可速加緊恭持聖號,必能如願往生。”女聞父言,一心忏悔,繼續念佛七日。至七期圓滿,又見阿彌陀佛現前。即端坐合掌,在念佛聲中含笑而逝。
《近代往生隨聞錄》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