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顧瑛~自題像

  ★顧瑛(1310—1369)

  元代文學家。又名德輝,字仲瑛。爲昆山世族,築有玉山草堂,廣結天下名士,爲一時之望。能詩善畫,詩清新豪放,畫工山水花卉翎毛,傳世之作爲《墨菜寫生圖》。著有《玉山璞稿》、《草堂雅集》等。

  自題像

  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

  若說向時豪俠處,五陵鞍馬洛陽街。

  【賞析】

  這是金元時期著名士人顧瑛的一首表白心迹的自題詩。

  首句寫詩人自己集儒、佛、道之外形于一身,實則表現他是一位兼納衆家之長的高士,反映了佛門的四宗合一,也是全真教主張的儒、佛、道叁教合一的體現。既然已經超脫,天下青山,何處不可埋骨,托體同山阿足矣!“本自塵土,終歸于塵土”。首二句以低抑爲主,尾二句則筆鋒翻轉,極盡張揚:想當年,何等少年意氣,豪俠風流,如“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李白《少年行》)該意氣時已意氣,應風流時已風流,可謂一生無悔;如今已屆晚年,曉明天下大道,更無一絲憾事,臨終之際有的只是生命的暢快與解脫。這便是本詩的玄外之旨!

  顧瑛作有不少了空會禅之詩。如《千頃雲》:“觸石起膚寸,悠然散千頃。我來坐東軒,妙趣心獨領。”

  金元時期,士人戀禅之風仍熾。契丹貴族後裔、主張叁教同源的名宦耶律楚材(1190—1244)拜金代晚期曹洞宗大師萬松行秀爲師,“大會其心,精究入神,盡得其道”。並留有禅詩數十首,自謂“看盡人間萬卷書,較量佛法總難如”。(《警世》)

  以《論詩絕句》叁十首在文學批評史上享有卓越地位的金元之際詩人元好問(1190—1257)深得禅趣,其詩句“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颍亭留別》)成爲千古名句,與陶潛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被後之學人王國維譽爲“無我之境”即空韻的代表作。禅詩有《宿萬安寺》、《題佛光寺》、《少林》等。

  以“叁杯酒、一覺睡、一瓯茶”(《叁奠子》)而自得,自謂“功名眉上鎖,富貴眼前花”的元初名士劉秉忠(1216—1274)原本爲僧,亦作過禅詩數十首。如詩《秋日途中》大有投林隱山之趣:“半紙功名滿地愁,都教白了少年頭。早應未拜曹參相,終不當封李廣侯。曲水亂山紅樹晚,西風殘照白雲秋。歸鴉一片投林去,自笑勞生未解休。”

  以書畫名世、詩風沈郁,堪稱元代文學藝術大師的趙孟頫(1254—1322)更是親近佛禅之士,與當時詩僧、畫僧多有交往。其禅詩亦衆,其詩集《松雪齋集》中有禅詩《贈道隆上人》、《登飛英塔》等。

  與黃公望、吳鎮、王蒙合稱“元四家”、畫風“蕭瑟寒寂,清曠淡雅”的著名詩畫家倪瓒(1301—1374),平生所交多衲子,其詩集《清閟閣集》中的禅詩甚妙。如《蕭閑館夜坐》、《題元樸上人壁》、《悼頂山寺清上人》等。茲錄一洗豔麗、孤閑悠散的《對酒》詩如下:“題詩石壁上,把酒長松間。遠水白雲度,晴天孤鶴還。虛亭映苔竹,聊此息跻攀。坐久日已夕,春鳥聲關關。”

  少數民族詩人薩都拉(1300—?)重釋好禅,與“叁隱”中的笑隱交好,其詩與禅關系甚密。茲錄其禅詩《題焦山方丈》,可覽其方外之趣:“江風入霜林,寒葉下疏雨。蕭蕭複蕭蕭,可聽不可數。 山僧亦好奇,呼童掃行路。到處覓秋聲,肩輿入山去。”

  至于詩風簡淡平和的元詩人周權,其詩《玄上人》清素淡雅,令人舒懷:“宋禅簡清素,趣與外迹絕。玄談落松風,灑我一襟雪。逍遙雨花外,豈複念濁熱。夜久白河沈,挂檐耿疏月。”其詩句“客至無余事,敲冰煮月團”(《贈岩上人》)更具偶得之妙。

  

✿ 继续阅读 ▪ 宗泐~偶地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