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孜(生卒年不詳)
北宋詩僧。福建長汀人。號禅鑒。
四皓
忠義合時難,雲林共掩關。
因秦生白發,爲漢出青山。
不顧金章貴,常披鶴氅還。
如今聖明代,高躅更難攀。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古述懷詩。
相傳秦末漢初,有四位隱士因不滿秦朝暴政,隱居陝西商山,四人皆須眉鬓白,史稱商山四皓。漢時因受漢高祖邀請輔佐太子而出山。故本詩的首聯敘述了四皓隱居的原因。颔聯與頸聯寫四皓的高尚節操:他們爲秦政中掙紮的百姓憂白了頭,爲了替百廢待興的漢朝出力而出山。他們不爲權貴利祿動心,始終以身披鶴氅的方式保持著高士的節操。亂世出英雄,如今天下歌舞升平,高士在哪裏,高士的精神又在哪裏
!
一個心懷慈悲的衲子,通過對高士的吟誦,表現了對社會、蒼生的憂心,實在是難能可貴。下面再看一首明代僧人明秀的讀史詠懷詩,詩中的謝翺爲曾從文天祥抗元的宋末志士:“南奔北走家何在,七裏灘前許劍來。涯海夜寒惟月上,冬青樹老又花開。側身天地聊曦發,怅望江山獨把杯。一掬當年知己淚,秋風灑盡下西臺。”(《讀謝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