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道潛~臨平道中

  ★道潛(1043—1102)

  于潛(今浙江臨安)人。號參寥子。參大覺懷琏得法,爲雲門宗傳人。紹聖元年(1094),蘇轼流放南方,道潛連坐還俗。建中靖國元年(1101),蒙赦,複僧籍。哲宗賜號妙總大師。宋朝著名詩僧,與秦觀、蘇轼爲友,長詩工文,其詩清新流暢,絕句尤富詩情畫意,爲時人格外欣賞。蘇轼謂之“新詩如玉屑,出語便清警”。著有《參寥子詩集》。

  臨平道中

  風蒲獵獵弄春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

  【賞析】

  這是一首廣爲傳頌的題景小詩。蘇轼曾將此詩刻于石上,極力稱道詩中的妙筆。

  全詩以清靈的筆觸、巧妙的裁剪描繪了江南暮春的迷人風光。臨平山位于風景如畫的杭州東北。詩僧在經行途中,通過對臨平山一帶如詩風光的細膩描繪,表現了一位出家清淨的衲子對自然的無限熱愛,同時表現了他作爲一代詩僧非凡的筆力。首句寫山下柔蒲成片,生機蓬勃地搖曳于春風中,風過獵獵,一陣一陣地鋪漫過去,顯得無比輕柔、自在。那飛倦了的蜻蜓也想在蒲草上歇歇腳,可是不知是春風在捉弄它,還是蒲草在跟它嬉戲,總是搖擺不定,叫它怎麼也立腳不穩。一個“不自由”,極富神韻,反襯出自然界無限的生機與自由。再加上那山路彎彎,一步一景,放眼那水汀沙洲,藕花無數,清香袅袅,仿佛整個世界都是象征佛性清淨的蓮花與清香,寓示出詩僧對佛性真如與宇宙自然的純樸本真的贊美。

  絕句

  高岩有鳥不知名,款語春風入戶庭。

  百舌黃鹂方用事,汝音雖好複誰聽?

  【賞析】

  這是一首語淺意白的比興借喻詩。高岩鳥便是詩人,也是禅衲子的代稱。

  首句的“高岩”說明其處境之高遠。“不知名”說明高岩鳥的超塵脫俗。你看它多麼清靈自在,歌喉多麼動聽,姿態何等輕盈,春風是它的友朋,它一路跟春風呢喃著,隨春風出入萬戶千庭,傳唱著春的消息。那知名的黃鹂和反複其舌的百舌鳥正在主人面前賣弄歌喉,喜得它們的主人樂不可支,你那清越的妙音除了春風又有誰識得其中真意呢?!

  一個禅者便如同高岩鳥,不計名利,不悅俗漢,唯求與春風爲伍,留清音自樂,出家也罷,在俗也罷(詩人曾因寫諷刺朝廷貶罪蘇轼的詩而得罪權貴被勒令還俗)。

  清僧大成的詠鳥詩《伯勞西去》則表現的是另一番禅意,上詩中的百舌爲伯勞的一種:“伯勞西去雁東來,李白桃紅歲歲開。萬事無過隨分好,人生何用苦安排。”世事倥偬,萬事隨緣,才是快意的人生。

  蔔居智果答方外

  青燈殘篆夜寥寥,門外秋風振葦蕭。

  慚愧高人能見憶,爲予西望立溪橋。

  【賞析】

  這是一首如同偉岸雕塑般的抒情詩。

  智果寺位于西湖孤山,寺中有參寥泉,泉水甘冷宜茶,是一處清靜優美的修行之所。本詩描寫定居智果寺時道潛樂寺喜禅的心境。然而,詩中不見一字直接描寫,而是借用側面描寫的手法。首二句寫景,表現了秋寺的空寂、冷清與幽靜、蕭瑟,而這正是一個衲子最鍾愛的所在。這是一處多麼可愛的家園哪!怪不得詩人由衷回憶起這樣一幅令人難忘的畫面:一位方外高士只身站在溪橋上,朝西而立著,他在迎候詩僧的到來。這幅揮之不去的畫面,一生中反反複複地出現在詩人的腦海中,那高人西望立溪橋的鏡頭,深深地打動了詩人的心,自從那時起,他就深深地摯愛起這一方樂土。因爲詩人也是一位心出塵外的千裏同風者。

  口占絕句

  寄語東山窈窕娘,好將幽夢惱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

  【賞析】

  據《侯鲭錄》載:“東坡在徐州,參寥自錢塘訪之。坡度上令一妓戲求詩,口占雲雲,自是名聞海風。”一個風流倜傥卻時遇貶抑的才子,一個風流靈透且淨心永在的詩僧,弄出這一段詩壇佳話,是詩壇的風流,也是禅林的風流。才情飽溢的道潛即興吟誦的這首豔情絕句,拉開了禅風詩壇上嶄新的一幕。自此,很多禅詩愛用豔情詩來表達禅意,從傳統的山水清雅詩、恬靜田園詩中另辟蹊徑,進透出一股靈秀溫馨的活鮮生機。

  全詩首二句寄語歌妓,尾二句表白自己。首二句以神女與襄王夢中神會的典故,委婉含蓄地將風流才子蘇轼與芳齡歌女的世間風流表現得詩意盎然,令人不由憶起宋玉《高唐賦》中巫山神女辭行楚襄王時的詞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詩人通過這段世人熟知的典故,肯定了世間的風流與人生快意,不過這是世間才子佳人的生活,于禅者則不然。後二句寫自己清靜修行的禅心已化作沾泥柳絮,不會像楊花一般隨春風上下癫狂,而是收住心猿,看住自性,不再起心動念了。

  下面我們略略浏覽一下禅詩中的風流:

  宋報恩演《佳人睡起》爲:“佳人睡起懶梳頭,把得金钗插便休。大抵還她肌骨好,不塗紅粉也風流。”這首詩描寫懶睡佳人的風流在于她的“肌骨好”,處子的肌膚風骨還保持著清純,心境尚未沾染,這也正是禅心的體現。

  宋代肯堂元禅師《美如西子》爲:“美如西子離金阙,嬌似楊妃下玉樓。終日與君花下醉,更嫌何處不風流。”將悟禅後的風流別致表現得淋漓酣暢!

  宋代法泰《高樓美女》爲:“高樓美女一雙雙,各向瓊窗坐玉床。繡

  出鴛鴦呈似了,金針深插錦香囊。”這首悟道偈俨然一幅缤紛疊彩的美女織繡圖,哪有半點清冷的禅意。然而正是這瓊窗玉床間的高樓美女,繡出何其神似的簡直就是像全了的鴛鴦,卻難圓好夢,只好將那一腔柔情深深地刺入香袋中。這空幻綿密的感覺,正好比禅者對悟境的孜孜不懈。

  清僧安生的一首《挽旃那》,似寫女施主的笑貌音容,實寫其心底對佛的虔敬與深深的禅意:“玉容從此謝空華,小閣遊絲護碧紗。宛轉曾遮松下扇,清幽誰供佛前花。蒲團初撒憐春月,貝葉空遺映晚霞。幾處香溫悲手澤,青鞋倚壁冷袈裟。”

  東園

  曲渚回塘孰與期,杖藜終日自忘機。

  隔林仿佛聞機杼,知有人家住翠微。

  【賞析】

  道潛是一位寫景高手,也是一位與大自然對話的高手。詩中詠歎的幽景東山,爲五祖弘法的湖北黃岡的東山勝地。

  曲渚方塘,仿佛熟稔的友朋,可隨時造訪,無須相約;終日手持藜杖,踟蹰林間,可忘卻一切世間機心。幽寂清淨的自然令人陶戀不已。這是直抒胸臆的描寫,表現出家人淡泊甯靜的心聲。尾二句以動襯靜,那若隱若聞的機杼聲,傳自蓊郁青蒼的深山幽處,織出林間無限的生機。最妙是那“仿佛”二字,令人回味無窮,顯示出詩人高妙的筆力。

  秋江

  赤葉楓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陽已微。

  數聲柔橹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

  【賞析】

  此詩同《東園》詩同爲題詠東山的組詩之一,廣爲世人傳唱。惠洪《冷齋夜話》中載:道潛作詩,追法淵明,其語有逼真處,曰:“數聲柔橹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又曰:“隔林仿佛聞機杼,知有人家住翠微。”時從東坡在黃州,士大夫以書抵坡曰:“聞日與詩僧相從,豈非“隔林仿佛聞機杼”者乎

  真東山勝遊也!”坡以書示潛,誦前句曰:“此吾師七字詩號。”

  道潛是一位寫景表意的詩中高手。這首《秋江》將秋江由黃昏至初夜時的氛圍凝練爲甯靜與寥廓,表現了一位心境空幽清澄的禅者對大自然的詩意獨特的把捉。首句寫夕陽正紅之時,次句寫落晖已斂之景,叁句現日落之後的暮色蒼遠,第四句爲夜色籠罩秋江之圖。首二句以彩繪之筆,入畫于詩。“紅葉”與“白沙”,渲染了秋色的濃重與生氣。“酒旗落”與“夕陽微”,勾描出淒清蒼涼而悠遠的秋意。最精妙的第叁句“數聲柔橹蒼茫外”,將天地之悠悠與蒼茫之靜谧賦予了無窮的詩意,一個“外”字,造境戛獨,意趣空遠。那動中之靜,那歸中之意,余韻袅袅,令人回味。

  江上秋夜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雲淺處明。

  【賞析】

  這又是一首難得的描畫江上秋夜清皎甯靜的意境的佳作。

  詩歌細致地描寫了江上自初夜至夜半、由陰雨至雨霁月現的陰晴變化,喻示著深深的禅理。首聯寫秋雨潇潇,秋聲瑟瑟,雨沈暗江一片蒼茫,梧葉翻動一片蕭瑟。蒼勁的秋風直吹到半夜才停歇下來,一個“斷”字將籠罩于首二句的陰沈、蕭瑟化爲虛無,大有化腐朽爲神奇之效。一直在樓頭感受著秋夜詩意的詩人欣喜地發現:月亮在浮雲淺淡處露出清皎的光輝。好一句“月在浮雲淺處明”,含寓了多少人生哲理。那本自澄明晶瑩的禅心不是也要經過秋風秋雨的洗禮,經過正念與妄念的爭鬥才能如明月般脫穎而出麼?

  全詩層次分明,構思精巧,字句錘煉,一句一轉,卻意境渾成。

  

✿ 继续阅读 ▪ 黃庭堅~牧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