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聖賢錄易解 (闡揚淨土教法之聖衆第二)▪P3

  ..續本文上一頁察如來色身的種種相好呢?當時的童子,難道是別人嗎?那就是我文殊師利啊!”文殊師利菩薩說完之後,釋迦世尊告訴阿難:“你應當受持記憶文殊師利所說的話,普遍地告知一切大衆,以及未來後世的衆生,如果有人能夠禮拜、能夠念佛、能夠觀佛者,應當知道此人,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功德平等沒有差異。”

  又《文殊發願經》與普賢菩薩在普賢行願品末後的偈頌大略相同,《文殊發願經》雲:“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刹。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嚴淨普賢行,滿足文殊願,盡未來際劫,究竟菩薩行。”文殊、普賢,是華嚴會上輔佐毗盧遮那佛的兩位大聖,此二大菩薩所陳述的行願,以及他們說法度衆生的內容,無不是以念佛爲基礎,以淨土爲歸宿。世間上有一些執著華嚴而卻輕視淨土法門的人,應當知道要明察警惕才是!

  祁婆迦尊者

  佛在拘屍那城力士生地,娑羅雙樹之間,將要入涅槃之時,爲諸天、衆人說種種法之後。又告訴阿難:“在我滅度之後的未來世裏,北印度國裏,將會有一個比丘,名叫“祁婆迦”,出生于這個世間。此人曾經于過去無量百千諸佛之前,培植了種種的福德善根,供養恭敬禮拜諸佛,對佛法具足甚深信心,安住于大乘的菩提道中。爲了要慈悲憐憫利益安樂一切衆生之緣故,發起追求無上正覺的廣大菩提心。智慧多聞受持菩薩法藏,稱頌顯揚大乘佛法,顯示發明大乘義理,興起建造如來無量的形像,以及種種塔廟,能令諸天、人民,心中生起信心喜樂。

  彼祁婆迦比丘,修習無量種種最殊勝的菩提善根之後,臨命終後,往生于從此過西方百千億諸佛國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于彼阿彌陀佛之處,培植一切的福德善根。又經曆親近八十億諸佛如來之處,修習種種清淨梵行,以這些無量無邊的善根,于未來世過九十九億劫之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佛號爲:“無垢光如來”。世界名爲:“一切功德莊嚴”。”(根據大悲經)

  馬鳴尊者

  馬鳴。梵語“阿濕矩沙”,東印度桑岐多國的婆羅門種族,從夜奢尊者之處獲得傳法。曾著作《大乘起信論》,文章最後勸人求生淨土。其文曰:“衆生生長在這個濁惡的娑婆世界,自己恐怕不能常常遇到諸佛如來,親自禮敬承事供養,畏懼自己對于大乘佛法的信心難以成就,想要退失菩提心的人。應當知道佛陀有最殊勝的方便法門,可以攝受護念衆生對菩提道的信心。那就是以專一心意憶佛念佛的因緣,就可以隨願往生他方的佛土,可以常常得見諸佛如來,永遠超離惡道的痛苦。如同經典所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往昔所修習的種種福德善根,回向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即得往生西方淨土,並且由于時時見佛的緣故,終究可以不退轉于菩提之道。若能觀照彼阿彌陀佛的真如法身,常常精勤修習思惟,必定終究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因爲思惟真如法身住于決定不退轉的緣故。”馬鳴尊者後來傳法于迦毗摩羅尊者之後,即進入“龍奮迅叁昧”,飛身到虛空當中,如同日輪光明照耀之相,然後還歸到本位,而入于涅槃。(傳燈錄。大乘起信論)

  龍樹尊者

  龍樹。梵語“那伽曷樹那”,南印度國婆羅門種族的後裔,從迦毗摩羅尊者之處得到傳法。龍樹菩薩在未聽聞大乘佛法之前,本想要自創教派自立門戶度化衆生,當時大龍菩薩慈悲憫念,即以大神通力,將龍樹菩薩接入龍宮,開七寶經函,出示種種大乘方等經典,龍樹菩薩才知道自己的渺小。龍樹在龍宮九十日中通達徹悟許多大乘經典之後,大龍菩薩就將龍樹菩薩送出龍宮,回到印度之後,廣大地宏揚大乘佛法,曾經著作《毗婆沙論》,論中有稱揚贊歎阿彌陀佛的偈頌,大略如下:“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彌陀,應時爲現身,是故我歸命。彼佛本願力,十方諸菩薩,來供養聽法,是故我稽首。彼土諸菩薩,具足諸相好,以自莊嚴身,我今歸命禮。彼諸大菩薩,日日于叁時,供養十方佛,是故稽首禮。若人種善根,疑則華不開,信心清淨者,華開則見佛。十方現在佛,以種種因緣,歎彼佛功德,我今歸命禮。其土具嚴飾,殊彼諸天宮,功德甚深厚,是故禮佛足。”

  又作《大智度論》,開示修行念佛法門:“念佛叁昧,能除種種一切煩惱,以及先世的罪業。其余的叁昧,有的能除淫欲,卻不能除嗔恨。有的能除嗔恨,不能除淫欲。有的能除愚癡,而不能除淫欲及嗔恨。有的雖能同時除去貪嗔癡叁毒,卻不能除掉過去世的罪業。而此念佛叁昧,能除種種煩惱,以及先世罪業。其次,念佛叁昧,有大福德善根,能夠度脫衆生。如果有菩薩想要救度衆生,其他的叁昧,沒有像念佛叁昧的福德善根一樣,能夠迅速消滅一切罪惡。又佛陀爲法王,菩薩爲法將,菩薩最尊仰最敬重的只有諸佛世尊,是故應當常常念佛。譬如大臣,由于特別蒙受皇上的恩寵護念,因此常常思念感恩他的君主。菩薩也是這樣,知道一切種種的功德,無量無邊的智慧,都是從佛陀身邊得來的,因爲知道如來恩德極重的緣故,而常常念佛感恩。”又說:“如果時常發願想要不離諸佛如來的人,那麼此菩薩生生世世所生之處,常常可以遇到諸佛。”

  有人問:“菩薩應當度化衆生,怎麼還想要時常親近諸佛呢?”回答:“有些衆生尚未進入菩薩位,尚未達到不退轉之地,還沒被授記成佛的緣故,由于自身力量尚未具足,如果遠離諸佛,便會敗壞種種福德善根,沈沒在煩惱大海當中。自己尚且不能自度解脫,如何能夠度化他人。就好像是有人乘船,船只行到河流中央時,突然破損敗壞將要沈沒,這時如果想要救度他人,反而讓自己先沈入水中,彼此兩者都無利益。又如以少許的熱水,潑在大冰池上,雖然暫時消融了一點點的冰塊,但是很快地反過來被凍結成冰。

  菩薩尚未進入佛法不退之位,尚未悟入諸法實相,如果想要遠離諸佛,以自己少許的功德,又沒有智慧方便之力,就想要度化衆生,雖然有些微少的利益,卻反而更加地墜落。聲聞辟支佛二乘聖人,雖然有涅槃的功德利益,但是並不具足一切智慧,因此不能教導發菩提心的大乘菩薩。諸佛世尊由于證得一切種智的緣故,具有無量的智慧方便,所以能夠教導菩薩。就如同大象陷沒在爛泥之中,唯有同樣具有雄力的大象才能救出,不是其他小動物能救的。菩薩如果進入錯誤的道路,只有諸佛如來才能救他,因爲只有諸佛才是與菩薩同一菩提大道的。

  其次,菩薩要常常如是想:我尚未獲得究竟的佛眼,就如同盲人一樣,若是不經由佛陀來引導,則不知趣向,就會錯入其余二乘外道的路途之中。縱使能聽聞佛法,但是卻離開佛陀到別處修行,那麼就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受什麼教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實踐了多少的教法。另外,菩薩若能見佛,如果能夠親眼看到佛,那麼就可以心地清淨。若是親自聽聞佛的法音,那麼心中則會喜愛好樂佛法,得大智慧。只要依循佛陀的教法來修行,就能得到究竟解脫。有以上種種親近如來的無量無邊功德利益,怎麼可以不一心一意想要見佛呢?

  就好像嬰兒不應該讓他離開母親,遠行的道路中不可沒有糧食。大熱天裏離不開涼風和冷水,極寒的天氣裏不能沒有火的溫暖,渡過深水不能沒有船只,病人不能遠離好的醫生。而菩薩修行佛法不能夠離開諸佛如來,比上面的事情更加重要。父母、親屬、善知識、人、天、國王等,都不能像佛陀一樣地給我們那麼大的利益安樂。如來能夠廣大的利益一切菩薩,使菩薩遠離種種痛苦煩惱之處,進升安住于諸佛如來的究竟圓滿之地。因此菩薩常欲見佛、不離于佛。”

  有人問:“如何才能夠不離諸佛?”答:“衆生有無量劫以來的罪業因緣,雖然也修福德善行,但是智慧淺薄稀少。或者雖有智慧,但福德善根微薄不足。菩薩上求佛道時,要行生忍和法忍。爲了行生忍的緣故,要在一切的衆生之中,發起大慈悲心,因而可以滅除無量劫來的罪業,獲得無量的福德善根。爲了行法忍的緣故,必須破除對種種一切法的無知無明,如此便可獲得無量的智慧。如是生忍、法忍兩種行同時和合並修,生生世世即可不離于佛。

  另外,菩薩由于常常喜愛好樂念佛的緣故,每在臨終舍身再度受生的生生世世當中,恒常可以親近諸佛。例如有些衆生習氣貪欲心較重,舍生之後獲報淫鳥的身體。嗔恨心較重的,生在毒蟲之類當中。菩薩並不執著貪戀轉輪聖王和人天的福報享樂,唯獨一心憶念諸佛的智慧功德,因此可以常不離佛,一切衆生都是隨著他心念所偏重的一方,而必然感應受報得到相應的身形。

  其次,菩薩因爲常常喜好修習念佛叁昧的因緣,所生的地方常常可以見到諸佛。如《般舟叁昧經》中所說,菩薩進入此般舟叁昧之後,即現生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龍樹菩薩傳法給迦那提婆尊者之後,入于叁昧,然後如蟬脫殼無所挂礙地解脫生死。按照《入楞伽經》的經文:佛告大慧菩薩:“大慧你應當知道,如來入涅槃之後,在未來世將有能奉持我甚深佛法的人,此人是南印度國中,有大威名大德行的比丘,其名號爲“龍樹”,能破有宗、無宗這兩派,在此世間開顯我無上甚深的大乘妙法,證得菩薩初地歡喜地,往生于西方極樂世界。”從世尊入涅槃後七百年,龍樹菩薩出現于世,正好符合佛陀預先的授記。(傳燈錄。毗婆沙論。大智度論)

  天親論師

  天親。梵語“婆薮盤豆”、印度富婁叉國人。出家之後喜好聽聞小乘法,常常毀謗大乘經典。後來聽到他哥哥無著菩薩誦《十地經》,聽到之後非常感動,才了悟到大乘佛法的慈悲偉大,以及無上甚深的智慧,由于後悔以前所造毀謗大乘的惡業,因此想要自斷舌根以表示忏悔。哥哥無著菩薩阻止他說:“過去以口舌毀謗大乘經典,今天以口舌贊歎大乘佛法,補償過失改過自新,這才是比較好的辦法,如果斷了舌根無法言語,那又有什麼利益呢?”天親于是更加精進研究博學審思大乘佛法,他所著作的大乘論典,總共有…

《淨土聖賢錄易解 (闡揚淨土教法之聖衆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