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感應記▪P16

  ..續本文上一頁李源爲知己好友,惠林寺就是李源的舊宅,建寺後布施與師的。李源的父親李恺,守東都時爲安祿山所害,李源因此對做官宦沒有興趣,常在寺內與圓澤法師談禅,悟得禅理,法喜充滿,從此更不願出而爲官了。

  有一次,他們商量一同去遊峨嵋,李源要從荊州乘水路前往,圓澤禅師說,最好從長安經斜谷陸路而去,但李源以爲久絕人事,不願再入京師與舊友們相見,可是,圓澤禅師也有他不願走水路的理由,又不便明白的說出來,就依李源走水路由荊州乘船,當船經過南浦時,見一婦人,肚大腰圓,身懷六甲,在水邊汲水。圓澤禅師黯然的對李源說:“我不欲從水路走的原因,就是爲怕見此婦。”李源驚問其故,禅師說:“此婦懷孕叁年未生,待我爲子,不見則已,今日既見,無可逃矣。公當以符咒助我,使我速生,到第叁天洗浴時,願公前往,請以一笑爲信。再過十叁年以後的中秋日,請在杭州天竺寺外候我,我當與公再見一面。”李源聞聽悲悔不已。然事已至此,只有依照禅師的話去作了。

  天晚時,圓澤禅師坐脫而去。過了叁天,李源依言前往婦家,小兒看見李源來,果然軒渠而笑。李源把此事經過,告知其家,然後葬了禅師遺體,掉轉船頭又回惠林寺去,無心再去峨嵋遊玩了。

  李源回到寺中在經中,看到圓澤禅師未去以前的遺言,才知道他們在尚未出發以前,禅師已知此行有去無回了。

  過了十叁年,中秋日那天,李源按時前往天竺寺赴約。李源先從洛陽到杭州,待期見面。那天晚上明月當空,在葛洪井畔,聞有牧童拍著牛角唱著歌而來,歌詞爲“叁生石詩”:

  叁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李源聞歌,知是圓澤來了,忙問道:“澤公別來無恙?”答雲:“李君真信士,如期而來;然而世緣未了,請勿相近。唯勤修不惰,那時再相見吧!”因此又歌道: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江山遊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歌聲漸遠,隱而不聞。李源仍返惠林寺去。到長慶年間,李源已八十多歲了,因李德裕推薦之故,穆宗诏奉爲谏議大夫。李源不肯出來做官,不久亦終。

  靈隱晦大師說,蘇州王建,品行很謹慎,忽一日,無病死去,跟一青衣童子,到陰間,閻王問知捉錯,應捉山東王建,送他還陽,走出大殿,見地獄黑煙沖天,叫喊聲很大,有叁個和尚,坐在大樹頂上,用淨水一灑聲音就止了,王建近前一看像是觀音、普賢、地藏叁位菩薩。王建同報國寺茂林禅師相識,看見他在陰間,身穿袈裟,手拿禅杖,同平時一樣,王建有自記回生錄。(果報見聞錄)

  杜祈死後見周武帝

  隋文帝開皇八年,京兆杜祈死後叁日而蘇,自雲見閻王問他:“你的父親曾作何官?”答說:“我父在周(北周)爲司命上士。”閻王對鬼卒們說:“不對,捉錯了人!可速放他回去!”但閻王又問杜祈道:“你是周人,可識周武帝嗎?”杜祈說:“我曾仕左武侯司法。常在帝側。”閻王說:“你既識他,現在你去看看他吧!”

  閻王命一鬼吏帶杜祈到一鐵室門外,隔著鐵窗見裏面有一人骨瘦如柴,手腳被鐵索铐住,俨然還辨得出是武帝。杜祈上前問道:“帝何以至此境地。”武帝說:“我因信衛元嵩、張賓等讒言,毀佛滅法,故受此苦,現在到此,還算最快樂的了。”杜祈問:“衛元嵩何以不見在此?”武帝說:“陰司獄多,不知在何獄受苦!卿若回去,可語世人爲我作福,免我苦刑。”

  杜祈黯然聆首。武帝又說:“現在是隋文帝主國,請他爲營修功德,冀望因此福資,得出地獄。”

  杜祈還陽後,奏聞隋文帝,文帝出旨,遍示國人,每人出一錢爲武帝忏罪,請出家人念金剛經,並要國人持齋叁日。

  此事文帝敕隋史

  道英禅師遇莊襄王

  唐朝,道英禅師,戒德精嚴,住錫長安法海寺中,鹹亨二年叁月間,寺主—慧簡法師,在一次早晨,見兩人足不履地,忽然進入道英禅師的院中隱沒才知道是兩鬼。

  慧簡怪而問之,道英說:“那是秦莊襄王派來傳語的使者,說饑餓已久,希望寺主大慈大悲,能施他們一食,我已答應他們到後天早上來,他們有叁百多人呢!”

  慧簡聞聽,便叫人准備一切。到時候,果然來了,並且侍從很多。席中似王者歎曰:弟子不食已八十年矣。英師問其故,他答說:“在生之年,滅東周,絕姬祀,罪過大矣!或責以功德,但那時沒有佛法以忏度,唯有赦宥矜恤孤貧,然而,福少罪多,終不能補。今此一餐,再過四十年才能得食。”又指座上者介紹說:“這位是白起、那是王剪,這是張儀,此是陳轸,那是範睢,這是攘侯,他們因殺戮太多,罪報未終。這是陳老,以虛詐受罪。”道英禅師問:“大王爲什麼不向人索食,而自甘餓苦呢?”

  莊襄王說:“慈心人少,非慈心人又不相見,吾因是貴人,又不便妄行,所以如此。”道英禅師指著齋食道:“這都是我們寺主簡公所辦,你們可盡量飽食!”

  莊襄公等既感且愧,臨去,他們告訴道英禅師說:“甚感此行使師父們破費很多,弟子有少物相送,以作酬謝;城東通化門外有一尖冢,高而陡險,是我等棲神之所,世人不知,妄說是呂不韋之墓。師可派人前去挖掘,內有財物。”

  道英禅師說:“聞過去赤眉賊曾挖掘過,並未發現何物。”

  莊襄王說:“賊何能得?”

  道英禅師說:“貧道是出家的人,無需發墓取財,請不必在意,也不要送來。”

  他們很感激的道謝而去。

  崔軌死後信佛

  在琅琊郡(今山東青、萊、膠州等地)有位王之弘者,曾任過和川縣令。他有個女兒嫁給博陵崔軌,崔軌不幸在和川生病而死了。

  崔軌死後十多天,其家忽然在夜間聽到崔的說話聲音。起初,家中都感到驚恐不安,漸漸地也習以爲常了。

  崔軌向王之弘說:“我是您的女婿,因死後靈魂無所依持,所以在嶽家請給我設一靈位。”

  他的妻子也在旁邊,便答應了他的要求。他又告訴其妻說:“朝晚設食,不要用肉類,因我已經相信佛法了。”

  從此,每天告誡其妻,要常常禮佛誦經,多做功德之事。又講述地獄之苦:“人的一生,罪過最大的就是殺生及不孝;我雖沒有什麼罪過,但也沒有做過福業,希望你們能夠爲我設齋供養佛僧,並爲我寫法華、金剛、般若、觀音等各叁部,功德圓滿後,我就可以超生了,便不再來了!”

  王家一一依其言,寫經齋僧,佛事圓滿後,崔軌來感謝說:“我從今天起就離開這裏,將投生善處,特來告別!”

  王家哀而送之。從此,都信樂佛法,遠近傳聞。

  庚信謗法死後爲龜

  遂州有名叫趙文信者,死後叁日又複活了。他追述死後所見所聞道:“初死之日,被人帶至閻王面前,同來者有十數人,其中有一僧人,閻王先間他道:“師一生唯做何事業?”他說:“貧道自出家以來,唯誦金剛般若。”閻王此語,驚起合掌道:“善哉!善哉!師誦金剛般若,當生西方或天界,何因錯來至此?”王言未竟,忽有天使下來,引師生天去了。”

  “閻王又喚我(趙文信):“你從生以來,做何事業?”我答:“我是讀書之人,最喜歡讀庚信所寫的文章。”閻王說:“你所信仰的庚信,是一個大罪人,現在在地獄受苦,你可認識他嗎?”我說:“雖愛讀其文,但並不識其人。”閻王派人把庚信帶出來叫我看;原來卻是一只龜。不一會,龜化現成人對我說:“我是庚信,因爲生時好作文章,常妄引佛經雜柔俗書,誹謗佛法,批評佛教不如孔老之教,今受多頭龜身之報,萬死千生,痛苦非常。””

  “我因尚有余壽,蒙閻王放回,所以向諸位親友說知此事,絕無絲毫杜撰,以前我不信佛法,今後我也開始起信了也。”

  遂州地方的人,有不少打獵捕蟲網魚者,聞此一時皆改行業,誠心皈佛或虔誦金剛般若。

  慧簡法師戒業精勤

  慧簡法師,不但戒業弘峻,而且也富于膽勇。

  慧簡有叁間別墅,常有鬼怪,無人敢住。慧簡毅然不懼,前往住下,二間安經像,一間作宿舍。

  入晚,忽有一人從壁中出來,黑衣罩身,臉現怒目,依靠在慧簡法師宿舍的門上良久,簡師眼睛睜著,心中明白,但是身不能動,口中不能說話,便默念起觀音聖號來。良久,鬼開口說:“承君精進,故來相試,今神色不動,豈複逼耶?”還入壁中不見。

  簡師洗面禮誦後,還如常睡。夢中又見其人說:“我自漢末就住在此地,數百年矣,因爲秉性剛直,多所不畏,今見君行履,誠是一位淨行的人,以後你可以在此安心住下去了。”說罷飄然而去。

  出家還俗的明解僧

  有一明解者,俗姓姚,出家後住于京城普光寺,頗有才學,琴詩書畫在當時甚負盛名,但因有此“障”而自傲自大,目無尊長,傲視同侪,飲食不尊戒律,且與俗人無異。

  有一次皇上征官。

  明解報名應征錄取,因而還俗爲官。在脫去袈裟時說:“吾今脫驢皮,生人道去矣。”

  置酒請些俗士來飲樂賦詩,他的詩句中有:“一乘本非有,叁空何所歸”等語。

  上任做官沒有多久,就病死了。

  他死後,托夢給他的僧友道:“我因言行怪異,不信正法,走上邪途,所以將生于惡道中去,我現在甚是饑渴,請看在昔日同道的份上,賜我一食好嗎?”

  其友夢醒後,歎息不已,就備了些茶食,到空野中祭之。當夜,夢見他前來致謝,並深表慚愧。

  明解又托夢給他的畫工朋友道:“我因不敬信佛法之故,生處惡道,想做點功德,無人可辦,你與我是近友,請把我遺物賣掉,買些紙墨,代我書寫兩卷經吧!”

  又說詩,請他畫友記雲:

  “握手不能別,撫膺聊自傷;

  痛矣時陰短,悲哀泉路長。

  野風驚晚吹,荒冢落寒霜;

  留情何所贈,惟斯內典章。”

  畫友不易記誦,他複述十八遍方寫而去。醒後,諸僧說知此事。出家不信因果,而且胡作妄爲,明解自陷其害,後悔雖遲,但前車之鑒,足爲後人驚惕!

  撞鍾發願的智興法師

  智興法師,住禅定寺任維那職,兼打大鍾。寺僧…

《念佛感應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