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李翺~贈藥山高僧惟俨二首

  ★李翺(798—841)

  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人。貞元進士,官至山南東道節度使。曾從韓愈習文。與澧州藥山惟俨素有交往。在思想上,主張融合儒釋兩家。並撰有《複性書》。詩作有《李文公集》。

  贈藥山高僧惟俨二首

  練得身形如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余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選得幽居惬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

  【賞析】

  士與僧的交往,爲禅林平添了不少風流。此詩記述了詩人向一代高僧問禅訪道的逸事,表現了高僧悟道之精妙與風骨之清傲。此詩的詩眼在于“無余說”與“嘯一聲”。大道無言,故無余說,既無余說,便于月下長嘯,讓一個人的身、心、聲與大自然的峰、雲、月完全融合爲一體。詩中的“雲在青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絕句,引發了不少後世學人與禅子的褒贊。極有氣勢的當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雲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膽向人傾。黃金自有黃金價,終不和沙賣與人。”好一句“黃金自有黃金價”,其豪情幹天,可謂深得禅趣。

  披雲月下,崇岡長嘯,一直是前人悟證天地至理而無法言說時所鍾愛的一種抒懷方式。無論禅者還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曉天人合一之大道,並從中得到法悅。元人葉頤有首詩便深具禅韻。詩中有小記,雲:“七月望夕,予曳杖步月,直造峰頂,高吟朗詠,豁然長嘯,興盡而返。 明日山下居人,鹹言聞清嘯,驚醒塵夢者數十家。予因賦詩以紀其事雲。”下面便是其詩:“藜杖策風輕,芒鞋步月明。鶴翻青徑影,猿度翠岩聲。草露沾衣冷,松泉漱石清。崇岡發長嘯,塵世夢驚醒。”無獨有偶,不僅東土的智者,便是大洋彼岸的覺者也深谙其中醍醐灌頂之妙。美國禅宗詩人加裏斯·奈德(1930—),深得東方禅趣,他的一首《面對群山》用現代詩句诠釋了他對中國古代高僧們的禅趣的向往:“他爬到泛著泡沫的小河邊。他攀著峭壁而上。他把一根手指頭伸進水裏,一直探到水池的深處;接著把雙手全部沒入水中。他把一只腳伸進池子。他扔石子兒進池。他雙手在水面拍擊。他起身,昂首高呼,面對急流、群山,雙手上舉,狂嘯叁聲。”如此筒筆白描卻如此細膩入神,真可謂叁昧之作。

  

✿ 继续阅读 ▪ 呂洞賓~悟禅偈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