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谂~魚鼓頌

  ★從谂(778—897)

  曹州(今山東菏澤)人,唐代著名禅師。幼年出家,後參師南泉普願,曆時20載,得證心法。晚年住持趙州觀音院,大揚禅風,其玄言法語遍布天下,著名之句如“狗子佛性、庭前柏樹”等,又得證道叁訣:“吃茶、珍重、歇”。世稱趙州從谂。享壽120歲,卒谥賜真際大師。

  魚鼓頌

  四大由來造化工,有聲全貴裏頭空。

  莫嫌不與凡夫說,只爲宮商調不同。

  【賞析】

  這是禅詩史中屈指可數的對僧家法器的頌歌之一,且哲理性強,語言平實,闡發了有與無、體與用的空無之理,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意趣斐然的禅理詩。

  一切都是由地、水、風、火四大和合而成,魚鼓也不例外,只不過大自然對它情有別鍾,造化更爲工致而已。有道是“大象無形,大聲希音”,一切精妙全在有無之間。魚鼓有聲,就全在內無。這種內中的空無所有,是最彌足珍貴的。正因爲禅心空靈,所以能生大智慧。人們常常驚歎于禅和子的智慧,卻不知其智慧之源,委實奇謬!最質樸的往往是最真實的,“有聲全貴裏頭空”一句著實令人回味無窮。

  最珍貴的往往是最難得的。兼詩禅之妙的對僧器法規的禮贊之辭常使人如獲至寶。唐僧齊己的一首《剃發》,散發出無限的清涼,只因內中有“金刀閃冷光,一剃一清涼”的妙句;元僧棲賢的一首《鐵缽盂》,何等古樸蒼勁:“鐵缽溪頭洗,冰花六月寒。山僧偶彈舌,引得老龍蟠。”

  明人高啓的《千人石》,亦取境孤清:“池上盤陀石,千人列坐曾。如今趺夜月,唯有一山僧。”

  明僧瞿佑的七律詩《木魚》,則表達了衲子對寺院生活與安泰心境的讴歌:“長廊懸挂發鯨音,鱗甲光芒欲倍尋。跳躍幸離生死海,虛空已斷去來心。阇黎課密鍾常早,長者恩多水共深。龍象有靈能拱護,不隨波浪去浮沈。”全詩大意爲:懸挂在長廊上的魚,發出渾厚的聲音;鱗甲光芒即佛光須加倍努力地去追尋。所幸的是鯉魚跳龍門、已過生死海,進入了清虛之境,斷除了執著世事的俗心。僧家授課頻繁晨鼓早敲,禅師們誨人倦深,共沐恩河。羅漢有靈能拱護興佛大業,不隨波浪在世間浮沈。

  明末高僧真可(1543—1603)的《琉璃燈》,可謂對佛法心燈的極贊,意境虛靜,予人以光:“誰把冰輪擲下方,老禅拈取挂虛堂。升沈雖複憑他力,內外從來本白光。未點金容猶冷淡,才然寶座愈輝煌。莫將龍燈堪相比,不照人王照法王。”

  從谂的另一首詩《蓮花頌》,以生動的形象展示了“煩惱即菩提”的境界。詩曰:“奇異根苗帶雪鮮,不知何代別西天。淤泥深淺人不識,出水方知是白蓮。”

  

✿ 继续阅读 ▪ 賈島~宿山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