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第叁
★劉禹錫(772—842)
字夢得,祖籍河北中山,生于江蘇彭城。進士出身。“弱冠遊鹹京”,“結交當世賢”。因與柳宗元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失敗後遭貶谪。仕途幾經沈浮,遂寄情佛門,“靜見玄關啓,歆然初心會”。作有禅詩數十首。
贈眼醫婆羅門僧
叁秋傷望遠,終日泣途窮。
兩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漸成碧,羞日不禁風。
師有金篦術,如何爲發蒙?
【賞析】
這是一首借疾問道的禅詩。
前六句均寫眼疾之苦:長期患疾,兩眼昏花,羞日怕風,中年之際就衰敗得如同枯朽老翁一般。眼疾實爲心疾,“傷望遠”與“泣途窮”,均暗喻詩人對前途與仕途的無望與無奈。所以,詩人寄心佛門,希望把佛教從天竺帶來的婆羅門醫僧能治好他的眼病,同時療好他內心的創傷。正如姚合在《寄默然上人》所言:“天下誰無病,人間樂是禅。”
同時代的詩人陸暢在《下第後病中》一詩中也略述了病與禅之間的哲理:“獻玉頻年命未通,窮秋成病悟真空。笑看朝市趨名者,不病哪知在病中。”當詩人悟空之後,他體味到“不病哪知在病中”的至理,實爲可貴的醒悟。明代徐渭《贈醫僧》曾言:“窗含絕壁從天落,門繞長江入海流。手绾藥囊醫世上,前身可是藥師不。”詩人劉禹錫所追求的“金篦術”,實爲了“醫世上”,讓世界多一線光明,多一分智慧!
劉禹錫的禅詩,通俗清新,且工于對仗與音律,意境雅俊。如《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中的颔聯“小池兼鶴淨,古木帶蟬秋”句,《題招隱寺》中的“地形臨渚斷,江勢觸山回”句,《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中的“眼前名利同春夢,醉裏風情敵少年”句,均兼詩禅之妙,常爲後人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