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常(752—839)
號大梅,湖北襄樊人,少時出家。初參馬祖道一,聞“即心即佛”之說,立即大悟。後隱居浙江鄞縣大梅山。
幾度逢春
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
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哪得苦追尋?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余。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賞析】
大梅法常是馬祖的得意弟子,深谙“即心即佛”之妙,馬祖詩意地認可他的禅境時說:“梅子熟了。”當他隱居深山後,有人入山遇見他,問他出山之路時,他答道:“隨流去。”好一個“隨流去”。有道是路在腳下,這出山之路,人生的出路,不就在于隨流任運麼
旨同大梅的遺言“來莫可抑,往莫可追”。如此機鋒,足見功力非淺。于是又有人入山探訪,大梅便留下這首詩,遷到人迹更罕的大山深處。
心即是佛,所以曆經寒暑也不變心。孤寂清寒的禅者,持遁世隱淪之念,荷葉爲衣,松花爲食,已同俗界的煙火絕離隔世,已同大自然渾爲一體,同道者又何必苦苦追尋,將世俗之濁氣帶進山中來呢
無奈他又只好另遷他處了。全詩坦白真率,語言平實,“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余”聯,對仗工整,語言樸實,常爲後人提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