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785?)
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大曆進士,爲“大曆十才子”之一。李端“少時居廬山,依皎然讀書,意況清虛,酷慕禅侶”(《唐才子傳》),長于律詩,意境方雅。
同苗發慈恩寺避暑
追涼尋寶刹,畏日望璇題。
臥草同鴛侶,臨池似虎溪。
樹閑人迹外,山晚鳥行西。
若問無心法,蓮花隔淤泥。
【賞析】
慈恩寺爲長安名刹。詩人與同爲“大曆十才子”之一的苗發遊寺避暑,旨在尋覓一方佛國心境的清涼。
首聯即點題,因“畏日”,爲“追涼”,兩人來到了名寺寶刹。颔聯寫兩人投機同趣遊賞休憩的樂趣。頸聯“樹閑人迹外,山晚鳥行西”,深得陶王之妙,其間風情,意適性澹,絕塵離染。尾聯寫他們深味到無心大法就是如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一般,清純絕塵,不爲任何一絲雜念、妄念、俗念所染。
本詩特色在于巧妙化用典故、舊詩及佛典。虎溪、蓮花取自佛禅典故,“山晚烏行西”句化自陶潛的佳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大曆十才子”之一的風流才子盧綸也做過一首遊寺避暑詩:“寺涼高樹合,臥石綠陰中。伴鶴慚仙侶,依僧學老翁。魚沈荷葉露,鳥散竹林風。始悟塵居者,應將火宅同。”(《同崔峒補阙慈恩寺避暑》)塵居如同火宅,而涼寺內不僅有高樹、綠陰,荷露、竹風,還可伴鶴依僧。向往之心,高逸之致,妙手拈來,自不待言。正如李洞所言:“定裏無煩熱,吟中達性情。”(《避暑莊嚴禅院》)
李端的另一首詩《感興》,亦兼詩禅之妙:“香爐最高頂,中有高人住。日暮下山來,月明上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