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張說~山夜聞鍾

  ★張說(667—730)

  初唐詩人。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人。曾于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共四代唐王麾下任文職,爲四朝名相。擅長文辭,尤專律絕,是轉變初唐文風的關鍵人物,其律詩“變沈周典整前則,開高岑後矯清規”,與蘇颋並稱爲“燕許大手筆”。初多應製之作,唱功頌德,“晚谪嶽陽,詩益淒婉”。

  山夜聞鍾

  夜臥聞夜鍾,夜靜山更響。

  霜風吹寒月,窈窕虛中上。

  前聲既春容,後聲複晃蕩。

  聽之如可見,尋之定無像。

  信知本際空,徒挂生滅想。

  【賞析】

  這是一首以禅院鍾聲爲題材的禅理詩。

  鍾聲是中國古代禅詩中取材最多的對象之一,凡與鍾聲有關的詩累計起來不下千余句。名句如孟浩然的“東林精舍近,日暮坐聞鍾”;(《晚泊浔陽望廬山》)王維的“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過香積寺》)裴迪的“林端遠堞見,風末疏鍾聞”;(《青龍寺昙壁上人院集》)錢起的“清鍾揚虛谷,微月深重巒”;(《東城初陷與薛員外王補阙暝投南山佛寺》)劉長卿的“香隨青霭散,鍾過白雲來”;(《自道林寺西入石路到麓山》)綦毋潛的“塔影挂清漢,鍾聲和白雲”;(《題靈隱寺上頂院》)韋應物的“鳴鍾驚岩壑,焚香滿空虛”(《寄皎然上人》)等。鍾聲給人空靈悠遠的清禅之氣,將人帶入無限渺遠的幻想世界。

  張說的《山夜聞鍾》,可謂傳神之作,詩中飽蘊宗教哲理。在一個寒蟾清輝、山深霜風的夜晚,一切歸于靜谧,忽然一陣浩鍾,撞開了詩人想象的柵欄。那仿佛飄自碧虛中的袅袅宏音,聽起來好像在眼前,尋找卻沒有蹤迹,前聲才過,後音又至,縱橫滌蕩,爽心動容,令人心茅塞頓開。原來空靈的世界這般偉麗,又何必執著于生滅之妄念呢

  

  全詩由聞鍾而引發感慨。先寫詩人之清靜閑適,夜臥小歇;複寫環境之清寒虛潔。此時鍾聲浩蕩恍若自天際而來,“前聲既春容,後聲複晃蕩。聽之如可見,尋之定無像”,這四句最是神到之筆。前聲、後聲二句,給人以透不過氣來的壓抑窒息之感,而聽之、尋之,又顯得那般輕靈,甚或有些許稚氣,顯示了一位藝術家心靈世界裏特有的童貞與性靈。語既平實,意性醇濃,實爲難得之作。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