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魏晉南北朝 支遁~詠懷詩

  魏晉南北朝

  ◆支遁(314-366)

  東晉詩僧,佛學家。字道林,世稱“支公”、“林公”。自幼讀經,秀穎過人。早年隱居余杭山,25歲時出家。後入剡州(今浙江嵊縣)沃洲山,建庵養鶴。以好談玄理著稱于當世、與東晉諸多名士如王羲之、謝安等交往過密,常以詩文酬酢,標榜風雅。善寫五言詩,大多描寫山野幽趣,借以抒發佛家超脫之理與色空之念。其詩開一代模山範水之雅風。

  詠懷詩

  端坐鄰孤影,眇罔玄思劬。

  偃骞收神辔,領略綜名書。

  涉老咳雙玄,披壯玩太初。

  詠發清風集,觸思皆恬愉。

  俯欣質文蔚,仰悲二匠徂。

  蕭蕭柱下迥,寂寂蒙邑虛。

  廓矣千裁事,消液歸空無。

  無矣複何傷,萬殊歸一途。

  道會貴冥想,罔象掇玄珠。

  怅怏濁水際,幾忘映清渠。

  反鑒歸澄漠,容與含道符。

  心與理理密,形與物物疏。

  蕭索人事去,獨與神明居。

  【賞析】

  這是一首結合莊老闡揚佛理的我國最早的佛理詩之一。

  作爲一代身披袈裝的兩晉名僧,他多與名士交遊,廣涉莊老之學,玩味有無之玄與太初之境。玄思之際,深感莊老雖逝,其道永存,合于佛途,所謂“萬殊歸一途”。須持無心,不辍反省,不懈修習;須心與理密,形與物疏,方可達到與道符合、與神明居的境界。

  這首融彙佛、道,體現當時佛學與道學合流之佛理詩,飽受當時名士稱贊。後人皎然評其人其詩“山陰詩友喧四座,佳句縱橫不廢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