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次第入門 第二章 佛教緣起及曆史 第十一節 兩大主流的遠行 —— 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

  第十一節兩大主流的遠行 —— 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

  佛教從古印度向外的傳播極爲廣泛,逐漸分成了兩大主流,一個是“南傳佛教”,一個是“北傳佛教”,這是從其源流和地理角度上說的。有的分爲“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這是從所依據主要經典的教義上說的,並不存在褒貶。兩大主流最大不同處在于,南傳佛教的叁藏經典以律藏爲主,其藏經泛稱“聲聞藏”;北傳佛教的叁藏經典以經藏爲先,其藏經泛稱“菩薩藏”。但就整體而言,南傳佛教保存較濃厚的印度原始佛教色彩,也並非僅有小乘教義,北傳佛教則多與傳承地之固有文化融合,以大乘爲主,但也不只限于大乘教義。另外,現存大藏經按照文字的不同,可分爲漢文、藏文、蒙文、滿文、西夏文、日文、巴利文、傣文及英文九個系統,近代佛學者爲了研究整個佛教學說的方便,按照佛教經藏的主要語言體系分爲叁大系,即漢語系、藏語系、巴利語系。

  南傳佛教,又稱“南方佛教”、“南傳上座部”,是指現在盛行于斯裏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及我國雲南省傣族地區等的佛教,是由印度南傳到斯裏蘭卡,以大寺派爲傳承的上座部佛教而後發展起來的。南傳上座部屬于巴利語系,因爲他們的叁藏典籍和許多重要的著作,都是用巴利語寫的。巴利語系有一部完整的叁藏典籍,即“巴利語系大藏經”,這是南傳上座部所傳佛教典籍的叢書。佛教傳入斯裏蘭卡後,于公元前二十九年在馬塔勒的灰寺舉行第四次結集,把曆來口傳心授的巴利語佛典第一次用僧伽羅文字母音譯刻寫在銅片和貝葉上。五~九世紀,斯裏蘭卡多次派遣僧尼到東南亞地區傳教,用各種不同文字字母音譯巴利語佛典,逐漸形成以泰文、緬甸文、高棉文、老撾文和四種傣文字母音譯的巴利語系叁藏典籍。這一系的佛學,近代發展較快,世界上已有許多國家的佛教學者用各種文字翻譯和研究他們的典籍。

  北傳佛教,又稱爲“北方佛教”,是指從北印度經中亞傳入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國的佛教,以及由尼泊爾、西藏傳入蒙古一帶的佛教。佛教自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國內地後,從東漢末年佛教典籍陸續譯出,佛教教義開始與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相結合,並深入民間。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法又與本土的玄學糅合,對佛教經文的翻譯、教義的研究發展、寺院經濟等諸多方面都産生了巨大影響,在隋唐時期達到了鼎盛,形成了幾個大乘宗派,宋代以後,佛教逐漸與儒、道融合。另外,在中國西藏地區,佛教于七世紀傳入後,逐漸形成“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後來又傳到蒙古及西伯利亞等地區。四世紀後期,中國漢傳佛教傳入朝鮮,七世紀以後朝鮮僧人來我國求法,導致了朝鮮禅宗曹溪支派的流行。六世紀前半葉,中國與朝鮮的佛教傳入日本,並迅速成爲日本的主要宗教。北傳佛教的主要的經典是“漢譯大藏經”和“藏譯大藏經”。

  第十二節〓東土氣象———佛法傳入中國

  據史書記載,佛法傳入中國始于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二年),而實際上在此之前已有佛法傳入中國的記載。根據《朱士行經錄》載:“秦王四年,西域沙門室利房等十八人,始赍佛經來華,王怪其狀,捕之獄,旋放逐于國外。”《魏書·釋老志》載:“前漢武帝狩中,霍去病獲昆邪王所獻金人,長丈余,帝以爲大神,列于甘泉宮,焚香禮拜。”等。現代學者普遍認同的是《叁國志·魏志》裴松注,即: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二年),大月氏國使伊存爲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爲較可信的史實。然而佛教史在諸說中,一直以“漢明感夢,初傳其道”的說法最爲盛傳。

  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夜裏夢到一位周身金色的人,飛行于殿庭之間,且頭頂有圓光,次日清晨,就問衆位大臣:這是什麼吉祥的征兆?太史傅毅回答說:根據《周書異記》的記載,在周昭王的時候,就有過五色光貫入皇宮的事情,當朝的太史蘇由上奏昭王說,有個大聖人已經出生在西方,所以顯現這樣的瑞相,一千年後,他的言教會傳到我們這裏,于是昭王當時就下令記載下來。皇上您的夢正是應了這個預言啊!漢明帝聽後,就派王遵、蔡愔、秦景等十八人西去求法。他們一行到達月氏國後,遇到了迦葉摩騰、竺法蘭這二位尊者,用白馬馱著佛經和佛像,他們正想到中國弘法,然後就于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一同來到當時的首都洛陽。皇帝下令增加一個政府辦事機構 ———佛寺,這就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白馬寺,這也是中國有佛教寺院和佛經翻譯的開始。二位尊者在白馬寺翻譯了中國的第一部佛經《四十二章經》,因全經共有四十二章而得名。經文的說理方式平易簡明,每章內容簡短扼要,全經大意是說出家、在家應精進離欲,由修布施、持戒、禅定而生智慧,即得證四沙門果。文中包含了佛教基本修道的綱領。

  新來的佛法受到朝廷的護持,上至百官宮娥,下至黎民百姓,許多人都要求出家,以期修證聖果。皇帝就下令建造了十座寺院,京城外面七座用來安僧,城內叁座用來安尼。從此叁寶皆備,佛法在中國開始流行。不過,這則流傳最盛的佛教初傳說,如以史實的角度來考證,則存在問題,此處從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