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迦絺那衣法會上的開示(能利法師 譯)▪P2

  ..續本文上一頁施們所供養的衣和生活用品。但是如果比丘沒有完成他的夏安居,那麼在戒堂裏舉行迦絺那衣會時,他沒有表決權[19],而且也不能分享衣或生活用品。

  根據佛陀製定的戒律,如果施主們供養生活用品給僧團,在分配時,不能有常住僧與客僧的分別,而應均等共享。如果所供養之物不夠分配給所有比丘,則必須等到足夠時才分;或由僧團集體決定這些物品分配給誰。但是參加過迦絺那衣會並且在會上表示默許的比丘們,在法會後的五個月內,可以在他們自己的僧團中分配到物品,且不必被強行與其他比丘共享。

  最後必須說明的是,參加過迦絺那衣會的比丘僅可以在一定期限內開許戒律中某些相應條款。自從佛製定戒律後,沒有任何人可以對其進行增減。我的意思是說,即使你供養一座無比莊嚴高大的寺院給比丘們,也不能使比丘們對持戒有絲毫的放松。然而,布施迦絺那衣的功德超過其它布施的功德。

  供養迦絺那衣的施主們,同樣也可以獲得五種功德。在論中有雲:“Janeti Sadisam Pakam Patisandhippavarriyam”,意思是“布施供養的功德在今世後世都會有好的果報”。供養迦絺那衣的施主們能獲得:

  1、于任何處無危險。

  2、所食之物皆無毒。

  3、所擁有之財産不爲水、火、盜賊、惡王及惡子女所壞。

  4、衣豐足。

  5、能獲得其它的善報。

  還有一點這裏要強調一下,如果布施迦絺那衣,你將時時快樂;當你參禅或修行時,會較易得到法喜;如果你修行精進勇猛,你將會正確地了知修行的方向與目標,並且能察知自己在用功時的精進或放逸;如果你解悟到無常的道理,進而也可以證悟到苦與無我的道理。由此,你一定能到達涅槃的彼岸。

  祝願所有迦絺那衣的施主們法喜充滿!願所有的衆生都圓證涅槃!

  善哉!善哉!善哉!

  注 釋:

  [1]迦絺那衣巴利文Kathina,意爲功德衣。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中的“迦絺那”條(P.1642下)釋雲:“譯曰堅實、功德,比丘九十日安居行終後,人所供養之衣。此衣依安居之功,有五種之德。”其所述五種之功德與本開示稍有不同。

  [2]此月亦名迦絺那月。在現在的緬甸曆法中,爲第七月的月圓日至第八月的月圓日。約爲公曆每年的11月至12月之間。

  [3]原文爲巴利文Sima,英文釋爲Ordination,是神職授任、頒布法令義。這裏譯Sima Hall爲“戒堂”,此殿堂是專供僧人舉行僧事所用的。

  [4]舉行法會時,戒堂中僅放一套叁衣,其余的衣均置于殿門外。

  [5]做壞色時,以深色爲好,如黑、藍等,其大小如黑色眼仁,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6]此時所選中的比丘念誦“Emom Civaram Adhitthami”叁遍,意爲“我今對此衣作願決定”,此衣即可自己使用。

  [7]即念誦“Imam Civaram Kathinatthaya Sanghassa Dema”叁遍,前文已釋。

  [8]原英文之“內用衣”爲Inner Robe,巴利文爲Antra Vacaka,中文有譯爲安陀會者,即是五衣,實際上是下衣,作覆裙用。“外用衣”英文爲Outer Robe,巴利文爲Uttara Sangha,中文有譯爲郁多羅者,即是上衣,披于左肩上。以上二衣爲比丘之常服。又“夾衣”英文爲Double Robe,巴利文爲Sangadhi,中文有譯爲僧伽黎或大衣者,重大活動或天寒時披于左肩上。聳達惹(Thoundara)長老示一僧伽黎,長約2.8米,寬約2米,爲15條衣,每條6長1短。長老說明,通常是25條,但其做法多不一致。故中文有譯曰“雜碎衣”者,實不錯。

  [9]即作願衣,後文有釋。此處僅譯爲“叁衣”,也有譯爲“但叁衣”,因比丘唯持叁衣故。

  [10]即明相現時前。

  [11]即是受別請。

  [12]《四分戒本·九十波逸提》中第叁十一爲:“若比丘別衆食,除余時。余時者,病時、施衣時、道行時、乘船時、大衆集時、沙門施食時,此是時”。

  [13]原文如是說。

  [14]比丘得衣後,此衣若爲己用,在沒有其他比丘的情況下,自己對衣作願決定,須念叁遍“Emom Civaram Adhitthami”後才能使用。

  [15]比丘得衣後,在有其他比丘在的情況下,須交僧團分配。

  [16]在緬甸,須在五個或五個比丘以上的僧團中才能作羯摩法分配。

  [17]他比丘得衣後,在用之前仍須對衣作願決定。

  [18]相當于兩件單衣。

  [19]即是無資格參加迦絺那衣法會。

  --------------------------------------------------------------

  本文發表于:法音 2000年第9期 (總第193期)

  

《迦絺那衣法會上的開示(能利法師 譯)》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