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施们所供养的衣和生活用品。但是如果比丘没有完成他的夏安居,那么在戒堂里举行迦絺那衣会时,他没有表决权[19],而且也不能分享衣或生活用品。
根据佛陀制定的戒律,如果施主们供养生活用品给僧团,在分配时,不能有常住僧与客僧的分别,而应均等共享。如果所供养之物不够分配给所有比丘,则必须等到足够时才分;或由僧团集体决定这些物品分配给谁。但是参加过迦絺那衣会并且在会上表示默许的比丘们,在法会后的五个月内,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僧团中分配到物品,且不必被强行与其他比丘共享。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参加过迦絺那衣会的比丘仅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开许戒律中某些相应条款。自从佛制定戒律后,没有任何人可以对其进行增减。我的意思是说,即使你供养一座无比庄严高大的寺院给比丘们,也不能使比丘们对持戒有丝毫的放松。然而,布施迦絺那衣的功德超过其它布施的功德。
供养迦絺那衣的施主们,同样也可以获得五种功德。在论中有云:“Janeti Sadisam Pakam Patisandhippavarriyam”,意思是“布施供养的功德在今世后世都会有好的果报”。供养迦絺那衣的施主们能获得:
1、于任何处无危险。
2、所食之物皆无毒。
3、所拥有之财产不为水、火、盗贼、恶王及恶子女所坏。
4、衣丰足。
5、能获得其它的善报。
还有一点这里要强调一下,如果布施迦絺那衣,你将时时快乐;当你参禅或修行时,会较易得到法喜;如果你修行精进勇猛,你将会正确地了知修行的方向与目标,并且能察知自己在用功时的精进或放逸;如果你解悟到无常的道理,进而也可以证悟到苦与无我的道理。由此,你一定能到达涅槃的彼岸。
祝愿所有迦絺那衣的施主们法喜充满!愿所有的众生都圆证涅槃!
善哉!善哉!善哉!
注 释:
[1]迦絺那衣巴利文Kathina,意为功德衣。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的“迦絺那”条(P.1642下)释云:“译曰坚实、功德,比丘九十日安居行终后,人所供养之衣。此衣依安居之功,有五种之德。”其所述五种之功德与本开示稍有不同。
[2]此月亦名迦絺那月。在现在的缅甸历法中,为第七月的月圆日至第八月的月圆日。约为公历每年的11月至12月之间。
[3]原文为巴利文Sima,英文释为Ordination,是神职授任、颁布法令义。这里译Sima Hall为“戒堂”,此殿堂是专供僧人举行僧事所用的。
[4]举行法会时,戒堂中仅放一套三衣,其余的衣均置于殿门外。
[5]做坏色时,以深色为好,如黑、蓝等,其大小如黑色眼仁,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6]此时所选中的比丘念诵“Emom Civaram Adhitthami”三遍,意为“我今对此衣作愿决定”,此衣即可自己使用。
[7]即念诵“Imam Civaram Kathinatthaya Sanghassa Dema”三遍,前文已释。
[8]原英文之“内用衣”为Inner Robe,巴利文为Antra Vacaka,中文有译为安陀会者,即是五衣,实际上是下衣,作覆裙用。“外用衣”英文为Outer Robe,巴利文为Uttara Sangha,中文有译为郁多罗者,即是上衣,披于左肩上。以上二衣为比丘之常服。又“夹衣”英文为Double Robe,巴利文为Sangadhi,中文有译为僧伽黎或大衣者,重大活动或天寒时披于左肩上。耸达惹(Thoundara)长老示一僧伽黎,长约2.8米,宽约2米,为15条衣,每条6长1短。长老说明,通常是25条,但其做法多不一致。故中文有译曰“杂碎衣”者,实不错。
[9]即作愿衣,后文有释。此处仅译为“三衣”,也有译为“但三衣”,因比丘唯持三衣故。
[10]即明相现时前。
[11]即是受别请。
[12]《四分戒本·九十波逸提》中第三十一为:“若比丘别众食,除余时。余时者,病时、施衣时、道行时、乘船时、大众集时、沙门施食时,此是时”。
[13]原文如是说。
[14]比丘得衣后,此衣若为己用,在没有其他比丘的情况下,自己对衣作愿决定,须念三遍“Emom Civaram Adhitthami”后才能使用。
[15]比丘得衣后,在有其他比丘在的情况下,须交僧团分配。
[16]在缅甸,须在五个或五个比丘以上的僧团中才能作羯摩法分配。
[17]他比丘得衣后,在用之前仍须对衣作愿决定。
[18]相当于两件单衣。
[19]即是无资格参加迦絺那衣法会。
--------------------------------------------------------------
本文发表于:法音 2000年第9期 (总第193期)
《迦絺那衣法会上的开示(能利法师 译)》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