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的修行方法(四攝法)
攝(nie):是收斂.聚集的意思。
四攝法:就是可以親近一切衆生,將其收斂.聚集到止息諸惡.常修善法.趣向解脫.回歸自性.自利利他的道路上來的四種修行方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布施:
怎樣的布施才能收斂.聚集衆生,止息諸惡.常修善法.趣向解脫.回歸自性.自利利他的道路上來哪?
一.對沒有知識.沒有生産技能,而生活貧困的衆生常施以資財救濟.技能教育,令其擺脫生
活的困境。(財施)
二.對正陷于苦惱.不安中的衆生,關心呵護,施以救度,令其煩惱.痛苦減滅,給他們帶來
安逸.甯靜的生活。(愛施)
叁.對愚昧無知.不明事理的無明衆生,常以科學知識.佛法道理進行善佳開導,使其智慧增
加,脫離愚昧無知,顛倒夢想的生活。(法施)
用以上叁點對衆生施以無畏的援助,可以使修行者易于親近衆生,衆生也樂于親近這樣的修行者。
這樣,修菩薩道的修行者,才能把欲增長智慧,擺脫煩惱.痛苦束縛,趨向解脫的衆生,收斂.聚集到止息諸惡.常修善法.趣向解脫.回歸自性.自利利他的道路上來。才能對衆生伺機進行方便教化,授以清淨解脫之法。
愛語:
修行菩薩道的行者,要想親近各個階層的衆生,弘法利生。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表裏如一.爲人師表.心口一直.品德高潔。
不要說一些“惡意”的妄語(欺詐).離間語.粗惡語.輕薄語。
對修行日漸進步的衆生要誇獎.贊美.激勵,使其更加勤奮.努力.精進向上,增長智慧。
對修行遇到困難.挫折.苦惱.不安的衆生,要好言安慰,善佳引導,令其克服困難,繼續精進修行,趣向解脫,道心不退。
對衆生行使惡業的時候要善佳勸阻,令其惡行止息向善,伺機授以方便解脫之法。
修行菩薩道的行者如是做到,便可以贏得衆生的信賴,親近大多數的衆生。將其收斂.聚集到止息諸惡.常修善法.趣向解脫.回歸自性.自利利他的道路上來。伺機方便教化,授以清淨解脫之法,自利利他。
利行:
利行,就是做一切利益衆生的事(業)。
修菩薩道的行者爲了救世度生,就要常行利益衆生的事(業)。
修行菩薩道者在世間,無論是身處權力至上的帝王,還是一方父母官員,還是腰纏萬貫的富翁,都應該平等看待一切衆生,不應心生傲慢。
對衆生應該自謙如奴仆,慈悲利衆生。
如是做種種利益衆生的事(業),便可以親近大多數的衆生。將其收斂.聚集到,止息諸惡.常修善法.趣向解脫.回歸自性.自利利他的道路上來。
同事:
菩薩要想救世.弘法.度生,就不能遠離衆生。要貼近生活,貼近群衆,與衆生勿起隔膜。
就必要與衆生共同地生活.學習.工作在一起。這樣才能了解衆生的生活境遇,知道衆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才能乘衆生的志趣.秉性來伺機教化,授以方便清淨解脫之法。只有貼近衆生.貼近群衆,與衆生不起隔膜,才能得到衆生的信賴與友誼。
如是于衆生共同生活.共同學習.共同工作,主動自覺地去親近衆生。才能將大多數的衆生,收斂.聚集到,止息諸惡.常修善法.趣向解脫.回歸自性.自利利他的道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