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85▪P2

  ..續本文上一頁陀佛”。你不要看這就是大乘的教法。

  一聲南摩阿彌陀佛如何包含四種菩提心,如何去了妄心,消了習氣?爲何及如何死心踏地的去念?

  我們大衆熏修念“南摩阿彌陀佛”,這就是菩薩道,此相聞到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南摩阿彌陀佛”,你不要想去利益衆生,你念阿彌陀佛,即是發菩提心,念阿彌陀佛即是伏住菩提心,聞阿彌陀佛就是明菩提心,一念達到了你明了了,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你已經得安心了,就是叫出菩提心;你往生就是究竟菩提心,你對此世界彼世界不二了,此世界是妄心,彼世界是真心,真心妄心在哪裏?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心顯露,此世界是妄心顯露;妄心跟真心的距離在哪裏?實在是沒有距離啊;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心的顯露,一旦你了解了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你全部真心的顯露“南摩阿彌陀佛”,你就徹底的沒有了妄心;既然有了妄念你就把它當做習氣,這只是我的習氣而已;了解真心,南摩阿彌陀佛就是我真心的全部顯露;真心顯妄心即除;所以呢我們常常在外面念阿彌陀佛,就是大乘的菩薩,就是發菩提心,就是大家在一塊念“南摩阿彌陀佛”,所以我們要對念佛生起信心;不要去想七想八的了。所以我勸大家死心踏地的念“南摩阿彌陀佛”,不要再東跑西顛了,你這一念“南摩阿彌陀佛”已經得到佛陀究竟的果位,無佛可成無衆生可度當體即是;度衆生就是供養無量諸佛,供養無量諸佛而不離衆生;衆生和佛,一個是法一個是心,說無生吧沒有衆生可度,說無相吧,衆生都在;

  衆生在的這個體就代表一切法,在一切法裏邊生出“南摩阿彌陀佛”的信心;所以我們要死心踏地的安住在“南摩阿彌陀佛”身上;一心的念阿彌陀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什麼叫念而無念呢?無念是什麼體啊?無念就是無住體,念就是法體;法而無法就是空有不二,就叫念而無念;你念的體裏面實在是沒有一個念的心,因爲念的心是叫有住心啊,是在念的體裏面,萬一住到哪邊,到法裏面去了;所以顯現出來的法就是沒有顯現出我的真正我;所以呢顯與不顯真心流露啊,是你真心安住在哪個地方,他顯與不顯已經無礙,他顯出來的名號正好顯出我們的真心啊,南摩阿彌陀佛出來就了知我的真心啊,真心無住,一切無住故;無住就實相現前;南摩阿彌陀佛代表一切相,一念阿彌陀佛一切相,相中無住叫真心,無住真心即顯相,此相即是無相,叫離相,離相就是離名說相;離名說相是真相,離言說相是真身,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你這一聲阿彌陀佛念下去,真正的是句句真言,句句真實,句句圓滿,句句在菩提心上;句句相應,你不是在發菩提心嗎?所以念阿彌陀佛,就是地藏菩薩在救度一切衆生,念阿彌陀佛就是一切衆生大智慧開,念阿彌陀佛就是普賢行願,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大悲普化,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大勢至菩薩威神之力,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十方諸佛護念,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十方菩薩正在依止,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十方衆生正在被度,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護持正法,荷擔如來家業;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發無上菩提心,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伽藍聖衆;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韋陀護持;護持你一念心故;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伽藍護身;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韋陀護心,所以韋陀菩薩什麼菩薩都被你念了;所以你這一聲阿彌陀佛念下去是多麼的圓滿,你怎麼不對他生起無上的信心呢?

  所以說,聞到阿彌陀佛此心即安,不求善也不求惡,不求壞也不求好,全是阿彌陀佛;全是阿彌陀佛,哪有我住呢?死與不死,生與不生,已經無關緊要了,不在乎自己生也不在乎自己死,也不在乎自己來,也不在乎自己去;是來是來的因緣,是去是去的因緣;難道如來有來有去嗎?所以呢度衆生永遠在度衆生,你心已了,沒有我度,因爲我的衆生已經在光裏面了,哪有我去哪有我來呢?所以此身與法界生滅的體相應,我們來此世界,在此世界,以生滅心會生滅相,但是呢生滅體並不礙無生相,並不礙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所以要這樣的來念南摩阿彌陀佛,所以呢徹底的安心了;我們這些人一定要死心踏地的對阿彌陀佛,菩薩道生起無上的信心。所以“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全體真如啊;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全體真如。

  這個裏面:“無有法”就是“舍念”之意,前面講無相,無量光無量壽,還有個我在無量光,無量壽;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還有個與我對立的東西存在著,現在呢:無量光沒有我的相,無量壽沒有我的心,我無住之心,無住之相,都不存在;本不存在;沒有一個“我要無住啊,我要離相”本來無住本來無相,無相就是遍莊嚴,無住就是清淨法身,本來是“南摩阿彌陀佛”;是個相啊,就是究竟覺;就是如來實相,實相之意,究竟覺就是你悟的一刹那,後面講離心緣相,就是當下,離心就是實在是沒有我心的這個念了,實在是沒有一個單獨的心存在;

  心本無住,以爲可住正是輪回之騙,念本無生,法本無有

  心在現在過去未來,了不可住,不是說我要離它,本來你也住不了,你說“我要離心”,哪你昨天能住得下來嗎?明天能住得下來嗎?現在能住得下來嗎?實在本體就是無住的,不是我要離住,我本來就是無住,我哪一天有住呢?說你有住能住得下來嗎?你鋼筋放在外面一點點的敲,最後面就沒有了;何況我們這個念能留下來多長時間呢?刹那刹那的就過去了,何況我們一刹那有900個生滅呢?900個生滅的念中哪個念是你的呢?實際上是從來就沒有住過,你要住無非是妄心呢?但是呢實體實在是沒有住的,就是我們當下每個念,是從來就沒有住過的,實相上就是沒有住過的,是我們認爲有住,你的認爲實在是不存在的,你認爲有住!有住!!,每天在上面跑來跑去的,越動越妄越炒越亂,所以呢你老是在這上面下功夫幹什麼呢?你了解我現在吃飯穿衣睡覺,本來就是無住的,現在過去未來心了不可得,它是本來無住的,並不是我們要證到無住,本來我就無住,哪一天不在清淨之中呢?因爲離心本來離心故;離開心就沒有緣相,沒有攀緣之相,沒有攀緣之相,就是大真如啊;如如不動啊;真就是真見,一真法界,如如不動。無來無去。如:即一切法界事事圓融,真:即是一真法界理;如水即波,波即水;實在是一個大真如啊。

  故六祖大師講:不是幡動不是風動,是仁者心動;心動什麼呢?就是妄心生起啊;如果你沒有妄動,衆生是你相,衆生生之心就是無生之心,哪有什麼衆生可度呢?沒有衆生可度哪來生心呢?生心是妄念啊,沒有我人衆生壽者相,沒有對立了,實在是個真如之相。所以“實在是無有法名爲菩薩”,這個“名”即是斷念之意,名就是無有法,無有法實在是斷我們的念頭,你的念頭生起的時候,不就是法嗎?實在是沒有法,你要有法,無有法就是無念,無念就是無住,有人講了,我動念的時候難道我不動念嗎?不動念不是木頭嗎?哪就錯了,是你在動念頭的念的這個體,是無法可得,是無住體,哪吃飯穿衣睡覺,是念還是不念呢?實在吃飯穿衣睡覺這個體啊,法裏面是什麼呢?當體無緣,你不要生出第二個念頭出來,吃飯的時候就老實吃飯,不要生出另外一個念頭;吃飯睡覺一直在過程之中,這個就象水裏面的波一樣,所以佛教裏面講叫清淨則生實相,則生實相:就是說你不斷的安住在這個法裏面,你不斷的會清淨現前;則生:即你的實相不斷的顯露出來,你就可以看到,那你這樣的堅固故,你現生中得大受用,不但你能見到化身,還能見到報身,還可以見到法身;

  法身見清淨體,而清淨體呢你有清淨的感覺,比如“我很清淨,我有清淨的感覺是什麼呢?”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念頭呢?這個念是什麼?這個念是道上的,因爲法身跟報身是一體的,你有清淨之體相應故,必有清淨之心,莊嚴之相,就象吃飽了臉上有紅潤的感覺,歡喜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因爲吃飽了,但吃飽了有體嗎?吃飽實在沒有體,但是呢你有血液循環濕潤的感覺,是意識;所以清淨是報身莊嚴是利他的,你與法身相應必有利他功德顯現,因爲法身報身是不二的,因爲法身是斷言詞的,是絕對體;但是報身有相對體,我感覺到我很清淨,我問你清淨是對是錯呢?

  清淨有二,一個是心裏面出來的,與法相應故;得到的體;第二個是外面進來的,就是說我給你看了一部電視,在妄裏面生起的一種歡喜心,有時候內心也産生一種清淨的感覺,似乎也是一種暫時的清淨,我問你這個清淨是假的是真的?也是真的。你就說社會上得到名啊利啊,色啊;找一個好妻子啊;你很快樂;我問你“這個快樂是假的是真的?”這個也是真的,不是來自外面的,確實是來自心裏面的;但是這種清淨太無常了,很快的在你心中一閃就沒有了;說它沒有了呢,你又去強烈的追求,産生煩惱;就象我搶銀行得到很多錢,這個解脫也很真實啊,但是很快就被人家抓住了,槍斃了;你在外面取的時候,你就一定有得失,你在外面得到的這個體,清淨本來在心中,佛陀說:世間的解脫太無常了,會令你更多的痛苦相續;不應該這樣的求啊,應該從內在裏面找啊,內在的清淨才是真實的;你象伏煩惱啊,發菩提啊,也會得到一些解脫,但是這種清淨還是不是真實的,還有究竟的清淨,法身報身跟化身現前,法報化身都在相對之中,法身的清淨是自己能量裏面出來的,如果你得到法身的清淨,不需要外面任何的資源,也不要內在的任何修行,自己發出來了;就是:看到世界能有無量的諸佛刹那時間顯現出來,這是法身的顯現;證量上面獲得清淨的體,可以見到諸佛;你自己得到的哪個清淨,看到諸佛的清淨還在相對之中,所以我們要不在化身裏面得清淨,要不在報身裏面得清淨,要不不斷的修行你可以得到法身的清淨。

  得到法身的清淨的時候是什麼樣呢?十方諸佛彈指之間就顯現出來了,報身的清淨能見到無量的菩薩,在此世界可以得種種戒啊,六度波羅蜜都會現前,看到衆生都是佛的顯現,可以看到諸佛現前;化身的清淨:你現在看到金剛經你就會生出這樣的清淨,只要你對金剛經實在的生出信心了,一定有化身的清淨;化身的清淨就象阿羅漢一樣,得到種種體;所以呢這裏面有證量的,一切聖賢皆以無爲而有差別。前面講過聖跟賢是不一樣的,無爲就有差別;阿羅漢又不一樣,有信心,有小乘,有大乘,只要有心性相應者,必有信心、小乘、大乘的種種清淨,但這種清淨的快樂都是來自于阿羅漢究竟之體,那菩薩也是一樣的,有究竟的大乘菩薩,凡夫菩薩,和信心菩薩,信心菩薩是沒有信仰的,菩薩是一,菩薩絕對只有一個;他方世界所有十方世界菩薩只有一個,因爲報身只有一個;法身只有一個,菩薩有無量個;衆生有無量個;

  所以我們看到無量的菩薩,其實就是一個。十方諸佛都叫古佛,十方菩薩都叫古佛;十方衆生呢?你悟了以後你也是一尊古佛;什麼叫古佛?古佛就是在我們的法身究竟處;我們沒有悟之前,就不講是古佛,但是你明了之後,有人說你是某某祖師再來,往往把這些大德作爲再來的人,就是跟善相相應的體,就認爲你是什麼菩薩什麼祖師再來。不會說跟惡相相應,如果你跟惡相相應,就是說你是阿修羅再來,不能這樣說,只是你心性裏面跟他相應,所有的菩薩都是依古佛出世的,淨空法師也講此娑婆世界是一個古老的世界,其實他心性裏想講的就是古佛;古老的世界就是究竟佛;多有菩薩在此示現,在華嚴境界所有的賢位跟聖位,聖位就是十地嗎;賢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叫賢位,叫普賢之德,地位就是聖位,在小乘來講就是阿羅漢,初果二果叁果屬于賢位;叁賢位,安住位,只是安住于佛法,還沒有得到究竟解脫;所有上述各聖賢,都是以無爲體而有差別;六祖大師講“淫心即佛心,斷淫即法身”,爲什麼不講“淫心即法身”呢?淫心不是法身呢,只有斷淫,就是斷分別之識才是法身呢?見不到法身,只是佛性而已;佛性就是金礦裏面的金子,他確實是金子,但是煩惱未斷之時,實在是看不到啊;全是煩惱啊;煩惱一斷,全部金就顯現出來了;斷煩惱者就是斷分別心;分別一斷,法身即現;法身一現,即見如來。南摩阿彌陀佛。

  

  

《《金剛經》系列開示 85》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