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諸子等于火宅內樂著嬉戲
就像我們六道衆生在叁界裏面,無量壽經講、《法華經》講,“深著世樂”,樂著嬉戲,不曉得災難現前。
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
不覺不知麻木不仁,不曉得災難現前,不驚不怖不是定力,是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火來逼身,火代表煩惱,叁界是一定有煩惱的,沒有真正心安的地方,只是有福報的時候,感覺到暫時的心安,這個不是真實的。
苦痛切已,心不厭患無求出意。
無求出意,在裏面不想著要出去,很多學佛的沒有念頭怎麼出叁界,沒人教化不知道,學佛只想著求富貴,學佛的第一個標准是出叁界,最低標准是證果,證果就是出家界。我們求生西方世界,要厭離娑婆,我們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放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放不下,極樂世界沒份。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六道輪回,被娑婆世界粘住了,粘的很死,擺脫不了,我們被很多事情,被名、被利粘住了,這一生被情粘住。這叫無求出意。
舍利弗是長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
佛是有智慧、有福報的。
當以衣裓若以幾案從舍出之,複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門而複狹小,諸子幼稚。
這個幼稚指,六道衆生沒有智慧。
未有所識,不認識不知道,亦著戲處,我們都貪戀,我們人道貪戀人道,念著戲處,或當墮落,不久就會墮落,爲火所燒就是說有煩惱,火代表煩惱,我當爲說,怖畏之事,講利害關系,此舍已燒,已在燒,宜時疾出,趕快出去,叁界不是我們的家,沒有任何值得留戀,無令爲火之所燒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諸子,汝等速出,趕快出去,父雖憐愍,善言誘谕,代表佛陀雖然苦口婆心勸我們,而諸子等,樂著嬉戲,不肯信受。
這是真話,現在是不是這樣的,叫他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叫他聽聞正法,他說沒有時間,說沒空,我要去逛街,我要去玩,我還有很多事情,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太普遍了,不要說不學佛的,學佛的都是這樣,不知道這個大事情,不知道哪個重要,所以《八大人覺經》第一經文告訴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經常要提醒,無常隨時到來,到來怎麼辦,不學佛的沒有這個機會,我們學佛的不能錯過出離叁界的這個機會。世間的事情,這個事情沒有辦、那個事情沒有辦,來一個災難,一口氣不來,你看有沒有用,不要認爲錢很多、地位很高、我們有地位、有房子,臨終沒有一個是自己的,“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經典提醒我們要覺悟,當下即空。當下就要放下,這裏講的,樂著嬉戲,不肯信受。去玩,去世間的娛樂,買門票,一千塊錢,上次看馬來報紙講,新加坡演唱會一千塊都有人去,聽經聞法免費的都不來,這叫不肯信受,這個我們有體會的,就是說,衆生是聽騙不聽勸,講假的他會去聽,真的未必肯信。經文講爲什麼不肯信。
不驚不畏,不是定力,是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事情,了無出心,根本沒有出離心。所以佛法講發菩提心,前提是有出離心,學佛如果沒有出離心,很難這一生成就的,出離叁界的心,出離十法界的心。
亦複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爲失,
不懂得什麼叫做火,火就是煩惱。也不懂得什麼是放下,世間法沒有教我們看破放下,佛法教我們看破放下,看破什麼?放下什麼?看破假相,放下假相,我們苦就苦在把假當真,真的迷失了,苦在這裏。所以這裏講的雲何爲失,不曉得失去了什麼。我們迷失掉了智慧,迷失了德性,迷失了叁十二相、八十種好。
但東西走戲,視父而已。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舍已爲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爲所焚,焚就是墮落、燒掉,法身慧命墮落
我今當設方便,佛慈悲到極處,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
六道衆生裏,如《地藏經》所講,如果不出六道,在叁惡道時間長,善道時間短,在六道裏面,如果不出去,一定是叁惡道是老家,爲什麼貪嗔癡這麼重,在叁惡道習氣太重、時間太長,把貪嗔癡當成真的,經文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
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
這是佛陀知道衆生的根性,知道我們六道衆生迷在什麼地方,所以先用很多方便,讓我們先出離。
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先哄哄我們啊,佛菩薩哄我們出離。
如此羊車牛車,表法,今在門外可以遊戲,這個代表叁乘,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來,佛用羊車、鹿車、牛車引我們出來;到最後告訴我們,最後回歸一乘。
隨汝所欲皆當與汝,只要你們肯出來,你們自己選擇,
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
佛先用法執來破我執,最後法執也不可得;佛用出世間法破世間法,用佛法對治世間法,最後告訴我們佛法也不可得。這是《法華經》講的究竟圓滿。
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複障礙,其心泰然。
這就出來了,這些人出來是沖著什麼出來的,沖著羊車、牛車、鹿車。
歡喜踴躍。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
這裏講的一果、二果、叁果、四果,證果;
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其車高廣,衆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又于其上張設幰蓋,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寶繩交絡,垂諸華纓重敷婉筵,安置丹枕。駕以白牛,膚色充潔,體姝好有,大筋力,行車平正,其疾如風,又多仆從,而侍衛之。所以者何,是大長者,財富無量,種種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財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這個小車指的是羊車、鹿車;
今此幼童,皆是吾子,愛無偏黨,我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無量,應當等心各各與之
平等的心各各與之,就是說佛希望衆生快快跟佛一樣成佛,不是佛以下的聲聞、緣覺、菩薩,但是衆生不能夠一步到位成佛,不得已分爲聲聞、緣覺、菩薩,最後告訴我們,聲聞、緣覺、菩薩最後還是要放下,最後究竟成佛。
不宜差別,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給一國猶尚不匮,何況諸子。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望,舍利弗,于汝意雲何,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甯有虛妄不。
開始弟子誤會,爲什麼佛開始不把最好的講出來,到現在才把最好的說出來,因爲衆生不能接受;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長者,但令諸子得免火難,全其軀命,非爲虛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爲已得玩好之具,況複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濟之
佛希望六道衆生能出離,用了很多的方便,只要能出來就好。
世尊,若是長者乃至不與最小一車,猶不虛妄,何以故,是長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緣,無虛妄也,何況長者自知財富無量欲饒益諸子。等與大車,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來亦複如是,則爲一切世間之父,于諸怖畏,衰惱憂患,無明暗蔽
這是指六道、九法界,尤其指六道。
永盡無余,而悉成就無量知見,力無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羅蜜,大慈大悲常無懈倦,
佛的慈悲是沒有懈倦的,是永恒的。
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叁界朽故火宅,爲度衆生
佛來六道裏面,就是爲了度衆生的,所以我們學佛有一句話“衆生無邊誓願度”,這個道理很深,學佛要從這裏學,佛來到世間是來救衆生的,我們學佛明白,也要跟佛陀出離世間,也要爲衆生做點事,我們到了一個地方,一下飛機一下火車,第一個念頭,我們能爲這個地方的衆生做點什麼,這個很重要,容易破我執。在叁界內不要去發展,沒有什麼發展,叁界都是假的,如果我們真的覺悟了,世間所謂的事業一切都是假的,臨終的時候其實都是一文不值,學佛要覺悟,道業才是真的,事業是生滅法,不究竟的,遇到佛法幫助我們成就道業。
爲度衆生,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愚癡暗蔽,叁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幫助我們成佛。見諸衆生爲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我們再富貴也避免不了。
亦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永遠離不開,又以貪著追求故
沒完沒了(受種種苦),現在世間法大家都有體會,講到“鈔票永遠少一張,屋子永遠少一間”,沒有滿足的,這是貪欲。“欲令智昏,利令智迷”,欲、利使我們的智慧昏迷,現受衆苦,爲什麼受這個苦,是我們造了這個不好的因,願消叁障諸煩惱,因爲我們迷惑,所以造業;
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現在這個苦將來還要更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困苦(八苦),愛別離苦,我們喜歡的總有一天要離開,怨憎會苦,我們在六道裏面無始劫來,冤親債主沒完沒了,不會讓我們過好,如是等種種諸苦,衆生沒在其中,淹沒在其中離不開,我們要覺悟。
歡喜遊戲
這個歡喜遊戲不是真正的歡喜,是刺激的歡喜,不曉得(是假的),在以前有一個故事,一個小朋友、九歲的男孩,跑到娛樂園,那是養鳄魚的地方,突然竄出幾個鳄魚把他吃掉了,父母悲痛欲絕,小朋友不曉得是危險的地方,這是真人真事。鳄魚的地方寫了警示牌,我們要覺悟,同樣道理,我們六道衆生也是這樣的,六道真有歡喜遊戲嘛?(沒有)。
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曉得厭離,不曉得出離,不求解脫,學佛的人要覺悟,要求解脫;于此叁界火宅東西馳走,跑來跑去,雖遭大苦不以爲患,沒有認識到,佛來幫助我們是離苦得樂的。舍利弗,佛見此已,便作是念,我爲衆生之父,應拔其苦難,予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
佛給我們的樂是真正的,智慧裏面有一種樂,清淨心裏面本來有一種樂,世間的樂有一種副作用。世間法講,“樂極生悲”,佛法的樂不會生悲的,極樂世界的極樂是我們性德,本來就是極樂,清淨就是極樂,世間法的樂會變成苦,世間法的苦不會變成樂,苦永遠苦下去,樂會變成苦,佛法裏面的樂是永恒的,如果我們真覺悟,我們就會羨慕阿羅漢、羨慕菩薩、羨慕佛,那是我們六道沒有辦法想像的,所以我們學佛,要恢複我們的樂,自性裏面本來有真樂。
舍利弗,如來複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于方便,爲諸衆生贊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
佛說了,如果我直接把佛的境界給六道衆生凡夫,衆生接受不了,沒有這個福報,不得已用方便,通過方便達到佛的究竟境界。爲什麼我們直接勸衆生去西方極樂世界不能接受,不容易,去極樂世界是多大的福報,是做佛,他想不想做佛、他願不願意做佛,他不曉得,不曉得成佛的好處,迷在世間小恩小慧的福報,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不讀淨土叁經一論不曉得極樂世界的富貴,佛是本來想把最好的給我們,衆生沒有福報接受不了,不得已分幾步走。
衆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諸衆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爲叁界火宅所燒,何由能解佛之智慧。解不了。舍利弗,如彼長者,雖得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佛給我們說法,直接講佛的境界我們不能接受,我們聽不懂,所以才說法49年,都是解釋,最後達到佛的智慧。
《《妙法蓮華經》講解內容(1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