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修與氣脈明點▪P2

  ..續本文上一頁處,是不是靈妙虛通,是不是有落處,有執著,是不是坐在那裏一塊,或者緊張,或者沈重一堆,就看得出來。他坐在那裏,好像沒坐一樣,輕飄飄的,空靈的很,他就修得好,就修得殊勝。我們往往有這種比喻,像溪水,他透明、清徹活潑,魚在裏面遊動,虛通自然,他能夠隱現虛空的境界,這是形容它,。

  一個人離開肉體,有的修行人意生身什麼的,他沒有把身體化掉,那麼也在于他作用處不究竟,他借用了一個另一種能量,變一個身體出來,但不一定是究竟的,印度外道都有,能夠從頭頂上飛一個身體出來,但是禅和密就是要把身體化掉,把你的思想執著化掉,化得和覺性的虛空光明完全不二,而且不僅是化自己,和你接觸的人都化掉,而且這裏面,具備一切智慧、福德、慈悲、願力、莊嚴、妙用,都能變化,沒有光的光,沒有用的用,一切平等,就是這樣,沒有道可成,沒有衆生可度,證到最後就是這樣,就是成就。沒有成就相,成就也不居,就是這樣用,一切衆生都是你的化身,因爲當一個衆生想念你的時候,你的作用就在他裏面出現,宇宙的萬法都是你的作用,因爲你是平等一片,因爲靈妙的覺性遍一切處,任何地方都是你的作用,就是千百億化身,雖說修到後來,修道的人怎麼會相似,這說明一體的體現,覺性當中當你證的,這個時候都是一樣的,這種很相似的,好像佛佛道同,祖師和祖師都是這個口氣,都是一樣說話,這就是道同,道是不二的,當你融入到的時候,好像都是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就是很親切,很自然,就這個樣子。當你沒有融入的時候,你是你,我是我,執著重的人他有個東西在那裏,執著輕的,他這個東西融化了,就是這樣子。

  所以說,衆生世界因爲執著不同,所以顯出差別,當你沒有執著的時候,他顯出平等不二,首先你要悟到不二,證到不二,再去消融不二中的差別境界,當你消融了沒有什麼可消融了,就會發現衆生本來成就,發現了衆生本來成就,諸佛菩薩的成就也是我的成就,本來沒有另外成就,這是最後的發心,最後的明白,一切的差別本來就是差別,本來就存在差別,不要有意去改變它的差別,一切衆生的輪回,就是涅槃中的輪回,沒有必要去改變他們的輪回,才達到涅槃,不要試圖去度衆生,這是自然發生,在本位中顯現的,你什麼也沒做過,你什麼也沒說過。

  一個人最珍惜,最珍貴的就真正的明白,明白地很透徹,禅宗講徹悟了,好了你沒事,就這樣過去,它自然會虛朗而照,自然會融化一切,但也有差別,有的人融化得快一點,有的人融化得慢一點,這不要緊,你是徹底明白了,自然會起大機大用,一個徹底的人,他不會故意標榜自己,顯示自己,我成就很高,我有神通,我有什麼奇特。他沒有,他是非常平常而自然,他覺性裏面是空靈無礙的,沒有東西的,這才是道。

  如果一個人他故意體現自己,我怎麼樣,就和覺性不相應,當我們在覺性平等當中,顯現衆生的時候,或者佛祖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沒有分別,直接顯現的,明明白白,但他知道差別,我們沒有差別,又知道這一切有差別,因爲差別,我們有差別的用,我們可以應這個差別起用,但是體性沒有差別,用的時候沒有差別,這就是機用了,就是大起大用。就是能量有大小,畢竟有身體,畢竟在生活當中,那麼用多了會累,也會有一些影響,在這個時候,要適當地用,畢竟帶著肉體的,雖然能化作光明,但這種光明在與衆生接觸當中,是有業力的,業力也是虛通的,他也到你光明裏來,(過來在覺性當中化掉)所以這裏有一個度的問題,一個道上的適當的問題,他這裏要顯現機緣,攝受和不攝受,怎麼轉,用到什麼程度,他都有個機緣。這機緣也是自己明白的,自己有個度,你過頭了,覺性當中就有障礙,受不了的,你恰到好處,對自己也沒影響,對衆生正好化掉。

  有些法王,他做得太多,所以他生病了,要住院開刀了,有個度沒有把握好,就是做了太多了一點,太過了一點,太慈悲,過了以後,他的事業到頂峰,會産生逆反的東西,因爲衆生也不需要,也不可能承受你那麼多的慈悲,他沒有這麼一個福報和根機,那麼你要用到適當就可以了。

  比如這個人這一生只能修到一級二級,結果你太慈悲了,希望你能夠修上叁級四級,這裏就會出現逆反的東西,你自己承受下來,你適當地在作用處做到極好的一個度,就可以,就不要做了,衆生接受你的因緣,他自然慢慢上來,不能快,快了他會激動,興奮,結果他出問題,弟子出問題,就是師父有問題,太快了,本來有的人修叁十年成就,結果你說修十年成就,太快了,這就不好,有時逼得太緊,太快,對後面的人會有影響,産生一種對道上的懼怕,或産生一種執著,追求,很多東西産生,這中間有的人修得的確是很好,但是不是普遍的現象?像一個修道的人,他對衆生的慈悲不能過于流露,過于流露會生情,自己沒有情,別人會對你生情,你對他太關心了,太慈悲了,太愛護了,別人就說師父呀,師父對我這麼好,看到他就流淚,就想念師父,這個有落處,師父有落處,這些都要化掉,不能過分。

  所以覺性當中有具有智慧,要智慧而用,當你真正明白的時候,知道沒有衆生可度,你不要勉強,在機緣當中,你要用,你是活的,不同的人來了,你講不同的話,平等無差別的起用就是了,也不能說別人問你問題,你不回答,這就是你沒有機了。

  

  

《禅修與氣脈明點》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