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道長養後得智,使它與行儀相符合,那麼,在各種行儀上就落于對治法,這就不可能征服各種因緣的困襲,致使被妄想煩惱的因緣牽入凡愚的障礙中,所以長久保養和了徹後得智,更顯得重要。而保養與了徹後得智,也沒有其它另外的方法,只是時時不離法身空寂的本位,在正見上不落于能所是非等分別之心,使之任運自然,常常保任是惺惺寂寂之中。
以上所述的第二要正定修習法,究其實質,也就是依于正見的分別自性的止觀法門,這即是無爲俱生法爾的自相,同時也是一切行持法門的心要。如果用分別心離開自性去作有爲的修習等于是投入了羅網,是沒有解脫之日的。而這無分別的止觀,就是法身自住的赤露智慧,它不從外來,完全是如來藏心所開顯的本有功德。因此當進入正定後,必然決定要護持本來曾經被無明所迷的覺性心,使之相續不斷,任運圓成,不再迷失。
第叁要 正行的修習
從正定到正行的修習,其中最重要的是:如果沒有成就解脫智的道力,僅僅只住于休心息慮的行持狀態,仍舊不能超越色界及無色界的束縛。因爲沒有成就解脫智的道力就不能自在地克製貪嗔癡等煩惱的緣起以及諸行的業境遷流,于是就不能超越其界的束縛。因此之故,在未獲得決定的道力時,遇到喜順的境緣時便生起貪染愛著,而在逆拂的境緣中則生起嗔恚對抗的心理,比如對病中的疼痛,便易生起苦受的妄想等。而這所起的一切順利境緣都是自性的功用所顯現,但未得解脫智往往被其所轉,而失去自性的正定。因此只要具備了解脫智就能超越境緣的染著。所以,在正行的修習上,對解脫智的體認是最極重要的。
假使未獲證心念起滅的法要,那麼,在生滅念上所滲漏的妄心便都成了輪回的業因。因此,不論是粗妄念或者是細妄念,均須在起滅時隨之而掃盡,並隨之保護自性空寂的正觀。這就是說,要在心念起滅上不以縱任而使之成爲熾然的妄心業流,但對生滅諸念,也不可用觀念來對治妄念,只要能夠時時不離自然的本體,用法身智慧去任運觀照,使妄念不相續下去,就能與妙道相應。這就象在水面上畫圖畫一樣,一邊畫一邊也就隨之消失。但要注意,妄念雖然自然消滅,還未算作清淨境界,因爲這時僅僅了知妄念境界,但仍舊還沒有徹底斷除惑亂的業流,所以未能解脫叁界的束縛。因此,必須在了知妄念自滅的同時,立即識知顯現自然本識的智慧性體,就能夠自然地安住于清淨本然中,這樣修習,便在妄念滅處的當下清淨隨之而得,這是正行修習上更爲重要的關鍵。
在妄念起滅的同時,隨來隨空,正如水上繪畫一樣,是不留痕迹的。由此可見,心性之體本來就是清淨的,妄念起而自起,妄念滅而自滅,其本位的觀照,綿綿密密,相續不斷,這樣的正行修習,就可以證得任運的自性大道了。
所以在妄念起的時候,任之起,不作對治克製,這妄念起來之際,應該立刻直覺而照知,這所起的妄念都是本元清淨的覺道正行,而不是離開妄念別有所修。因爲功行到了這一層次,心中毫無粘滯,妄念全體是妙用,——念中具備了恒沙的道行。所以從真俗不二的妙谛上說,無念就是有念,有念即是無念,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正起念之際,不見有念可起,歸于無念之時,不有空寂之見,完全是真心的靈妙受用。
依賴妄念去調修法身,那麼自心中所現的妄念都是因調修之力而呈現爲自性的微妙受用,也就是說五毒妄念所現的粗執妄相,都能夠使之具有自性的解脫的光力,時時照明其本空而成就法身的靈妙受用。
一切的妄念,都是由自性通徹境界中所起的妙用,因爲有無取無舍心的護持之因力,妄念的生滅也就完全無法超越法身妙用的境界。就妄念相的一邊說,雖然具有無明色相,但就它的自性說,是完全不能超出法身智慧的清淨心。所以,在廣大不斷的光明觀照下,妄念的自性原本就是空淨的。
如果力量未充足,還須注意叁修門的行持。
(-)身修——離諸作爲,如世間無益之事及其他出世之行法等,唯安閑寬坦甯身安住。
(二)語修——無益之世間語及咒誦均止,安靜如谷。
(叁)意修——離戲論思量比對心想,即觀想作表亦止。自頭至足,空如竹筒,心等虛空,絕一切分別,離沈掉無記,使意念等持惺寂,靈 照無取舍執著,住于本妙明淨體性中,即大手印定。
常常如此無修而修,忽于刹那間,如暗室燈燃,光明開朗,涅槃自性,俱生本覺之智光,全體畢現,立證無上正覺道。
通過如上方法的長久的修習,就會達到妄念來時就自然有道力起來調治,並證入動靜一如的境界,獲得堅固不壞的叁昧正住。
無爲正行的功用到了最極的時節,雖然在外表上顯現喜憂疑慮等的妄念境界與凡夫一般無二,但內在卻與凡夫對成壞等妄境的實有執著完全不同,凡夫是隨妄境去結集行業,是隨著貪等妄力受其轉移的。而正行則完全是妙用的顯現,因而當心念起來之時,立即識知妄念的各種相貌,而正在識知之時,妄念之相也當下隨之而滅,比如遇見舊時相識之人一樣;其次則妄念必然自滅,比如蛇結自解一樣;最後是妄念無利無害而隨滅,比如盜賊進入空房一樣。這樣的功用,是解脫法中的妙要。
如果僅只知道正念的修習,而不明如何解脫妄惑,還與修習禅定的功效一樣,是不究竟的,不能斷惑證真,獲得解脫。因此如不具備這種解脫道法妙要的修習,雖然依賴心力能夠堅固地安住于禅定,也仍是落于上界禅定境的束縛,不得成就菩提大道。
如果僅以了知妄念起住爲滿足的人,則是與下劣狂惑沒有區別,或者偏著于空而求法身印契的種種思量,因爲沒有解脫道力,所以在遭遇惡緣時,則所修持的功力無法解脫境界的束縛,反而于中自觀各種過失,忘失正行的無爲。
因此修習正行者應明白:妄念的起滅自體本空,所以無論是什麼妄念,終歸于寂滅。而妄念的寂滅,都是自然的寂滅,因爲隨妄所起,其體本淨。這寂滅解脫之相,就是自性現量解脫的唯一要決,也就是自性大圓滿殊勝法門的不共要妙。具足了這殊勝要妙,不論所起的是什麼煩惱妄念,都顯現爲法身自體,妄念全體是智慧,逆緣都成爲助道的伴侶;煩惱都成爲覺道的妙行,這樣就達到了不舍輪回而安住于清淨解脫的世出世間不二的中道實相境。悟證此道後,在一切染淨或纏縛中,都圓成無功用的修證而任運自在。如果不具備上述的 解脫道力,雖有至高的見地,甚深的修持,對于自心本體也是沒有真正利益的,因爲煩惱力未退,不是真實的大道。假使證得這妄念自起自滅的妙要,雖然毫無至高的見地的修習和甚深修法的緣依,也能夠依真性要妙之道從人、法二執的纏縛中獲得解脫。這譬如到了金州,沒有其它雜石可尋,因此在妙要的正行修習下,所起的任何動靜妄想都是現成的真實定境,要想另外尋一個能迷亂自性的事物,也不可能。
《禅觀入門 叁、禅的修持方法與體究 安心法要淺述》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