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正面關懷——死亡爲光明之回歸之一
達 照
上述所說的都是一些基本的臨終關懷之思想理論,在廣大慈悲和甚深智慧的指引下,我們將從現實生活入手,對臨終關懷的實踐方法作系統的介紹,以期讀者能夠從中獲得具體操作方面的指導。更希望人們都能夠熟悉掌握這些臨終關懷的方法,對生命有了美好的向往和究竟的歸宿,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力量,並能明白生存之意義,體悟死亡之真相,從而走進生命本具的莊嚴淨土。
臨終正面關懷的實踐包括叁方面內容:首先,要認識死亡之過程,根據佛經的記載以及現代醫學的說法,對死亡過程的每個細節必須熟悉掌握。其次,要明白基本之關懷,即是對臨終者進行最基本的、人道主義的關懷,無論是不是佛教信徒,都應該知道和奉行的臨終關懷。最後,要介紹佛法的殊勝之關懷,完全從佛法不共世間的角度闡明臨終關懷之方法,這是唯獨佛教才有的實踐方法,其可操作性和實踐效果,非常殊勝,不可思議。分述如下:
第一節 死亡的過程
死亡就是一期生命的終結,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生命,就是由地、水、火、風這四大種類的元素所構成。色身堅固的部分,沈、重、堅、澀,如肌肉、骨骼屬“地”;濕潤的部分,冷、涼、軟、滑,如津液、血液屬“水”;溫暖的部分,熱、暖、猗、癢,如體溫、熱量屬“火”;運動的部分,動、掉、輕、浮,如呼吸、運動屬“風”。人之將死,四大開始分解,直到最後四大全部融化爲止,死亡猶未真正的結束。其前後次第如下:
一、地大:老病者兩頰深陷,面色蒼白,齒現斑點,筋肉顫動,手足抽搐,采任何姿勢皆不適,雙眼難以阖上或睜開,全身無力,壓力自四面而來,遍及全身每一毛孔,乃至五髒六腑,感覺似被一座高山壓扁,逐漸沈沒于海底。心識因激動致錯亂,隨即陷入昏迷。這表明色蘊正在進行分解,地大攝入水大,所以地大能力銷镕,水大能力益顯,病者所見到的是閃閃發光之幻象。
二、水大:全身猶似浸于水中,寒氣逼人,既濕且冷,透至內髒骨髓,外在暖氣亦無法驅寒。因爲色身內的液體已經失控了,所以有流淚、流涎、流涕,乃至排泄失禁等情形出現,遂致眼幹、口渴、唇舌下垂、鼻腔塌陷、呼吸急促等現象。其覺受力減弱,苦樂寒熱感交替出現,心識因而模糊、緊張,挫敗感油然而生。這表明受蘊正在進行分解,水大攝入火大,即水大能力消失,由火大支撐意識,濕寒感逐漸爲火焰燃燒之灼熱感所取代,此時,病者心中所看見的是煙霧彌漫之漩渦。
叁、火大:病者生理機能多已退失,痛苦增劇,驟感烈火焚身,筋骨肌肉因劇痛而僵硬,滿臉通紅,面部灼熱,出息多于入息,心識時而清醒,時而混亂,甚至無法認出身旁親友。因爲這個時候的火大支撐意識之功能也越發減退了,逐漸由風大來支撐意識,四肢發冷,體溫降低,終至心髒溫度變冷。病者心中所見到的就是紅色火花閃爍于露天大火上,似螢火蟲飛舞一般。
四、風大:病者呼吸急促、費力,呼氣長,吸氣短,雙眼上翻,生平經曆就如影片一樣重現在眼前。全身無法動彈,似遭烈風吹刮,碎爲微塵。心中所見到的爲紅燈或紅色火炬,俟至最終叁次呼氣後,呼吸乍停,這就是醫學上所謂的“死亡”。然其神識尚未完全脫離色身。
科學上的一些報導都指出,人的腦細胞在氧氣中斷後數分鍾內就會枯痿死亡。而人體冷凍專家研究結果顯示,人由心跳停止到腦死約要半小時的時間。會如此的原因,可能是在心跳停止後,人的組織間尚有充分的氧氣與養分存在。由腦細胞的死亡情形應可推知,要人體其他組織的細胞都死亡所需的時間一定是很長的。這一點佛教似乎很早就知道了,佛教認爲人的死亡如龜脫殼,是一種相當緩慢的過程,“真正的死亡”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不是呼吸、心跳沒有了就是死亡。佛教認爲肉身是神識用以表達欲望的工具,它是神識的“用”,當肉身出問題以至無法再表達神識的欲望時,神識就會脫離肉身,此人才真正死亡。醫學上所稱的死亡一般是瞳孔放大,腦波消失,心跳停止,呼吸斷絕,佛教認爲只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等敗壞的現象而已,不是真正死亡。真正的死亡必須在意根和識蘊都消融了之後才是。
據《生死與中陰》一書的記載,人類的死亡必須通過二十五種粗俗對象(因素)融化的途徑,二十五種粗俗對象就是指:五蘊、五智、五塵、四大、六根。死亡的過程要經過八個階段,那就是包括二十五種因素的八次融化。如表所示:
二十五種因素
四大
五塵
五蘊
基本五智
六根
地
色
色
基本大圓鏡智
眼
水
聲
受
基本平等性智
耳
火
香
想
基本妙觀察智
鼻
風
味、觸
行
基本成所作智
舌、身
識
基本法界體性智
意
八次融化
因素
融化要素
次數
四大
五塵
五蘊
五智
六根
第一次融化
地
形色
色
大圓鏡
眼
第二次融化
水
聲
受
平等性
耳
第叁次融化
火
香
想
妙觀察
鼻
第四次融化
風
味、觸
行
成所作
舌、身
第五次融化
識蘊層面的八十種遍計心
法界體性
意
第六次融化
識蘊層面的白色顯明之心
法界體性
意
第七次融化
識蘊層面的紅色增長之心
法界體性
意
第八次融化
識蘊層面的黑色近得之心
法界體性
意
在上述二十五種因素的八次融化中,二十二種在前四次中融化了,而剩下的叁種識蘊、法界體性智、意根則在後四次中才能得到徹底的融化,死亡才真的結束。下面我們把這八次融化作一詳細的介紹,對于死亡過程的情況才會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把握。注意:這裏所說的“融化”是指四大的前者已經逐漸停止作用,而後面的一種情況更加顯著,這叫前者融化于後者,但並不是說前者變成了後者。如地大融化,就是說明地大的作用逐漸停止,而水大更加顯著了,並非地大變成了水大,其余各個階段的“融化”亦是如此。
第一次融化:
當死亡將要到來的時候,在地大、色蘊、基本大圓鏡智、眼根、色塵等五類情形上開始融化。前四次地、水、火、風等四大層面的融化都有“外征兆”和“內征兆”的區別。
地大融化的外征兆,身體變得非常消瘦,四肢松弛無力,有一種身體沈入地下或者海底的感覺。下沈的印象是他想喊叫“把我拉住!”
色塵融化的外征兆,這是指自身所受用的可見形象,也就是身體的光澤將要全部消失。
色蘊融化的外征兆,身體膚色比過去更加細膩了,四肢衰弱乏力,這種消瘦無力是常常與老年相關的顯著特征。
基本大圓鏡智融化的外征兆,是視力變得模糊和暗淡了。基本大圓鏡智可以解釋爲一種“特殊的”潛意識,實際上就是阿賴耶識的一種活動狀況,有許多景象在心中同時而又清晰地顯現,就如鏡中所現的景象一樣。
眼根融化的外征兆,此時已經沒有能力睜開眼睛和閉上眼睛了,眼皮和眼珠都不聽使喚,極爲疲倦的樣子,他外在的生命力已將耗盡了。
在這五種外征兆的融化過程中,也出現了相應的內征兆,那就是在心中呈現出一種帶有藍色的境象,一般叫做“如幻顯現”。這猶如太陽照在夏天的沙漠上而出現水的景象一樣,也有的是一種閃閃發光的淡霧相似,但這些都是幻景。
第二次融化:
水大融化的外征兆,臨終者的眼淚、汗水、唾液、尿液、體液、血液等,都逐漸幹燥了。口鼻灼熱、喉幹舌燥,牙齒上也出現浮起的汙垢。在前面第一次的融化中,是地大融入于水大,身上的液體表現得更爲顯著,而這裏是水大融入于火大了,所以就變得幹渴焦熱起來。
聲塵融化的外征兆,耳朵內的聲波不再出現,外界的聲音對他來說已經産生了巨大的變化,不是原先所能執著的那些聲音了。
受蘊融化的外征兆,身體不再感覺與感官相應的苦受、樂受和舍受了。也就是覺受的能力非常微弱,對于原先感受得到的苦、樂、舍叁種覺受,此時已經沒有能力來辨別,只是直接感覺極寒或者極熱而已。
基本平等性智融化的外征兆,也就不再注意與意識相關的樂受、苦受和不苦不樂的舍受了。基本平等性智也被解釋爲“通常的”潛意識,實際上就是末那識的一種活動狀況,能夠意識到苦、樂、舍的感受都是一樣的,也全都只是“感受”而已了。
耳根融化的外征兆,此時耳根不再能緣聲塵,就是再也不能用耳朵的聽覺神經來判別外界的聲音了。
此五種融化的內征兆,就是出現一種好似幾股藍色煙霧的景象,通常叫做“如煙”。猶如從煙囪中翻騰出來的煙,整個身心處于煙霧彌漫的漩渦之中。
第叁次融化:
火大融化的外征兆,身體的熱量逐漸消失,因此消化飲食的功能也隨之喪失,即使輸液進入體內,亦無任何作用了。
香塵融化的外征兆,此時已經無法嗅出香和臭的氣味。
想蘊融化的外征兆,這個時候已經想不起來父母兄弟、妻兒子女等親人的事情,更想不起平時關系不很親密的人事。
基本妙觀察智融化的外征兆,此時就連自己父母雙親的名字也記不起來了,更何況其他人的尊姓大名呢。基本妙觀察智也被解釋爲“通常的”意識,實際上就是第六意識的一種活動狀況,它能夠注意到近親的各別名字和關系等。
鼻根融化的外征兆,通過鼻孔的入息(氣)是微弱而短促的,但出息卻比較強而且緩長。呼吸更加困難,但表現得更爲突出顯著了。
…
《超越死亡·第四章、正面關懷——死亡爲光明之回歸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