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散記
達 照
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塊神秘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上,流傳著許多神奇的故事。《西遊記》就是這些神奇故事中最具特色、最動人心弦的故事之一,它的深沈廣闊、波折跌宕,都好象在訴說著千古的公案。在這些神話中,塑造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畫面,使這些人物可聞而不可見、可畏而不可近。我常常想:這也許就是人們對深沈思想的一種表達乃至渲泄的方式吧!例如,人們會說《西遊記》中的唐僧實指衆生皆具的清淨平等慈悲廣大圓滿的佛性,孫悟空則指刹那不停的妄想雜念(一個跟鬥就是八萬四千裏),豬八戒的貪婪形象是指人們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五齒耙)對五塵,沙僧挑著行李則指肉體之軀承擔著生命的重負。這些神格化的思想敘述法,想來也真是不無道理。于是,人們對這些神秘的傳說也就自然而然地感到興趣,從古至今,一直在流傳著。文化就這樣被人們所接受與喜愛著,故事就這樣被人們所傳誦與創造著!人類不停地想方設法來解除現實中的苦難,發現了這需要勇氣和力量。即使是站在二十一世紀門檻上的今天,我們肩負著重大的責任,我們一直夜以繼日地追求的也只是這種勇氣與力量而已。
爲了感動那塊神秘的土地,爲了追尋聖人的足迹,爲了生命的點綴!
我們組成了一個百余人的團,浩浩蕩蕩地從北京出發,踏上神奇而富有幻想的征途,好象帶著神聖的使命,懷著景仰而又驚惶的心緒,朝拜釋尊的誕生地——古印度的蘭毗尼花園(今尼泊爾境內)。如果把當年“白龍馬,蹄朝西”的玄奘大師作爲古西遊記的主角的話,那麼,今天我們便是新西遊記的主角了。時隔千載,社會文化早已是今非昔比了,今日的《西遊散記》也已不再是古代的《大唐西域記》了。盡管如此,我們對這個深沈而又極爲知足的民族,以及他們的曆史演變和今日的社會風貌作一番新的認識是非常必要的。在朝拜和觀光之余,我們就會不自覺地被那種聖地的風物所震撼,甚至會浮想聯翩,仿佛置身于佛陀的菩提座下!那蒼老的菩提樹、破落的摩耶夫人廟、屹立的阿育王石柱,以及荒蕪的迦毗羅衛城遺址,凡此種種,似乎都在訴說著千古不易的故事,演唱著永恒而深遠的高歌,都能夠勾起了佛子對慈父的無盡思念之情!
5月25日,我們來到了維拉泊底诃小城,蘭毗尼園就在這個小城的轄區之內,人們生活水平較低下,是一個不具備現代化設施的古城,帶著滄桑而艱難的氣息。置身此地,好象是進入了夢鄉,仿佛被放逐到了世界的角落。唯獨在街道的十字路口中間能見到一根大柱子,柱子頂端坐著釋迦牟尼佛的銅像,你才會親切地感受到這就是釋尊的故鄉,就象又回到了自己的故鄉一樣,頓時,一情一景、一風一物都變得那麼親切,那麼熟悉,仿佛看見了釋尊托著缽,領著一班弟子,正在回到故鄉探望父王的情景。
當晚我們就住在涅槃賓館,“涅槃”,是一個多麼神聖的詞啊!以往也從未感受到過這個常見詞竟然蘊涵著這麼甚深的意義。有人提出:“爲什麼要叫“涅槃賓館”呢”?回答說:“晚上不滅,早上不生;不生不滅,就是涅槃”。多麼獨到的見地!這樣,我們在這個賓館就“涅槃”了叁天,爲此,我作了叁首順口溜:
其一爲《涅槃賓館有感》
佛陀涅槃日,諸天淚落時;阿難悲欲絕,四念得依持。
歲月幾多易?滄桑不勝思。重逢無片語,但見月光遲。
其二爲《涅槃賓館夜雨》
清燈作伴又黃昏,雨打蕉荷淒夢魂。
千年往聖眼前事,萬裏孤雲世外人。
無盡死生悲激蕩,應知苦樂免沈淪。
倚窗獨立聽風語,猶憶江南叩柴門!
其叁爲《涅槃賓館聽蛙》
佛國蓮花幾曾開?霞光初照妙高臺。
蛙聲響遍廣長舌,雲影依稀是如來。
第二天,我們就朝禮佛陀誕生的聖地——蘭毗尼花園了,這是我一生也不會忘記的,令我感動的聖地。在想象中,蘭毗尼是充滿鮮花嫩草,綠樹成蔭,極美麗而達于莊嚴的花園,極衛生而臻于聖潔的地方。而現實中,卻相差得太遠太遠了,雖然只有幾棵老樹零亂地立在烈日之下,沒有經過修剪的草坪還稀疏地開著小花兒。但是,被認定是悉達多太子所在樹下誕生的那株菩提樹還依舊雄風不減,威聳入雲,壯大茂盛,令人肅然起敬。能夠在短暫的人生中踏上釋尊的足迹,真的令人激動無比,感慨萬千!于是,又信口開河,作《朝禮蘭毗尼園記》
(一)
聖樹叁千年,雄姿立眼前。無量尋佛意,頓教默無言!
(二)
一曲無弦奏碧空,摩耶此處娩金童。
周行能示獅王意,舉手堪稱曠劫功。
七步青蓮留勝迹,千年妙法付尊雄。
乞涓甘露蒼生潤,數葉菩提寄晚鍾。
同時也被這棵聖樹所震撼,六、七個人才能圍得住的軀幹,象大傘蓋一樣的枝葉,毫無顧忌,傲視群雄般地展現在浩渺的碧空之下。興致所至,遂撰《菩提樹》叁首:
(一)
菩提樹下好乘涼,猶見當年五色光。
赤白青黃同一色,東西南北共諸方。
欲將聖地求清淨,巧把娑婆作道場。
綠茵深埋釋迦誓,荒城一片正茫茫。
(二)
優缽羅樹花光繞,無限雲霓注碧霄。
天上人間留得住?曆經風雨自逍遙。
(叁)
誰言獨木不成林?萬裏雲端一葉蔭。
相即原來凡是聖,微風搖罷倍相親。
菩提樹在晚風中搖曳,菩提心在虔誠中升華,仰望高大偉岸的聖樹,追憶叁界導師的誕生處,回觀眼前諸師,此情此景,遙想自己的導師。在與導師辭別的時候,他囑咐我不要給他帶其它任何禮物,只要在佛陀誕生的那棵樹下,撿一片菩提樹葉就已足夠,或者在佛陀誕生的地方撿一塊小小的石頭也就可以了。在令人感動的菩提樹下,想著令人感動的導師,我小心地尋覓,似乎只要能遇上一葉菩提,就等于自己證得菩提一樣的法喜,開始拾到一塊小小的石子,內心便充滿了感激,然後我尋找到昨夜剛剛落下的數枚菩提樹葉,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懷裏,汗淚俱下!翹首雲天,挺拔勁實的菩提樹,象是在爲遠方來的有緣人訴說著它千年不變的故事,導師的教誨又親切地響在耳邊!我在這枚菩提葉上,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菩提樹下寄導師》
一記菩提撼碧空,根深葉茂勁無窮。
千年猶示當獨立,不必委心與世同!
參拜完蘭毗尼花園,已是日落西山了,在夕照的余輝下,耳邊又響起了佛陀誕生時說的那句驚天動地、涵蓋乾坤的絕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2000年5月27日于藍毗尼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