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神秘乎——天地造化

  神秘乎——天地造化

  達 照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北京時間二十點叁十分,我發現了地求上目前最大的天然佛像,這尊佛像具有神秘的文化特性,今將發現的經過及其神秘的特性公諸于衆:

   這是一個星期日,我與同學一起學習《俱舍論》(印度四、五世紀的佛教論著),我們學到《俱舍論》的造論地點和流傳區域時,我們複印了傳印法師製作于1986年的“佛世印度“十六大國”位置圖”作爲學習資料,下課的時候,當我擡頭看對面同學桌子上的地圖時,猛然看見一位打座入定的老僧形象清晰地印在紙上(如圖),頓時,我被這莊嚴的刹那給攝持住了,凝視良久,然後歡欣地對同學說:“你們看,這是一尊正在入定的佛像!”他們也被這逼真的畫面所震撼,激動不已。

   于是,我聯想到以前曾見過一則報道,在中國大地上,人爲和天然相結合的偉大創作——長城和長江,長城是從東北到西南,長江是從西北到東南,形成了兩條巨大的漢文筆畫,長城爲一撇,長江爲一捺,正好是一個漢文的“人”字,而且長城在上具有男性的陽剛之氣,長江在下表現出女性的陰柔之質,發現者曾在電視上描述了他的激動和喜悅。那麼,我們倒過來看一看印度南部和斯裏蘭卡的地圖,也同樣讓你浮想聯翩!

   世界上現有東西兩大哲學系統,東方以佛教與儒家爲代表,佛教産生于印度,儒家産生于中國,並在幾乎同一時期出現。儒家以入世的思想主張:以“人”爲本,即所謂“人本主義”;而佛教以超世的眼光主張:以“覺”爲本(佛,義譯即是“覺”的意思),即所謂“本覺主義”(一切衆生都有佛性)。西方曾有學者認爲:古印度的人們,具有世界上最深層的思維洞察力。而相靠在世界最高峰兩邊的中國與印度,從古到今,除了氣溫的差異之外,人們的思維模式和性格特征也各不相同,中國是一個勤勞重情的民族性格,而印度卻是一個知足重智的民族情操。這從一個漢字的“人”和一尊入定的“佛”之間,是否可以找出某種默契?或者具有某種神秘意義?難道只是一種巧合嗎?

   我們再來看一看中國地圖,整幅地圖就象一只正在鳴啼的大公雞,公雞的義務就是報曉,所以中國人一向具有起早摸黑、勤奮耐勞的本份。而印度人則具備一種哲思幽遠、好靜知足的習性。這天然景觀中兩種文化特性的展示,不得不令人感歎自然界的偉大奇迹。

   如果問爲什麼把地圖倒過來才能看得出這尊佛像?也許這就是藝術的隱秘性吧!十叁世紀佛教在印度滅亡,後來又由斯裏蘭卡傳回印度去,而斯裏蘭卡恰好又是這尊佛像的頭部,這真是令人回味無窮的天然藝術手法啊!

   印度南部和斯裏蘭卡的兩邊都是大海(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所以,如果乘宇宙飛船給地球的陸地拍照時,也一定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尊安祥的大佛。

  1999、12、20日 北京·中國佛學院

  

✿ 继续阅读 ▪ 西遊散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