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不請之友

  不請之友

  法雲法師  

  一位友人前去英國倫敦旅遊,當她走出機場,准備搭乘地鐵到市中區,剛進入地鐵站沒幾步,便連續有數位熱心的英國人前來友好地詢問:“我可以幫助你嗎?”,“你需要到什麼地方,我可以告訴你。”,“你要找旅館嗎?”真令人好感動,使遠行之人的旅途疲憊憂勞頓消,一種親切的溫馨之感油然而生。

  聽罷友人講起這件往事,我不禁聯想《維摩诘經》所雲:菩薩要作衆生不請之友,即是不要等到別人請求,我們便要主動關心、安慰和幫助衆生,將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化爲語言和行動,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

  當初,我開始研讀大乘經典時,當我讀誦《維摩诘經》,真使我深受感動。大乘積極入世的菩薩理念,那種犧牲自己,完成別人的救世情懷,有著非常優美、生動的描繪。特別是文殊探病,維摩诘所說的一段話中有:“菩薩如是,于諸衆生愛之若子,衆生病則菩薩病,衆生病愈則菩薩亦愈。有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薩疾者,以大悲起。”

  這種成就衆生,救度衆生爲己任的精神真是難能可貴。

  我輩凡夫,雖然達不到菩薩無限光明、無量慈悲的胸懷和境界,若在此時此刻,能靜下心來探求生命的本質,體會一下世間的因緣變遷,便會發現:生命並非一己所有,我的生命由父母而受生,也無數人成就我的衣食住行,我能生存于世,全賴他人相助。

  既然受惠于衆生,我怎能不滿懷感激之情?我又爲何不能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回饋、奉獻衆生?

  倘若沒有無限的因緣際會重疊,便沒有眼下這現實人生,人我之間,因緣和合,互惠相生。但緣起緣滅,刹那流轉變遷,唯有珍惜每一份小小世緣,唯有以慈悲待人,以自己的生命幫助、布施世間,作衆生不請之友,方如溫和的春風化育萬物,生活的空間將會更加廣闊,充滿祥和溫馨。

  1989年3月

  

✿ 继续阅读 ▪ 注意足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